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或)结外淋巴组织的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一类很难对付的血液肿瘤疾病,通常分为霍奇金淋巴瘤(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淋巴瘤在我国发病率约为6.68/10万,居常见恶性肿瘤的第8位。我国每年约有10万例新发淋巴瘤患者,且仍以较高的速度递增,及早发现淋巴瘤并给予专业的救治十分重要。
“黄疸”里隐藏的真凶竟是淋巴瘤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了一位患者,该患者在重重疑团中最终发现淋巴瘤,通过多学科通力协助救治,顺利转危为安,为后续的淋巴瘤规范治疗赢得机会和希望。
2023年2月,一位57岁的男性因“皮肤巩膜黄染4天”入住市八医院消化内科。入院时患者皮肤巩膜黄染明显,精神萎靡,腹胀、乏力、纳差,小便浓茶样,大便不通。外院带入的腹部增强CT提示肝脏增大、胆囊炎、脂肪肝、胆汁淤积。
消化科医生的职业敏感判断这样快速进展的的黄疸和肝损情况和当前病因极不相符,遂立马联系血液内科会诊,血液内科陈玲珍主任迅速赶到会诊评估病情,同意消化科的判断:“这个患者确实高度怀疑淋巴瘤可能,而且已经存在肿瘤溶解综合征,有噬血倾向,得立马诊断干预”
与患者家属沟通后,病人转入血液内科救治,当天即完成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等检查,报告提示:见22%的淋巴瘤细胞,考虑淋巴瘤骨髓侵犯/淋巴瘤白血病?到此,该患者总算初步明确了是个“淋巴瘤”导致的黄疸和肝衰竭。
转入血液科第六天,患者的电解质水平、肾功能恢复正常,血氧正常,血压、血糖维持稳定。患者精神状况也逐步改善,脸上露出了笑容,可以坐起聊天,食欲明显改善,想吃东西了。后续的检查结果相继回报,患者最终确诊为“伯基特淋巴瘤白血病”,当前患者总体病情趋于稳定,已开始对淋巴瘤白血病进行规范的化疗。
淋巴瘤一旦发现就是全身性疾病
淋巴细胞
是人体的健康卫士
维护着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淋巴结和淋巴组织
几乎遍布全身
筑起了保护人体的 “健康长城”
淋巴癌
主要来源于淋巴组织或组织细胞的恶变
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最为常见
据近10年的流行病学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7/1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淋巴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每年发病率平均增加4-5%,是全球范围内增长最迅速的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尚未完全发现淋巴瘤的明确病因,但相关研究表明,环境、饮食、吸烟、免疫系统、感染、年龄等因素均可能与某些类型淋巴瘤的发病有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血液内科主任黄振倩表示“无处不在”的淋巴瘤,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并规范治疗,使它不再“难缠”。
一些感染也会导致淋巴瘤的发生率升高
“与肺癌、肝癌等实体瘤不同,淋巴瘤一旦发现就是全身性疾病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接受正规的治疗,淋巴癌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的,甚至达到临床治愈。”黄振倩主任说。
淋巴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如何保护淋巴?
淋巴主要在身体的什么部位?
对身体起着怎样的作用?
哪些原因会引起淋巴病变?
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一下
👇👇👇
淋巴在身体的什么部位?
  淋巴在体内不是一个器官,而是一个系统,由淋巴器官、淋巴组织(淋巴结)、淋巴管、淋巴细胞等构成。
  流经系统的无色透明液体称为淋巴,每天约2升-4升淋巴在整个系统循环。
  淋巴器官包括脾脏、胸腺、扁桃体,有时还包括参与B-淋巴细胞生成的骨髓。
  这些器官都在身体内部,我们通常难以直接感知。
  淋巴结遍布全身,大约有600个,既可位于身体深处如腹部或骨盆等,又可以离皮肤很近如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后者可以用手摸到。
  注意,人受伤时,淋巴一般不会独立于血液直接流出来。淋巴是组织与血管间的桥梁,通常先进入血液,而普通受伤流出的一般是血液。
淋巴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淋巴系统的三个主要功能是:
  1、维持血液与组织间液体平衡作用
  2、促进消化系统脂溶性吸收作用
  3、免遭感染性疾病的保护作用
  淋巴中含有大量淋巴细胞,最重要的有两种,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它们分别介导了体液免疫(分泌抗体)和细胞免疫(直接杀伤)。
  当细菌、病毒、毒素等进入我们身体后,它们会被及时发现,然后关进“小黑屋”——淋巴结。此时淋巴细胞从四面八方赶来痛打“坏人”,最终将其消灭,维护身体健康。
  淋巴结还具有预防癌细胞转移作用。当癌细胞脱离原发灶时,也会被关进淋巴结,然后被淋巴细胞歼灭。
  可是如果淋巴系统不给力让癌细胞跑掉了,那么这些“突围成功”的癌细胞最终会在其他部位驻扎并形成转移灶,癌症治疗难度就会明显加大。
常见的淋巴病变有哪些?
  淋巴结肿大是一种最常见淋巴系统病变。
  淋巴结中聚集的细菌、过敏性微粒和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细胞一方面募集周围淋巴细胞,另一方面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进一步开启一场“生死大战”。因此,会导致淋巴管流动受阻,淋巴结内液体积聚,产生肿胀。
  大多数情况下淋巴结肿大并不危险,这是机体抵抗感染的一种重要方式,表明机体正与感染源进行着殊死搏斗,往往作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标志。等到感染去除,肿大症状也就相应消失。
  但如果肿大持续不减弱,或者坚硬不动,亦或伴随其他严重问题,就应引起特别注意检查是否存在癌细胞转移可能。
  临床上通过观察或检测淋巴结肿大进行癌症转移判断。

  淋巴瘤是淋巴系统的一种常见肿瘤,它是由于淋巴组织或淋巴细胞基因突变组织出现恶性增殖的疾病。
  淋巴瘤主要分为霍奇金氏和非霍奇金氏两大类,每种又进一步细分为多种亚型,此外还可以根据疾病进行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
  据统计,淋巴瘤主要发生原因在于先天的基因异常或环境因素引发的基因突变,其发生率在万分之二左右,愈后相对良好,五年生存率约70%,而不同亚型淋巴瘤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别。
如何保护淋巴这个“守护神”?
  如果出现了慢性疲劳、慢性淋巴结肿大、长期肌肉和关节疼痛、频繁感染等,通常表明淋巴系统出现大问题。
  要预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感染:淋巴系统主要工作是抵抗感染,如果出现长期慢性感染会严重干扰淋巴系统正常工作,从而影响其他功能的发挥。
  2、健康饮食:由于淋巴系统还参与脂溶性物质吸收,因此过多油脂性食物摄入一定程度上也会加重淋巴系统负担。
  3、加强锻炼:淋巴系统不像血液系统有心脏作为动力,而是借助肌肉收缩等动力来驱动淋巴流动,因此适当外界运动有利于循环和细胞更新。
  4、释放压力:过大压力对淋巴系统的正常运转也具有损害作用。
  5、生活习惯:禁烟少酒、睡眠充足、起居规律等良好生活习惯对淋巴系统也具有保护作用。
扫描下图二维码获取《个人防疫超全指南》
...大家都在看...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普中国
编辑:大然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赞+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