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颜值经济的异军突起,国内的医美需求也水涨船高,加上借助直播、短视频等的方式,消费者接触医美的推介也愈加方便,尤其是水光针、光子嫩肤、超声刀等多种轻医美项目的出现,医美消费变得普遍。德勤发布的《中国医美行业2022年度洞悉报告》显示,2015-2020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由637亿人民币增长至1549亿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人民币。
医美行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整体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近些年,医美消费投诉翻倍式增长。中消协披露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每年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增长近14倍。
医美乱象层出不穷,且屡禁不止。中消协点名的几大乱象包括:未取得医美经营许可或超范围经营;机构工作人员不具备执业资格,操作不规范;医疗产品渠道不明,部分医美机构使用假货、水货针剂以及山寨设备等;医美效果难以评估,服务质量与消费者预期仍有较大差距。
近些年,包括光子嫩肤、热玛吉、水光针、少女针等在内的轻医美项目愈发受到消费者青睐,但轻医美也尤其成为了医美乱象中的“重灾区”。
需要注意的是,此类非手术类的美容项目仍然属于医疗美容范畴,从事机构同样需要取得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要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符合医疗机构标准、有执业资格且具有一定工作年限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
在消费者不能明确辨认的情况下,有些商家,甚至是线下的服装店、美甲店,乃至个人购买仿冒仪器、针剂,违规开展轻医美服务。
比如,违规开展玻尿酸注射业务,在裁判文书网上能检索到多起类似案件。裁判文书网曾披露一起王某与姜某等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纠纷,判决书显示,王某在姜某的工作室以500元的价格注射了三针姜某自行调配的“玻尿酸”,但鼻子周围出现淤青,随后,姜某又在王某同一部位注射了两次“溶解酶”,淤青仍未缓解,二人前往正规医院就诊,被医院诊断为玻尿酸注射后引起的静脉栓塞,但正规医院不收治非正规机构注射药物导致的医美患者,王某后又辗转到其他医疗美容机构进行治疗,一直未恢复到原来状态。根据相似案件的披露,甚至还有个人为他人注射玻尿酸,造成被害人轻度毁容,鉴定为六级伤残的情况。
再比如,客单价较高的光电类医美项目,从裁判文书网的检索来看,消费者与无资质的美容店,甚至是美甲店、服装店产生医疗服务纠纷的案件不在少数。
据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下简称《白皮书》)显示,由于正规光电设备价格高昂、垄断性强、管控严格,在非法医美场所流通的医疗美容设备90%以上是假货,可能存在不到10%的正品和水货通过多手租赁或走私进入市场。消费者贸然选择非法医美机构进行光电医美项目,轻则毫无效果损失钱财,重则可能造成永久性伤害。
然而即便是在已经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内部,也有诸多不规范的情况出现。比如负责操作的人员并无相关执业医生资格、护士资格。去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曾曝光一批医疗美容行业乱象典型案例,其中就提到一医疗美容诊所所聘请的工作人员在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的情况下为患者开展水光针注射、“皮秒”等医疗美容项目。
除了上述机构、从业者资质上的乱象之外,还有诸多更加隐秘的产品乱象。比如,非法注射针剂充斥市场,据上述《白皮书》,市面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相当于约每三支针剂中,就有两支是假货或水货。
从裁判文书网检索发现,有多家医疗美容机构为消费者注射非法途径购入的针剂。比如,裁判文书网上的案件显示,刘某曾与多家医疗美容公司就美容针产品的合规性产生纠纷。在刘某与北京一家医美公司的案件中,该公司称美容针产品系从国外代购。法院审理认为该公司向消费者注射未取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进口药品,对于刘某主张该公司退款并十倍赔偿的请求,予以支持,该北京被判退还3.4万货款,赔偿34万元。刘某就美白针产品合规问题曾先后与多家医美公司展开诉讼,多家公司均被发现美白针产品不是通过正规途径购入。
此外,虚假宣传、夸大医美效果;以免费项目诱导消费者,存在欺诈行为;对手术风险警示不足等等,都是行业存在的典型问题。天眼查风险数据显示,从事医美相关的业务企业中,3.26%的相关企业曾出现法律诉讼,8.57%的相关企业曾出现经营异常,3.87%的相关企业曾出现行政处罚;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2022年医美相关企业共产生279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
针对医美乱象丛生的现象,相关监管部门正在出重拳对行业进行整治。比如今年以来,包括天津、重庆、四川、南阳、北京等地方,从省会级城市到县级地区、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到地方法院、甚至多部门联合行动,对医疗美容行业的违法违规经营问题展开了大范围的重点整治工作。
在行业鱼龙混杂的情况下,消费者自身也需要提高风险意识,在医美消费前,做好各项攻略,可以通过卫生部门的官方网站,查验医美机构相关经营证件、医师证件等是否合规、有效,可以通过药监部门的官方网站,判断药物、器械等产品生产渠道是否正规,也可以通过商业安全类工具天眼查等,查看公司是否存在多起法律诉讼、被执行信息,是否存有风险,在与机构接触过程中,也要对包括合同在内的各事项进行仔细审查,全面了解风险。
(资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