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之前先跟各位叨叨两句上海老龄化
很多人都知道上海正在面临老龄化,但各位知道具体数字么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里,上海两千多万常住人口里,六十岁以上人口已经占到43%
也就是说每100人里就有43位60岁以上居民,将近一半
关于城市老龄化问题,上海走在了全国最前面
也正因为如此,上海如何对待老龄化问题其实也走在全国最前面
这也是我说的颠覆我认知的地方
因为我发现面对老龄化,上海很早开始
就留了一手
01
怎么发现这件事的呢
我们公司不是从大虹桥搬到了静安寺了么
这附近繁华是真繁华,不过当你走过那些高楼大厦拐进路边一个小弄堂的时候
多半都能看到一个这样的小区
就是那种四层左右的小高层排排坐

社区里面年轻人都搬得差不多了,偶尔看到的年轻人不是临时过渡租这的,要么就是照顾老年人的护工
小区里基本都是出来晒太阳的爷叔,还有站门口聊天的奶奶
转一圈下来还是蛮普通的,就是无比日常普通的老小区
但如果你走进其中一户,就会发现有点东西哈
这是小区内部孙阿婆的家,推开院门就能看到这种两用台阶
右侧是原本台阶设计,左侧被改造成了现在这种方便上下的超级小矮坡

我看着阿婆缓缓走过去,没了抬脚的费力,右手边还有让她可以靠或者扶的护栏
家里面也不是我预想的昏暗陈旧,一个20平小房间亮堂堂的
有这种被老人当作宝贝的老物件
也有这种可调节靠背、可遥控升降的老人床
也是从这张床开始我发现这屋里的物件大有不同
比如这种装了拉篮的衣柜,不用踮脚去够,拉一下衣服就下来了
洗漱台也跟我们日常用的不太一样
这里的台盆差不多只有60多公分高,那两个留窟窿位置其实是可以手扶的手柄
右手边还装了一个长长的环形扶手,就当你站那的时候让你临时抓一把、扶一下的地方有很多
而且你看到没,所有边边角角都自带弧度跟厚度,整个洗漱台没有一点带尖角的地方
洗漱台背后的淋浴间+卫生间也别有心思
这是我平视状态下拍的
比一般的淋浴位置要低很多,我本来觉得这样太低是不是也不方便,阿婆跟我说高龄老人很多时候得坐着洗澡,所以这个高度才正合适
我看了一圈这个淋浴间和卫生间合成体,淋浴位置对面就是马桶
不同的是,马桶左侧装了夜间照明灯,右侧装了这种L型扶手
表面还有那种防滑的凹凸感
头顶上这种类似烟雾报警器装置,其实是防摔倒的红外线装置
如果老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摔倒,它就会自动报警
地砖也做了特殊防滑处理,原理还不清楚,但你洒水上去,也比一般的浴室瓷砖更防滑
阿婆跟我说这是他们社区在做的适老化改造
这种改造会根据老人意愿,提供上门改造服务,项目自选,在同等材料优于市场价情况下,还有对不同境况老人的政府补贴
这个平平无奇小屋子里面铺满了各种方便老人使用的小细节
你在门口匆匆看一眼好像只是屋子干净亮堂了一点,但实际使用起来对老人来说真的幸福太多
02
你知道么,还有几年如一日的送餐服务
到了午饭时间我就看到社区里面会有这种小车
车上面的字已经花了,勉强能看见“助老送餐车”
我跟过“一单”
铁箱里装着那种包装好的盒饭,四个菜两荤两素和一份饭,中午之前送一次,晚饭之前再送一次
365天每天如此
饭菜15元一份,远低于市场价格,并且15元也不是老人全掏,还有政府补贴支持
供餐单位基本是附近某大型单位的职工食堂,所以饭菜新鲜还可口
这真的是解决了老人很大很大一个难题,各位小伙伴如果细心问过我们爷爷奶奶那一辈的日常生活,做菜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
老人吃的不多,饭菜难做,平时习惯节省,吃不完的也舍不得扔掉
所以这个送餐真的是解决不少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的生活痛点
不仅送餐,每周二、周五还有配菜
因为这个市中心老小区周边很少菜市场,老人家每次买菜都得坐车去很远的地方
于是社区就想到不如统计下需要买菜的老人需求,然后统一采购带回来不就好
于是每周一、周四就会有一个三四个人的社区小团队,从小区出发去江桥、去浦江那边采购
然后第二天分装给各家各户,特别新鲜,价格还比一般市场便宜
更关键的是,不想吃盒饭的老人,也可以选择自己在家做点小菜
老人们不用跑很远的地方,家门口就能买到自己想吃的菜
而且这些送餐、配菜的服务,其实还有一些特殊用处
这里送餐是需要面对面交到老人手里的,所以如果老人遇到紧急情况,送餐人会第一时间发现,最大可能的减少独居危害
而且防护这件事真的细到了头发丝
不少老人家里安装了这种特别话机
上面有六个非常大的按键,这是电信局特制的话机,可以一键拨通子女电话、社区服务中心
除了这种需要主动拨打的话机,这里社区还安装了一个水管家的智能装置
就是在水表处安装智能化监测设备
通过老人每日用水量变化,感知老人在家是否安全,一有异常就会向终端报警,志愿者便会第一时间上门查看
可以说围绕老人基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的老龄生活要好太多太多
不过这就没了么
如果仅仅这些其实还不足以颠覆认知
03
好神奇,我居然还在社区看到了托老所
嗯,跟托儿所相对应的托老所,当然名字不是这个哈,正式名字叫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地方不算大,站门口看是这样,里面基本上都是65岁以上老人
我那天去的时候差不多早上9点
于是我就看到这里的老人三三两两跟上学一样往这里集合
稍微远一点的老人还有车接车送
集合好以后,社区工作者开始带他们做各种活动
PK下棋、拍手唱歌、做手指操锻炼大脑
还有做手工、玩剪纸,然后电视上还放着东方卫视的X诊所这类养生节目
89岁的岑奶奶跟我说,他们之中还有一个人非常会拉手风琴
还有一位非常会做琉璃手工工艺品
这些活动可能都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这些老人可以在一起gaseiwu(上海话聊天的意思)
这里的社区服务人员说,别小看这些笑哈哈的聊天,这才是对老人身体和精神最好的
而托老所提供的服务还有更硬核的
比如帮助老人洗澡,我听到时候还蛮吃惊的,洗澡毕竟是很私人的事情
但托老所的人说老人家不比年轻人,手脚比较僵,有的甚至不能独立完成洗澡
于是如果你站在这个托老所门口就会看到走廊尽头有三间小房子
里面全部按照适老化标准的打造,老人家可以过来洗澡
如果不能独立洗澡的,也会安排专业人员为老人提供助浴服务,费用老人自付一部分,政府贴补一部分
不仅洗澡,还有剪脚趾甲、理发...
以及日常家里的一些修修补补,都有社区提供服务
可以说老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被照顾到
真的很暖了
04
这么样一个集多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养老体系,为周边老人带去太多便利,也带去太多幸福感
日常自己的小家因为适老化改造变得更安全更温馨
每天也不用发愁吃饭、买菜
背后还有一套智慧系统在暗中保护
就算是难以启齿的洗澡、修脚趾甲也有被照顾到
说到这里我真的都替自己老家的长辈们羡慕到不行
而类似这种老年人服务中心,静安寺还有不少

