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一位主持人对美元的解读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这位主持人是这么说的:
“(美国)凭借着一张成本大约17美分的百元美钞,就让其他国家向美国提供价值相当于100美元的商品和服务,这不是赤裸裸的掠夺行为又是什么?”
这话的大意是指美国利用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向全球收取“铸币税”,粗听上去有几分道理,但细究之下好像又有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很多人又说不上来。要明了这个问题,需要对货币价值、美元霸权与发行方式等经济学常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回答一二。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是作为交换的媒介。最初没有货币,原始人类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成本很高,效率很低下。例如,张三想用一头牛换取一袋粮食,李四有粮食但他不想要牛而是想要铁器,制作铁器的师傅不想换牛而是想要羊……张三在市场上转了一圈,都不一定能够换取想要的物品,而且还无法做到恰好等价兑换。
有货币这个媒介出现后,交易迅捷简单了许多,交易成本下降,社会总福利大为提高,可以说,货币的出现,是一项划时代的创举,不亚于人类从石器时代迈进了青铜器时代。
作为交易等价物,最初的货币自身是有价值的。贝壳、布匹、粮食、铜钱……都充当过货币,但最终是金银取代其他的物品成为货币,“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相对于其他的一般等价物,金银作为货币有很多优点:作为金属能够长期储存,不像布匹、粮食储存困难,保质期短;贵金属价值高、容易分割、便于携带。
大国历史上大量使用铜钱作为货币,是因为青铜使用广泛,而大国缺乏银矿,加上大国一直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不像古希腊罗马地中海地区贸易频繁,需要金银等作为货币流通,铜钱能够满足日常需要。但货币从铜铁等贱金属向金银贵金属转变是一个发展趋势,到了明朝中叶,隆庆开关打开了中西贸易的闸门,美洲及日本的白银随着海外贸易开始大量流入大国,既弥补了大国银矿资源不足的缺陷、解决了钱荒难题,同时也完成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
2
铸币税是什么?铸币税又称铸币利差,在金属货币时期,铸造货币的实际成本与货币表面价值之差归铸币者所有的收入。实物货币时代,贝壳、布匹等并不存在铸币税,因为这些实物同样要通过交换才能取得。
金属货币时代早期,货币以等值的黄金或白银由私人铸造,其本身的价值与它所代表的价值是相等的,铸币者得不到额外的差价收入,铸币税实际上就是铸币者向购买铸币的人收取的费用扣除铸造成本后的余额(利润),铸币税是很低的。
到了国家垄断铸币权之后,才出现收取高额铸币税的可能。货币本身的实际价值即使低于它的面值,同样可以按照面值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于是,统治者为谋取造币的短期利润,开始降低货币的贵金属含量和成色,超值发行。这时的铸币税实际上就演变成了货币面值大于其实际价值的差价收入。这种差价越大,铸币税就越多。
像王莽新朝发行的“大泉五十”,一枚相当于50枚五铢钱;更为离谱的是“错刀”,钱文是“一刀平五千”,它的意思就是说,这枚小小的“错刀”价值相等于5000枚民间原本就通行的五铢钱,这已经脱离了金属货币的范畴,有些纸币的影子了。
刘备在蜀地,也曾经发行过“直百五铢”也就是一枚相当于百枚五铢钱来收取铸币税,搜刮民间财富。
当然,铸币税也不是能够无限收取的,发行过滥,会造成恶性通货膨胀,造成经济危机,影响民生和经济。王莽新朝的失败,一个重要原因是币制改革失败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
到了纸币时代,铸币税的收取就更为简单了,铸造大钱,好歹还得用金属,而纸币的成本更低。
100美元制造成本只有17美分,是不是美国就收取了99.83美元的铸币税呢?纸币时代的铸币税不是这样算的。其中计算的方法很复杂,要考虑通胀等诸多因素。简单地说,就是超额发行的货币才是政府收取的铸币税。例如,一国经济中需要的货币量是40万亿,政府多发行了10万亿,那么,超额发行的部分可以看作是铸币税。
政府除了依靠税收,国债和外债之外,还可以采用征收铸币税的手段来为政府融资。据测算19601973年期间,发达国家铸币税收收入占政府总收入的6.1 % 19711990年期间,世界90个国家铸币税占政府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0. 5 %
当然,如果铸币税这一工具运用不当,超量发行货币,会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如上世纪的7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就更印钞过多铸币税征收过重有关。
至于委内瑞拉、津巴布韦等恶性通胀高企的国家,货币已经全面崩溃,在这些地方事实上已经流通外币,本币已经信用全无而退场。其他的国家收取铸币税是在牛奶中加水稀释,而津巴布韦、委内瑞拉的货币是在汪洋大海中加牛奶,全是水。
大国历史上,宋、元、明时期的交子、宝钞,最后都因为滥发而不得不退场。同样的事情在路易十五时期的法国、一战后的德国、二战期间的日本都发生过。
