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像潮流,理论都是一波一波的。
早年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观点现在大受鄙视,尤其在国际教育圈,人文学科备受推崇。可是随着较早前美本学生的毕业,在面对就业留美考研一系列问题的时候,关于文理选课,又掀起了一波新的思潮。
我们要如何从更长远的角度去思考学业规划,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Inspire!的Yvonne老师了。Yvonne老师从2007年加入到留学行业,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美国留学顾问,从业15年眼见着留学行业的一路发展,而且从藤校到G5、从本科到博士的申请全有所涉猎,是技术最全面的顾问
风物长宜放眼量,让Yvonne老师带你降维打怪。
往期专访链接:
想跟哪位顾问老师面基,跟小助手说哦!
Q
您的求学成长经历是怎样的呢?
A
我的教育经历,用现在的眼光看,还是非常前卫的,我的重点一直都在探索自我、发展课外活动

大学学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空余时间就会像大多数女孩子一样,逛逛七浦路、城隍庙,买买小饰品什么的。正好那个时候淘宝又出现了,我就想,是不是能搞点小生意做做。
开店有很多细细碎碎的工作,编辑网页、整理库存、发货退货、陪聊……都是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的事情,但我确实是非常有耐心、极有条理的人,这些事我都不反感,做得得心应手。这个优点在我现在找资料、引导学生上,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我还记得,以前物流没这么发达,我是怎么联系快递的。在我自己买买退退的时候,我都会跟快递小哥聊一聊,再把他们的报价进行比对,就这样组建了我自己的“物流天团”。这些经验,现在都可以分享给学生做社团活动。
Q
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教育者?
A
我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天选之子
2007年毕业之后,
第一份工作就是进入到了留学咨询工作。
在我当时的公司之前,留学行业基本就是蛮荒时代,纯粹是人头生意,基本就是靠信息差把人倒腾到国外。我当时的那个公司,是最早的留学咨询公司,真正开始讲规划、讲申请
Q
在工作中,您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A
我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
上海分公司也是刚成立,
一共也就10个人。
从2007年进入留学行业,我也见证了整个的发展过程,从小众业务到急速扩张高度内卷的时代。
刚进公司的时候,留学行业也是一张白纸,我经历了最早的拓荒期,也没人教我要从哪里开始。拿着有限的几篇样板文书,自己揣摩,要如何为学生修改文书,各种资料两眼一抹黑地到官网上到处找,一边找一边做笔记,其实跟最早学习淘宝网页建设去论坛找信息异曲同工。
后来,公司业务大了,我开始当上了主管,不仅要管自己的事,还要给下属分配任务。带着同事们整理出来一整套美国申请的资料,从各大专业的分类、详细的专业介绍到不同专业的选校大表、文书要求、申请要求等,都一样一样码好。
那段时间,我开始经常去寺庙、做义工,这是一个让我能沉浸下来、感到舒缓的地方,每次去完又感觉获得了很多能量,身心愉悦。这样的改变,就让我特别想进一步探究一下这里面的原理。
比如说因果,“因以得知,得者成就。果者从因有,事成名为果”,前因后果,循环往复,我们遇到的很多事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原因结成的果。这让我在看待问题有了新的视角,我更容易换位去理解家长的想法,也更有耐心去给家长解释。
这第一份工作,让我跟留学行业共成长,也让我完成了从小白到专家再到管理人员的蜕变。
Q
在丰富的工作经历中,
您总结了哪些教育经验,帮助学生升学呢?
