最近几天,许多人以惊诧的口吻向我谈论某某或某某某出事了。这么说,不是我在闪烁其词,也不认为多么神秘,网络时代没有多少神秘的东西,只是我更重讲道理,事实部分是官方的事情,没有必要也无权力代行其事。
        早先每当一个人物或一群人物出事时,除媒体采访解读,便是关联或非关联人热烈探讨出事缘由。事件多了也就麻木了。但近日似乎又有足以勾起公众关注的人出事。当然,消息灵通人士不以为然。
        我的回答基本一致,在这个世界上谁出问题都不让人惊讶!这样讲并非认为“洪洞县里无好人”,主要还是基于逻辑而来的推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都存在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光鲜的一面可能受人尊敬和推崇,转过身可能是又一种景象。
        再者,社会评价其实是一面多棱镜,或者多维度评价。如果社会确立的是一元标准,且边界清晰持续推进,越界的人少,也好把握。倘若边界模糊不清,评价标准和尺度易变,甚至成为价值观基础上的社会生态,“守身如玉”者必定凤毛麟角。如果采取的又是多重评价并行,比如法的评价,政治评价,道德评价,那么经得起评价的人便少之又少。极而言之,可能就在我们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已经或正在成为问题之人,这也不奇怪。
        当然,这其间的问题有轻重之分,有的是本质问题,有的是闪失,有的是主动行为,有的是被动行为,有的是政治大问题,有的是生活小节问题。以此来区分,问题会有所区别。
        如此,清晰规则很关键!法度稳定持续很关键!基于曾经的生态实施救赎很必要!这一切是保证轻装上阵、戮力同心的关键。
【公方彬文章荐读】2022短文100篇 | 知病而不祛病在于天性而来的宿命 | 三年抗疫与一年俄乌战争带给中俄挑战超出想象 | 我们深受两条平行价值评价系统和话语系统的困扰 | 若进行二次抗疫总结须跳出“赢两次”思维 | 当极端分子和风派人物搅动舆论场意味着野蛮生长、理性退场 | 为什么堂上坊间如此多的人不讲逻辑 | 以经历佐证《管理思想与激发思想的平衡点在哪里》一文 | 管理思想与激发思想的平衡点在哪里 | 对乌克兰帮助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 中国历代王朝皆从人文心理上消解民族血性 | 印度能做的事不意味着我们也能做 | 乌军在巴赫姆特战役中的弱势是真的吗?惟涉日访谈我最为谨慎,有一种禁忌感  | 俄罗斯的困境在于许多问题搞拧了权威垮塌会导致系统性风险 | 如果“忆苦思甜”,“苦”该归于何因?“甜”该感谢何人?如果抗疫不这样或不那样会怎样?我们处理国际关系或大国外交的准则是什么 | 道路和模式问题是个大话旧话 | 俄罗斯首选核打击国大概率是英国 |要找到赞美与批评的平衡点 | 怎么就把口罩给扔了呢?在瓦解俄罗斯大国进程中美西军援乌克兰任何武器都不意外俄乌战争复杂关系背后是清晰逻辑链条(二则) | 伊朗援俄不会立即改弦更张,但世界大势正在深度影响其国家战略 | 俄乌战争,该流的血一滴都不能少 | 为什么美军与我军的军演兵推结果常常趋同,都是我胜美败?乌防长道义去职与俄罗斯败战宿命 | 泽连斯基新一轮强力外交很可能策动战机等远程打击武器援乌 | “弱国无外交”一定意义上被泽连斯基颠覆 | 选择人文道路还是意识形态斗争道路需要再权衡再清晰 | 老生仍要常谈:中国难以消除的软肋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 外交精髓——平衡术 | 俄乌战争,我国可考虑下场扮演更有分量角色 | 是否承认俄乌战争存在道义,反映着人文层次与核心价值 | 观念在不觉中变化,社会各方面在不觉中进步或退步 | 如果不是太过忧虑,真不愿参与此类问题讨论 | 由社会热点引来的思想碎片 | 一个避不开的重大命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 “双拥”决不仅仅是公众看到的相互做点好事 | 俄乌战争,值得研究的东西太多(二则)俄乌战争正在化为我们社会的一场启蒙运动 | 这方面,俄罗斯很难改变被动局面(一孔之见)怕的不是有问题而是不允许提问题当下思想困境与出路(一孔之见) |当血液往大腿上流的时候,扼制腐败是很难的事情 | 俄罗斯真的解体了我们该如何应对?(一孔之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