1923年,由于无力承担巨额的战争赔款,德国开始疯狂印钞,19235月开始,德国的纸币发行量就呈悬崖式的增长。4月时候德国纸币总发行量为8.61万亿,5月直接上涨了一倍,为17.34万亿,8月暴涨至669.703万亿。但是这一切还远远没有结束,192310月,德国货币的发行量为24.97亿亿。11月货币发行量,更是以恐怖的“万亿亿”为单位,达到了骇人听闻的5万亿亿。当时美元与马克之间的兑换比例约为14.2万亿,高于2013年美元与津巴布韦元之间12.5万亿的兑换比率。
192312月,魏玛共和国采取了新的货币改制措施,直接抹掉了纸币上的120,以11万亿的兑换比例,创造了一种新的“”地租马克。地租马克的产生虽然标志着德国恶性通货膨胀的终结但是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无数德国民众积蓄的财富,在这一次大通胀化为乌有,人们的极端情绪开始滋长,将之归咎于要求德国付出巨额战败赔款的《凡尔赛条约》,为小胡子上台制造了机会。
1923118日,小胡子率领支持者占领了慕尼黑的一家啤酒店,虽然这次啤酒屋暴动很快被剿灭了,小胡子也被捕入狱,但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随着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各国闭关锁国以邻为壑,失去了全部海外殖民地的德国又一次陷入了严重的通胀之中,这一次德国工人运动此起彼伏,惊慌失措的魏玛共和国高层想要靠极右的小胡子制衡左翼工人运动,最终不过是驱虎吞狼,再也无力阻挡小胡子上台。
3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美元用17美分的纸币,换取价值100美元的商品和服务,攫取了巨额的财富。看上去这种质疑有几分道理,但问题是为何各国心甘情愿让美国攫取铸币税呢?
有人说是美元有军事霸权作为后盾,各国不用不行。不过美国军事霸权再霸道,能有一国内部推行“虚币”的力度?王莽的币制改革最终还是失败了,大明的宝钞也成了一张废纸。
明朝为了推行宝钞,朱元璋下令: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治其罪,而告发者则以原告交易之物品作为犒赏。在宝钞由于滥发而贬值后,民间纷纷拒收,明朝甚至出台过拒收宝钞者杀头的法律,但是杀头的生意有人做,亏本的生意没人做,由于没有保证金制度无法兑换且滥发,宝钞一再贬值,自发行起始,不到20年的时间,价值就已经降低至原来的二成,而且一直下跌不止。宣德以后,大明宝钞更低至一贯只能钞兑10文铜钱的水平,及弘治时赐钞三千贯不过四文钱而已。大明宝钞自英宗以后,钞值惨跌,急转直下,终于成为废纸一张。
这些事迹令人不禁想起“太阳与北风”预言,太阳与北风打赌,谁能让行人脱掉衣裳,北风越使劲吹,行人越是裹紧了衣裳,北风用尽全力,只是让行人的衣裳越穿越多;换到太阳上场,暖洋洋的太阳照在身上,让行人松开了衣服,随着温度的上升,行人终于脱下了衣服,太阳完胜北风。
所以,光是靠暴力手段是无法获取铸币税的,发行量过多过滥,民众是会用脚投票的。
纸币时代,能够成为一种国际主要储备货币,靠的不仅仅是军事霸权,更多的还是国家信用。
从历史上看,美元虽然也有贬值,但相对而言,是世界主要货币中贬值最小的、最有节制的。德国马克、日元历史上都发生过恶性通胀、法郎也不例外,卢布不要说一战后期大通胀,就是苏联解体以来,新币换旧币都有两回了。世界各大国货币中,英镑相对稳定些,但自从一战二战丧失霸主地位后,实力下降,在1931年和1949年出现过急贬。美元目前分币依然还在使用,贬值速度在主要货币中最低。
当然,作为纸币,国家收取铸币税,必然会发生贬值。不过适度的货币贬值和温和通胀,对经济发展有利,也能减少食利者的财富,有益于社会公平。因此美联储把通胀目标定在2%,高于2%,加息降低通胀;低于2%,放水促进经济繁荣。
金银货币相对于纸币的一大缺点是以金银为本位容易发生通缩。金银能够作为财富储存,所以很多人把金字铸成金砖、把银子铸成银冬瓜储存起来,大量的金银退出流通市场造成通缩;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金银的产量赶不上市场的需求而产生通缩,纸币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在战后美国建立了跟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1年不得不瓦解,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而实施浮动汇率。根本原因在于,随着二战后各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规模扩大,美元必须被动地增加它的发行量,否则会发生通缩。但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美元与黄金挂钩,释出美元也就等于流出黄金,只会让原本就面临黄金存量不足的情况更持续恶化,黄金的产量跟不上货币供应速度,脱钩是必然的。
4
脱钩黄金之后,为何美元不滥发?这得益于独特的美元发行机制,以债为锚。与其他的国家不同,美国其实没有央行,美联储只是行使央行职责,但并不是央行,美联储是一家私有银行,由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联邦储备委员会和12家分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地区性的联邦储备银行组成。
美国政府并不能发行美元,想要美元,必须由财政部发行债券,美联储用美元购买债券,获得利息。每一张美元都是有利息成本的,这就杜绝了政府滥发的可能。
美元发行方式如此不同,是因为跟其他国家自上而下的组织方式不同,美国是自下而上的。
北美殖民地独立之初,十三个原殖民地是各自独立的,美国政府类似于邦联性质,主权在州。直到南北战争之后,美国才真正成为一个国家,但美国政府的权力依然受到州权的限制,没有所在州的允许,美军不能在该州开展行动。如在2005年新奥尔良州遭遇特大飓风洪灾中,时任州长是位民主党人,不愿意向小布什求助,所以美军迟迟不能进入新奥尔良州救灾。
