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找顾问的时候,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感觉,技术全面的顾问很多,但是能走进学生心里的顾问很少?
今天的Inspire!顾问五问,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顾问——Meng老师,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擅于跟孩子打成一片的老师。
Meng老师说话特别圈粉,她总是跟学生说着说着就让学生改变了行为处事:拖延不肯做公号的学生,公号能高频更新了;不肯好好上课的孩子,课堂上能积极发言了;跟父母关系紧张的孩子,母慈子孝了……
往期专访链接:
想跟哪位顾问老师面基,跟小助手说哦!
Q
您的求学成长经历是怎样的呢?
A
我大学本科在财经学校学英语,硕士在亨利商学院学金融。

雷丁大学亨利商学院(Henley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Reading )在2022年全球高管教育项目排行榜,排名全英第2、全球前20;在2022金融硕士课程排行榜,亨利商学院该课程位列全英第6。英国女王也不止一次到访视察。
在国内学习的感受就是,第一资源极其有限,英语专业全年级只有一位外教,他的时间很难约上;第二就是大家都不太爱花时间学习——作为学习委员,临考试的时候我是最受欢迎的那位,因为就靠着我的笔记,该过的都能过。
最终决定出国留学是在大四,整个申请过程都是DIY。到了英国,学习生活就是“虽然很虐但是很爽也不知道为什么”的那种感觉。
第一虐是数学,作为一个纯文科生,看到数学真的是怕,可是学金融怎么能不学数学呢,一上来就是风险投资、财政统计这样的课,这里面的数学中文我都看不懂,我们用的那个计算器复杂得跟计算机一样,我最开始只会用加减乘除的功能。
第二虐是论文,我曾经4天赶出来4500字,果真DDL才是第一生产力,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图书馆24小时开放原来是有原因的,沙发能躺下也是有原因的,不间断地供应coffee和sandwich也是有原因的……
↑赶作业照
整个研究生岁月就在数学和论文中反复跳跃,也是多亏了善良(毒舌)小伙伴的辅导让我顺利搞定数学,也再一次让我感受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很开心的部分,就是“小鱼入大池”, 因为学校资源很多,所以会去其他国家进行学术研讨,也会和一些成功人士进行workshop,着实增加了我的见识,优秀的人总归有让人学习的地方,人不能被自己限制住。
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非洲女性企业家、慈善家,她自己的经历非常曲折,当她获得了好的生活之后,她并没有只顾自己过好日子,而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募集资金去帮助她的同胞,甚至还开办了学校,这大概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现实版,她是我心目中的真英雄。
通过留学,在领略各国文化的同时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不同文化背景带给人的理解,这也是世界的有趣性。当体会到这些的时候,我真的想说,“世界那么大,你要去看看。”
Q
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教育者?
A
第一我很喜欢人文,看到一个建筑,
我都会去联系它的历史样貌,
也喜欢文学跟历史的链接。
就像来到爱丁堡,我会想起1440年苏格兰历史上的鸿门宴—— “黑色晚宴”(The Black Dinner)以及《权力的游戏》中可怕的红色婚礼。
爱丁堡
再比如,到了威尼斯,我会去寻找一下《威尼斯商人》印迹,虽然现在其实就是中国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但也不妨碍我撕裂着体会一下。
威尼斯
就像帮助学生们探索自己的专业职业兴趣的时候,我常说的,也许你没办法一下子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你至少可以先排除你不想要的。所以,在我明确了我的人文属性之后,我放弃了在商业金融领域的探索。
