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loser Look
英国国家美术馆系列访谈
第一期
艺术的力量
The Power of Art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
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
正于上海博物馆隆重举办
为了迎接此次展览,英国国家美术馆推出了系列访谈 “A Closer Look”, 以节目的形式解读展览的幕后故事。
今天为大家带来本次系列访谈的第一期。让我们与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一起畅谈艺术的力量。
点击视频
查看本期精彩访谈
文字版访谈
本期嘉宾
褚晓波
上海博物馆馆长
策划/采访:孔博川
Q1
经过两年多精心筹备, 英国国家美术馆于大中华区的首展即将在上海博物馆隆重展出,此次展览也是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第二个展览,您认为此次大展的意义是什么?
褚晓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国古诗中的“润物细无声”,就是指文化交流力量,如春雨润物,深入人心。上海博物馆“大博物馆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我们联手世界知名的博物馆,自主策划,联合办展,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互鉴,让上海成为“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世界”的重要窗口。
2021年10月,我们成功举办“对话世界”首展:“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克服了疫情下重重阻碍,获得业内外广泛好评。时隔一年,上博首度联手英国国家美术馆,成为此次亚洲巡展的首站,推出“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与观众分享经典、震撼的一部欧洲美术史,也让观众近距离观赏艺术。
Q2
上海博物馆是英国国家美术馆在亚洲巡展的首展,您认为此次展览有什么特 别之处?通过此次展览,您希望前来观展的观众获得什么样的收获?
褚晓波:上博是这次的亚洲巡展首站,展品的挑选是经过双方团队,多次沟通调整商定下来的。英国国家美术馆以十分的诚意,来呈现一个浓缩了他们馆藏精华的展览。他们非常重视与中国的第一次展览合作。
展览通过教科书级别的方式,通过精选50位艺术巨匠,52件展品完整呈现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的欧洲绘画史,观众在欣赏艺术盛宴的同时,也能从中一窥横跨400余年的欧洲美术史缩影,这也完美契合英国国家美术馆本身的定位和气质。
这是呈现出一个浓缩了英国国家美术馆藏精华的展览。观众可以在此次展览中,欣赏到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戈塞特、卡拉瓦乔、伦勃朗、克劳德、康斯特布尔、塞尚、马奈、莫奈以及梵高等欧洲艺术巨匠的作品。这将是无与伦比的一次艺术视觉盛宴。
Q3
如果请您为大家推荐一幅必看作品,您会推荐哪一幅?为什么?
褚晓波:那我肯定推荐梵高的《长草地和蝴蝶》,我们这次展览的明星作品之一。有位艺术评论家说得好:梵高的作品,没有一幅是不好的。梵高在世时,几乎没有卖出过一幅作品,生活穷困潦倒,人生处处遭遇挫折,但是他未曾动摇过艺术创作的信念。世界没有善待他,但是他的艺术点亮了整个世界。
这次亚洲之旅的梵高作品,是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为数不多的梵高作品中的一张。描绘的是他短暂人生的最后阶段,在法国南部的精神病院疗养时,看到的院里的一片草地。梵高称其为“废弃花园”,那里“草长得又高又乱,夹杂着各种杂草”。这一片人迹罕至的花园,成为了他最后艺术创作的题材。在生命的最后几周内,梵高迸发出了难以想象的创造冲动,这幅作品就是他艺术生命最后的光芒。浓墨重彩的笔触在不同方向上彼此叠加,呈现出一片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动态,极具表现力和情感张力。
艺术的本质是生命力的再现。我相信,观众站在梵高的这幅画作前,一定会非常感动,感受到强有力的震撼和生命的感触。
Q4
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展览可以使中国的观众近距离欣赏西方美术史,您认为展览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与时代价值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
褚晓波:这是一个高等级,高规格,聚集了最强欧洲艺术家阵容的展览。50位如雷贯耳的艺术巨匠,带来52幅作品甄选,讲述400多年的欧洲艺术之旅,这样的展览在中国的美术界、博物馆界是突破性的创新之举。而我们的合作单位又是位列全球十大最受欢迎的美术馆——位于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英国国家美术馆。
这样的强强联手,是一次跨越地域,超越文明的对话。上海的观众,以及中国的观众,能够在家门口,不用飞越大洋,在当下的国际环境下,欣赏到这场千载难逢的艺术盛宴,这是我们投入大量精力、财力,促成这次展览合作的初衷,也是我们的目标。上海博物馆馆庆70周年之际,奉献这一重磅展览,是向过去的70年里,上博始终坚守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前沿的,一次最真诚的致敬。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