至于央行?美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但国会均只给了20年经营期,到期后国会均没有同意延续而被迫关闭。之后有70多年时间,美国处于自由金融时期,没有类似于央行的机构存在。
直到20世纪初,美国屡屡出现银行挤兑破产,1913年,国会才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成立了美联储。最初的设想中美联储完全是一个私人机构,在民主党总统在威尔逊总统的支持下,把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定性为联邦政府机构,尽管美联储的12个联邦储备银行被定性为更接近于私人部门的非营利性机构。
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从美国国会获得权力,它被看作是独立的中央银行因其决议无需获得美国总统或者立法机关的任何高层的批准,它不接受美国国会的拨款,其成员任期也跨越多届总统及国会任期。
虽然美国总统对美联储主席有提名权,但同样需要国会同意才能上任。美联储主席并不遵循美国总统的指令,如川普在任时就多次要求美联储主席降息以刺激经济和股市,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并没有听从。
反观土耳其,埃苏丹为了降息放水,接连换掉了数任央行行长,最终央行行长们遵循了埃苏丹的指示,大肆放水,土耳其里拉迅速贬值,每年通胀高达80%以上。
美国国债历史上信誉良好,其他各大国国债都有崩盘记录,你要是在一战前买了俄国国债和法国国债,就血本无归了,至于拉美地区的国债,像阿根廷赖债不还都多次了,加之持有美元是不产生利息的,所以美国国债一向是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作为最安全、流动性好的资产。
美国国债主要是由美联储和美国公司和私人投资者持有,外国投资者持有的比例并不高,截至202212月底,所有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总额为73146亿美元,占比约为24%左右,这中间还包括了外国私人投资者。
大国和日本在过去一年中减持美债较多,根据美国财政部披露的数据,202112月底至202212月底,中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由10403亿美元下降至8671亿美元,下降了1732亿美元,降幅达到16.6%。相比之下,在同期内,所有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的规模由77405亿美元下降至73146亿美元,降幅为5.5%。在除大国之外的美国国债前五大外国投资者中,日本降幅为17.3%、英国增幅为0.8%、比利时增幅为30.4%、卢森堡增幅为0.5%
大国和日本减持美债更多是被动减持,由于美元加息升值,美元流出,只能减持美债。
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美债规模必然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而扩大,要是美国将所有美债全部还清,全球经济马上会因为缺乏美元而进入大通缩状态,引发经济危机。
5
美元的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地位,是二战后之后历史形成的,人家数代人上百年的奋斗,不是像德国日本之类的国家靠一代人奋发冲刺就能拉下马的。
在世界政府没有出现之前,总需要一种货币来成为国家主要储备货币,不是英镑、法郎、德国马克,就是美元。要想成为主要储备货币,一是必须能够自由兑换,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谈何国际化?二是经济总量够大、影响力够高,也就是说处于全球经济领先地位。
美国的霸主地位不是抢来的,而是靠韬光养晦,待机而动等来的。在20世纪初,美国和德国GDP相继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第二工业强国。昔日的霸主英国把美国和英国列为主要竞争对手,不要认为英美同文同种关系就很好,其实历史上美国和英国关系很糟糕。
美国立国后还跟英国打过一次,连白宫都被英国烧了;南北战争时期英国也暗地里支持南方邦联,美国跟法国关系倒是一向不错,独立战争没有法国的支持美国很难赢。
但美国在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一之后,走孤立主义路线,宣布不介入欧洲事务;而德国在战略外交大师卑斯麦退休之后,雄心勃勃想要挑战英国,夺取更多的海外殖民地,最终跟英法等老牌殖民强国发生冲突,让美国乘势而起,取代英国成为新的霸主,英美之间霸权的交接,更多是一种和平过渡,而非竞争。英国跟德国斗了个两败俱伤,便宜了美国。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美债高企,自然也有问题,美联储是从国内的经济形势而非是全球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历史上几次加息降通胀都引发了新兴国家债务危机,如上世纪7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都跟美元回流相关,也许只有世界政府的出现才能解决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只是不要只看到别人眼中的刺,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目前来看,相对而言,美元是一堆烂苹果中最不烂的一个。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