另外,我觉得遇到一个很好的老师,真的可能会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心理和发展。
我数学不好也是有原因的,我的数学启蒙老师是一个50多岁极其严厉的人,可能你题没有做好,就啪一个耳光下来的那种。这让我幼小的心灵产生了阴影,从此害怕数学。
到了大学,虽然外教很忙,但是还是很尽责,我的研究生申请文书都是他带着我一起改的,老师陪着我泡过很多图书馆。再到了英国,老师也很挂念我,刚开始一周至少会抓我两次帮我学习,我算见识了英国公学里所说的教师的“牺牲精神”。
↑1V1 辅导照
有了这种切身的经历,我深感老师的重要,所以特别想带着这份感同身受,去反哺新生代的年轻人。
Q
在工作中,您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A
学霸的故事千篇一律,
我讲一个普娃的故事。
我接手学生小A的时候,她们的母女关系几乎是崩盘的状态,吵起架来每次都是巅峰对决,直呼大名的那种。
妈妈就抱怨孩子只知道睡懒觉、吃零食、不好好学习还追星,最严重的时候直接切断经济来源。
孩子就说妈妈看得太紧而且不理解自己,只知道把孩子放在机构,老师教的不好,妈妈也只会说,“老师怎么可能有错,一定是你的错!”。
最开始,辅导小A的阶段,我都是让她们母女分开沟通的,然后我来当传话筒,请叫我“声音滤镜”。
但这个孩子也很难办,跟妈妈分开了,她也不跟我说话,我每天都在想怎么能撬开她的嘴,跟我说说话。很快这个转机来了,她看到我的电脑上贴了一张idol的贴纸,就问我,“老师,你喜欢他?还没XX帅呢。”我一看,有戏,那咱们就从聊追星开始。
后来她慢慢对我敞开了心扉,跟我讲追男团,拉着我疯狂投票,换了新偶像也会告诉我,点披萨要叫我一起吃,没吃的会来我这里搜刮吃的,在与和她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她告诉了我她期望的和妈妈交往的方式。
既然接触到了孩子的内心,那我就要开始耐心地做妈妈的工作了:需要给孩子一些空间,寻找更合适的老师,耐心等待孩子的进步,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等。因为有“滤镜”在,妈妈也就同意了。
这个方法是奏效的。现在这个孩子托福从60多分已经到了100多,GPA从三点几拉到了四,基本能走个30左右的学校了,排名差一点的还能选选专业。更让人欣慰的是,母女现在也处成了“姐妹”,可以好好沟通了。
Q
在丰富的工作经历中,
您总结了哪些教育经验,帮助学生升学呢?
A
带学生这件事,
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
学霸需要指引
小B来自于上海Top的IB高中,托福112,IB40分,ACT33,论文竞赛辩论科研,样样都拿得起放得下。
最天赋异禀的地方是跟老师关系都很好,甚至高级管理者都愿意听TA的话。游戏是一个令青春期孩子着迷的东西,可家长觉得这是沉迷心智的事情,所以,小B就想是不是能在玩游戏的时间上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大家都满意,于是就把这个想法做出了方案并在学校进行实施,也被学校进行了表扬。
但毕竟还是孩子,需要指引。
小B的第一个困难是擅长的学科太多,没有办法聚焦。10年级,我从物理、数学、哲学、经济四个方向开始帮助TA探索。
物理:物理碗、BBO英国物理竞赛、青创赛、“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论文科研课题、组建物理学习小组,涵盖实操、论文、科研、竞赛、社团等方方面面。
数学&经济:一方面是数学竞赛,但打到AIME,中国学生也就到头了,所以,我建议TA关注应用,也去发展一下领导力,便组队打了NEC,刚好也可以把数学和经济两个方向做一个链接。
哲学:哲学根据情况只能集中在阅读,TA深谙柏拉图等思想家,但却很难支撑起重大的竞赛,所以最后决定,哲学作为TA文理兼修的辅线。
第二个困难就是不懂Say no.
在HiMCM开赛的时候,TA的同学来抱大腿请求组团参赛。我就给TA分析了一下队友的情况,HiMCM这种比赛需要三个顶梁柱——一个写论文、一个编程建模、一个展示,但TA这个战队,三件事可能大部分都需要小B一人扛,而与此同时,TA还有青创赛,这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会告诉TA要勇敢地Say no.
