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一书,自秦汉以来的中国历史大体分为两段:秦汉为政治军事中心与经济中心重合,隋唐以后则为相分。

秦汉之际,关中沃野千里。天府之国这四个字最早出处指的就是这里。秦灭六国靠举国皆兵的军国体制,但更靠丰富资源,时人以为天下出产十分之六在此。刘邦得天下后,论功以萧何为第一,不是张良,不是韩信。无他,在与项羽争天下时,刘邦屡战屡败但旋即复振,因为在萧何主持下的关中根据地源源不断补给兵员粮草。刘邦胜利后一度想定都中原,被人点醒后马上直奔关中:人口多便有兵,土地肥便有粮,可以一地敌天下。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合一。
隋唐以后,北方仍是无可动摇的军事中心:有漫长边境、强大外敌、战马和悍民。军事中心在哪里,政治中心也就得在那里。但经济有自己的逻辑。北方在数百年战乱后凋敝化,而南方已成为粮食和物资的主要产地。政治军事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已成定局,使其虽相分却不脱节,便成为维系帝国的根本大事。
既然不能把帝国中心搬到南方,那就把南方运到帝国中心。
对唐帝国来说,便要靠一条联通长江、黄河、渭河的大动脉,始自扬州,北上西进,有河用河,无河则运河,一路联接水网,经过徐州、汴州、河阴、洛阳、陕州等关键节点。唐帝国的兴衰与这条主动脉的通堵难解难分。
一直到唐玄宗之治前期,唐帝们还时常不得不因为经济原因巡幸洛阳。那时洛阳比长安繁华,在武则天治下更臻极盛,因为东南来的漕运粮食货物汇集于此,而从此西往长安的水运路线要受阻于黄河砥柱天险,颇不顺利。直到数代能臣登场,改直达为分段运输,并战略性地部署仓库,精心策划运输策略,打通洛阳至长安的水运网络,终于完成那个时代自扬州到长安的水上高速公路,释放出支撑整个唐帝国蓬勃扩张的力量,也将长安塑造成前所未见的超级都市。
打造将经济中心与政治军事中心水乳交融的大动脉,需要精密的计划、精准的执行,以及与此相配的超强组织能力,而这些又反过来需要大动脉提供的滋养哺育。搞得好便是相辅相成,搞得不好便是双节棍脱节。
长安的衰败,始于政治军事失败导致经济失败。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动脉关键节点时时受控于军阀,漕运几度中断,长安便几度粮绝。
然后,经济失败又反过来加剧政治军事的失败:无钱无粮何来权。有一次,东南粮食好不容易运抵,唐帝父子闻讯相拥痛哭:我们终于可以不用死了。
再然后,政治军事与经济的多重失败导致乱世来临:不仅漕运路线断了,连出产粮食贡赋的东南也被战火吞灭。
终章仿佛是寓言。两方军阀在运河边相争,一方势弱,于是掘断运河,水淹敌军。运河两岸变成沼泽,两百余年来的主动脉就此断绝,而唐帝国也在不久之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运河终有重开的一天,但从此变了方向,不再往西,一路向北,而长安就此渐渐进入回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