A
第一,孩子要哄。
小T来自于顶级私立美高,我从他G9入学开始带。
一个小朋友独自在美求学,又碰上新冠大流行,时常会碰到情绪低落情况,他时不时就会跑来跟我“诉苦”。比如,这学期他进了学校的划船队,几乎每天放学和周末都要训练,在海上吹着大风,有时还要喝上几口咸咸的海水,他就会来跟我倾诉,讲真,我听着,真的蛮心疼孩子的,就会很自然地给予鼓励和关心。
当然,小T也会更我分享喜悦,我也会给予由衷的称赞。
他的画被学校选中时,小T发给我的作品:
在这些交流过程中,形成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反馈,更加信任彼此
此外,他也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小男孩,经常会忘记我们的约会、工作坊,那就给他做表呗,每次开会的时候再多提醒他一下,教他不同的方法去做好时间管理。现在他已经比9年级进步了很多。
这是我给他做的时间表。
稳住情绪和把握好时间,之后就是要“哄”学生在学术上精进。在我的推荐下,小T9年级尝试了几个写作比赛和艺术比赛,虽然当时没有获奖,但是以赛代练,给他的学术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他在还未学过心理学课程的前提下,参加了John Locke, 入围了心理组shortlist。
在此期间,他也有和我抱怨过文章难写、任务量大,但是都是好孩子,劝劝、鼓励鼓励,并教会了他如何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我们一起就挺过来了。
John Locke之后,小T提出了想和辅导老师继续学习的想法,但这个老师并没有单独开设心理课程,那我们就帮他实现,从设计课程大纲到现在已经顺利开始上课,这里也要感谢我们的Tanya老师。
第二,利用家庭资源给孩子设计可行的活动方案。
美本申请需要高精尖的活动,但招生官特别希望看到这些活动跟学生的联系,所以设计活动已经要从学生和家庭出发。
小E是一个帅气有个性的男生,编程非常强,一开始走的是CS/工程方向,因为对经济领域兴趣的增加,未来想要寻求交叉的学科。
因此,一方面,我引导孩子在专业方向上要有进一步进行探索:
此外基于家庭资源,展开体现能力、有影响力的活动。
第三,因材施教。
小B是一个说自己是社恐,但每次和她沟通时却愿意说非常多的女生。
刚进来的时候,她的方向是经济(被同学拉着参加了不少比赛)或生物相关(家长是相关领域),但她的理科不强,经济对她来说难度也有点高。在对她有了更深入和进一步的了解后,推荐她关注社会学和传媒领域,带着她去进行专业和大学探索,看相关的视频、大学对专业的介绍等等,逐步明确到传媒领域。
在我的推荐下,参加了多米诺的青少年公益创业项目。用她自己擅长的绘画创作做了募款视频。她在这个项目的参与和投入度很高,后续又做了条漫记录活动。接下来的计划是作为学姐参与下一期的项目。
这个是小B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条漫:
向下滑动查看
第四,申请美本的学生毕竟还小,工作一定要落到细处。
我会不定期地帮助学生去review他们的活动,做的好的给予肯定,需要进一步深入的,和学生一起讨论ideas, 哪些方面是比较缺的,就针对性去匹配合适的活动。
整理好选校定专业的资料:
还有这种时间轴,有的学生开学前会给他们梳理下
因为早年有很多研究生申请的经历,看着早期的孩子工作、申请的经历,对本科家庭,除了有以上这些技术面的支持。我也会从跟长远的角度去跟学生和家长进行深度的讨论。
比如说,尽可能多去学一些数学,尤其是统计和线性代数方面的内容;不管是高中和大学,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去接触一下编程,或者是学习或者是活动。在这个人均转码的时代——我以前学动物学的学生,现在都在华尔街当码农,这将为未来就业、读研带来很多便利性。
Q
想给Inspire!的学生带来一些什么?
A
我觉得我能给Inspire!的学生带来的是
学会拥有一个好心态。
申请结果的好坏跟身心健康相比,应该是身心健康更重要。
人生并不一定总是一往无前的,我以前有学生申请到前20的大学,后来读不下去要退学的。也有学生本科阶段只申请到排名70、80的大学,但研究生逆袭到了TOP10顶尖大学,找到很好的工作,过得也很好。
所以,不要以申请结果论英雄,最好的成长过程,就是不管在波峰还是波谷,你都有办法调整好自己。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付出的任何努力,都会有结果的那一天!
想要跟自带仙气的Yvonne深入聊聊,联系小助手哦!

往期推荐
Inspire! 2022申请季榜单合集出炉|普林斯顿、斯坦福、芝加哥、杜克、西北、范德堡……
夏校申请陆续开闸,神仙顾问告诉你如何申请到爬藤项目,半只脚迈进顶尖名校!
Inspire!独家资源:脱胎于哈佛大学传统研究课题的这个活动,不容错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