最后小B去了排名前三的文理学院,继续学术研究,非常匹配TA理工科及未来读研的需求。
给学生“煲鸡汤”
拖拖拉拉是学生的通病,我就会给学生煲各种“鸡汤”。
学生小C一直说要做一个文旅的公众号,但始终都做不起来,总是得过且过地说,“就这么个事嘛,总是能弄出来的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后来我找了一天,把小C拉到了办公室,关起门来做。孩子不开心,我就开始“煲鸡汤”:“先从你最熟悉的一个开始做,做完之后你就有模板了,以后按着这个做就方便了。万事开头难,你把最难的开头解决掉了,后面你看我也不会再催你了,你妈妈也不催你了。那你会多开心,来吧来吧,今天先做第一版……”
陪了2、3个小时,一断气我就给TA打气。中间TA又想逃,我就继续灌“鸡汤”:“你现在这件事情拖到后面,你想想你的文书怎么办?你其他事情是不是又要拖?那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这些事情总归要做的,为什么现在不做?你看老师现在也没有下班,陪你在这里做,你要是不做的话,我也走不了,对吧?大家赶紧做完赶紧撤……”
那天拖到夜幕降临,可算把第一版弄出来了。在陪TA的过程中,TA也坦白了之所以不愿做的原因是怕遭受批评。“鸡汤”上桌:“内容不好、排版不好,可以慢慢修正,但你有了东西才能传递你的观点,才能听到别人的意见,多点勇气, 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目前这个公号运作的就比较正常了,从一个月两篇到现在的一个月四篇,从文旅拓展到life style, 还做了自己的视频。
早规划驶得万年船
小D是赶上疫情第一年的小孩,深受影响。当时美国大学大部分还没有开启Test optional(标化可选政策),但因为疫情的原因,SAT就是考不了。
幸亏我当时给TA规划的考SAT的时间比较早,让TA一把撸回来一个1480,在疫情年份这个分数还是有分量的,最后结合IB 39分,托福115,拿到了UCLA的录取。这个过程蛮惊险的,规划初期妈妈焦虑得一直打电话,拿到offer后为了表示感谢还特别订制了礼物。
小小的成就都要去夸
孩子都要哄的,小D在拿到UCLA之前,拿到了最想去的Emory的Waitlist,非常沮丧。来办公室写文书的时候,我总是一边投喂一边劝:“你的好福气在路上呢!”这也是我们对于我们申请的自信,相信TA的结果一定不会差。
这娃一开始IB只有36分,也是一路哄到39。有一次月考经济拿到7,我赶紧说:“你看你这么忙,这么多事,经济还能拿到7,还能有进步,真的厉害,再进步一步,期终不就40了么……”
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特点
IB三巨头之一的B校是最快乐的IB;另外两所,一所的学生各方面素质都挺好,另一所就比较内卷,家长孩子都卷。还有的名校,学生心理压力特别大,5个里面有3个头上是有乌云的。此外,有的学校就是头部集中的特别明显,中等孩子只能做个快乐的普通人。
这里分享一个体制内“双脚走路”的孩子小E。
这种孩子和家庭普遍要强,让他们下定决心选一边是很难的,往往他们的心里是,我一定要在高考中出类拔萃,同时我也会有另外的选择,我不在国内读Top大学只是我不选择而已。
这样的孩子真的强,小E门门功课好,青创赛等活动也没落下,连我都经不住问小E:“你的时间管理是怎么做的?”TA就说:“该吃吃该睡睡,学习的时候集中精力。”但也真的辛苦,熬夜学习到两点都是家常便饭,好在是孩子自己乐在其中。
我能帮助小E的,就是安排好出国路线上的工作,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
  • 最有帮助的活动:比如青创赛(一等奖)和物理碗(银奖)
  • 不需要耗费太多时间但有价值的活动:社区义工教小朋友英语和数学
  • 标化:最终决定考ACT,11年级上成功上岸——托福116,ACT 34
  • AP选课:物理1+物理C电磁+物理C力学+统计+微积分BC+心理
  • 推荐信:先梳理性格和学习特点,然后暑假之前开始跟老师沟通推荐信的写作
  • ……
这个娃大概率去个计算机牛校。
Q
想给Inspire!的学生带来一些什么?
A
想教会学生与人沟通。
学生小F,不喜欢英美文学的老师,以不交作业不回答问题的方式跟老师示威,毫无悬念地拿回来一个C。我就会劝TA :“第一,这不是反抗这是给自己挖坑。如果真是老师的问题,不要用老师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应该去给老师提意见甚至是联合同学们给老师提意见,不然这个C你要花多大力气去拉GPA啊;第二,一个男子汉,不该回避问题而是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之后,TA做出的跟老师沟通的第一步,就是按时交作业,遇到自己会解答的问题也愿意参与课堂讨论,结果显著,成绩上升到B。
还想告诉学生:请给自己更多的机会体会不一样的世界。
我喜欢爬山,登顶之后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会让人心胸开阔;登顶之后看到的星空也会让人觉得人之渺小,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打败,毕竟“方法总比困难多”,而且还有我在。
登山
星空
对于学生,学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拉伸,就是你人生开阔的过程。人生只有这一次经历,如果有机会,为什么不为自己努力一把,测试一下自己的潜力呢?
想喝Meng老师煲的“鸡汤”,把娃都送进梦校,赶紧联系小助手面基吧!

往期推荐
Inspire! 2022申请季榜单合集出炉|普林斯顿、斯坦福、芝加哥、杜克、西北、范德堡……
这114所美本院校早申放榜时间,给刚刚递交完申请的你……
加州系申请收官在即,是谁还没读过这份伯克利招生办的建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