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1929年,发生了几件对中华历史文化来说很有意义的事:这一年,震惊世界的北京人头盖骨被发现;同年,主张君主立宪、百日维新的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病逝于北京。除此外,还有一件被掩盖在历史潮流下的传统文化危机之事,就是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药差一点被废除,做了历史的陪葬品。
千年中医差点“断根”
每年3月17号,医药界都会庆祝“国医节”。说起国医节的渊源,正与当年全国医药界志士们抗争“废止中医”的事迹有关。
1929年,国内刚完成北伐,新政府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清算传统文化。中医药当时被蔑作“旧医药”,就是这样的大背景下官方提出了要“废止中医”。不仅如此,当局还废止农历,废除春节等其所谓的旧文化。现在回看起来,便知当初废止中医的做法何其荒唐了!
图片:余云岫
当时中华民国医药学会上海分会长叫余云岫,曾赴日本学习西医,其曾多次抛出《黄帝内经》“无一字不错”,中医“不科学”,“和催眠术差不多”等怪论。当年2月份,南京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余云岫和汪企张一并提出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因出席会议的委员大多是西医出身,所以提案不出意外地获得了通过,随后还通告全国。也有人说这件事背后有卫生部的支持。
消息一出便激起了全国医药界极大的震动,业内人士义愤填膺,纷纷抗议、游说。
图片:中央国医馆筹备大会会员拜访中山陵(网络资料)
上海知名中医张赞臣主办的《医界春秋》以“中医药界奋斗号”专刊发起了对取消中医药的抗命;被誉为全国四大中药房之一的汉口叶开泰号于3月17日召集医药界名家、团体,召开了全国中医药团体代表大会,提出“倡导中医以防文化侵略,倡导中药以防经济侵略”的口号。
这次大会得到全国15个省近200个中医药团体声援,形成了空前的社会舆论压力。与会者还展开了积极的游说行动,选出谢利恒、隋翰英等医药界名士前往南京请愿。因政府内部,包括一些高层也不乏反对废止中医者,因而经多方努力请愿团获得了执政当局的批谕支持。
舆论的压力和高层的批示很快起了作用,政府不久后即发文取消了废止中医的决定;次年,官方正式确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至此,业界这次攸关中医药命运的抗争以胜利告终。
将3月17号设为“中国国医节”,也正是这次全国中医药团体代表大会的决定,国医节也从此延续到了今天。
百年国医节,中医药可能已经超出了你的想象
废除中医药事件本身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事件,可以看作上世纪20年代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余波。在国家积贫积弱,西学大行其道的时代,医药界少数人也不可免地产生了妄自菲薄甚至自我否定的错误思潮。
图片:1929年赴京请愿团(网络资料)
中医药是华夏民族智慧与不断实践的结晶,这是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在“国医节”抗争意义的背后,实际上是中医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近百年的国医节历史下,中医药在一代代医药界人士的努力下,已经远不是我们想象中,“困”在老中医馆里的“古董”。
抗战时期,太行山根据地八路军在缺医少药的艰苦条件下,利用当地中草药资源,研制出第一支供肌肉注射的中药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图片:太行山上诞生的第一支中药注射液
新中国建立后,诺奖得主屠呦呦通过青蒿提取出抗疟新药青蒿素,以此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图片:工作中的屠呦呦
2020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张亭栋,也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尝试应用中药砷剂来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
而中医药真正的价值是“润物细无声”的。时至今日,它的应用范畴已经不再局限于“疑难杂症”和“治病救人”,从“保温杯里泡枸杞”到“智能艾灸”,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在传统文化的智慧中寻找保持健康的秘密。与此同时,中医药在国民日常健康的方方面面也崭露头角,医药科技的长足发展甚至催生了诸如电子针灸参灵草这类伴随宇航员上太空的高端滋补品。
鲁迅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多年来的累累硕果是现代中医药发展的真实缩影,日渐发达的中医药产业也走上了一条走向高端、创新科技的品牌之路。值得一提的是,参灵草作为超越冬虫夏草的新一代滋补国宝,已连续五次为航天员保驾护航。如今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欣欣向荣,前景广阔,这足以告慰当初设立国医节的前辈们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