我在社区门口这块牌子前数了一下
社区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这些场所,静安寺街道一共有9个
助餐点一共有7个,愚园站点、万航站点、愚谷村站点、长乐站点...
这些星星点点的养老服务在各自街道默默发光发力
他们就藏在我穿行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他们没有太多光鲜外表吸引我们关注
但他们却在真真切切解决这个城市最痛的一个问题
也是未来所有城市都可能会面对的那个最痛的问题——养老
我听过一个真实调研数字,2007年一个静安区孤寡老人差不多在1千多人,现在是以万起步
面对越来越重的养老责任,我们现有养老资源显然有限
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末全国养老机构共计4万个,入住220余万高龄、失能老人
这个数字远远不能满足这个日渐庞大的群体,仅上海一个城市,现有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就有将近84万人(七普数据)
那面对这样现状,完全市场化运作可不可行
可能不太行,老龄化严重并不代表老年人有钱,真正社会化养老,有多少老人可以住的起养老院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会格外关注这种社区居家养老这种方式
这个养老方式就像软组织一样,正在大面块覆盖上海各个老龄化社区
而这一整个养老体系背后最大推动力不是什么别的
正是来自上海强大的财政支持
小到每份餐饭、理发、扦脚,大到紧急护理、生命救助,背后都有着来自上海的财政支撑
这可能也是上海可以大胆探索老龄化应对方案的最大底气
05
走出愚谷村那个老年人活动中心,抬头就看到静安寺各种写字楼
远处的CBD跟眼前的老破小被我框进了同一个画框
而上海似乎正在用一个更大的画框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都能拥有自己的未来
(ps.文章中采访得到静安寺街道大力支持,非常感谢~~)

以上为正文,来自巧克丽丽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卢俊踩盘日记视频号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