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4日是第23个“世界抗癌日”。世界抗癌日(World Cancer Day)由国际抗癌联盟(UICC)于2000年发起,活动时间定于每年的2月4日,旨在倡导新的方法促进各组织间的合作,加快癌症研究、预防及治疗等领域的进展,为人类造福。
近些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污染等危险因素的逐渐加重,城市居民的癌症发病率不断上升,癌症已经成为广东城市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通过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癌症是战胜癌症的最根本手段之一。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镜科主任医师李初俊曾接诊过一个真实案例:从42岁到61岁,5毫米的直肠息肉20年后变成癌。医生感叹“可惜了”,错过了2个重要时机。
5毫米直肠息肉20年后变成癌
2019年末,61岁陈先生专程从300多公里外赶来就诊,称自己大便次数增多伴反复便血3个月。作为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专科医生,李初俊医生敏锐地意识到:情况不妙!可能又是直肠癌
李初俊医生追问陈先生既往病史及是否做过肠镜检查时,患者竟拿出了一份20年前的肠镜检查报告。
原来1999年陈先生在当地曾做过纤维结肠镜检查,当时便发现有个直径5毫米的亚蒂直肠息肉,但未做处理。20年来竟一直没有予以重视,再也没有做过肠镜复查追踪息肉的变化情况!
这份20多年前的纤维内窥镜检查报告显示:患者直肠有一处约5毫米乘5毫米的腺瘤样息肉,发红短蒂,无活动性出血。
5毫米有多大?约莫只有绿豆大小。可惜早期的肠镜报告没有图像。
1999年的纤维内窥镜检查报告
后来李初俊医生为患者进行了电子结肠镜检查。于直肠距肛缘12厘米~17厘米见一环2/5周肿物,直径4厘米-5厘米,表面糜烂坏死。
从肠镜检查所见,基本可以确定,直肠息肉已经癌变为直肠癌,而且已经不是早期!
2019年的电子结肠镜检查报告
医生感叹:错过了2个重要时机!
5毫米的直肠亚蒂息肉,放任不管20年后,长大了足足10倍,成为50毫米的病变。原本是良性的息肉(癌前病变),“质变”成了直肠癌
李初俊主任医师感叹道:患者错过了两个重要处理时机:
第一次机会:
在发生肠癌癌前病变前,患者未能在还是息肉的这个癌前病变阶段接受肠镜下超微创切除,否则便可祛除癌前病变,预防肠癌;
第二次机会:
即使息肉刚刚癌变,早期仍可通过内镜治愈性切除。若及时就诊,就可在内镜下进行超微创切除局部早期癌变的息肉,无需开腹,无需切除肠段,可以保持肠道器官的完整性,避免肠癌根治手术带来的巨大手术创伤。
可惜,此案例由于拖延治疗,最终需要实施直肠癌根治术,切除了包括肿瘤在内的肠段,治疗过程必须承受着肠道器官缺失和较大的创伤,也需要耗费较多的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1]
医生提醒:40岁后一定做一次肠镜
一般在临床上,医生都会建议超过40岁的人,无症状要做一次肠镜检查。而这并不是多此一举,更不是乱开检查。
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梁宝松2022年在肠胃病刊文强调,人到中年,一定要做一次肠镜!原因其实很简单:
1. 结直肠癌症状非常隐蔽,在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不典型;息肉更没有症状,只有肠镜检查时候才能够发现;其他如CT、彩超、核磁等,则无能为力。
2. 90%以上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及时发现并切除息肉,是预防肠癌最有效的手段
3. 根据临床经验,人到40岁,超过20%的人长有息肉,过了50岁,超过30%的人有息肉;60-70岁的人比例会更高
4. 发现息肉和早期肠癌,治疗非常简单,在内镜下就可完成,创伤也小,对预期寿命几乎没有影响![2]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2版)》,强烈建议以下人群要及时做个肠镜:
(1)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2)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3)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4)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5)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6)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7)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岁。[3]
肠镜是检查肠癌的有效手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2018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超过45岁一定要做肠镜,如果没有异常,做一次肠镜管五年、十年没问题,不会得结直肠癌。[4]
广州市45到74岁居民可免费筛查五种常见癌症
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实施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以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癌前病变和癌症,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广州市自2017年起正式启动了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今年,项目点已扩大至全市七个区(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七个区均设置风险评估机构及临床筛查医院,符合条件的广州居民可就近到现场咨询。
01
筛查对象
广州市常住居民;年龄45-74岁(以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为准)。
参与本项目筛查人群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① 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
② 签署知情同意书;

③ 无恶性肿瘤病史;
④ 近5年内没有参加过本筛查项目。
若符合以下任一项目条件者,需排除在外:
① 诊断过癌症;
② 患有严重心、脑、肺疾病或肾功能障碍。
02
筛查人数
广州市全市每年提供约10000例免费三项生物指标检测,及提供5000例免费临床筛查。
03
筛查部位及方法
筛查部位包括肺、乳腺、肝脏、上消化道(食管、胃)、结直肠等六大部位。
针对不同部位的高危人群开展相应的临床筛查。
04
筛查流程
第一步:到风险评估机构接受问卷评估及三项生物学指标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幽门螺旋杆菌抗原、粪便潜血)。
第二步
:根据评估结果及居民实际情况选择临床筛查医院,以及预约相应的临床筛查项目。

以上步骤,居民可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在本人手机上操作,亦可在征求本人同意后,由工作人员全程代操作。
筛查工作流程
居民自行操作流程
05
风险评估机构
目前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七个区均已设置风险评估机构。
风险评估机构包括四个区(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及各区的指定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越秀区(18个)
  海珠区(26个)
  荔湾区(19个)
  天河区(26个)
风险评估机构(医院)
 越秀区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青菜岗院区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先烈南路青菜岗21号
 天河区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天强路1号
 白云区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黄石街元下底路23号 
 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医院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友谊路196号
 花都区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87号
06
临床筛查医院
评估为高危的居民凭手机预约信息到预约的临床筛查医院进行临床筛查。
广州市临床筛查医院名单(8家)
      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广州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欢迎广大市民踊跃参与!
本文综合自:
[1]2020-04-25 中山六院《5mm直肠息肉的20年成癌记》

[2]2022-04-15《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2版)》上海市抗癌协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3]2022-10-11胃肠病《吃了个火龙果,揪出个大肠癌!》
[4]2018-07-20健康时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早发现一例癌挽救一个家》
扫描下图二维码获取《个人防疫超全指南》
...大家都在看...
来源:广东省癌症中心、健康时报、全球肿瘤医生网
编辑:大然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赞+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