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被蚊子叮咬过的经历,也背负着不少蚊命案

但,菌菌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是另一种吸血狂魔:
图源:网络
比起蚊子,蜱虫不仅杀伤力强,还会隐身术(被当作黑痣、斑点忽略)被它“亲吻”过的大人、小孩,非死即残,且儿童居多。
20年6月份,扬州3岁女童总喊耳朵疼,送医检查后,医生发现女宝耳朵长了一只活蜱虫,再仔细检查,发现蜱虫竟在耳朵中产!卵!了!

图源:网络
同年,青岛发生20余例蜱虫叮咬事件,致使多人器官功能衰竭,4人死亡,更是让人不得不关注起这个小东西。
图源:微博截图
贪婪吸血鬼——蜱虫
 可传播83种病毒、31种细菌 
蜱虫,又称壁虱,是吸血性寄生虫,主要蛰伏于花草丛、植物中,或寄宿于狗、猫等动物皮毛间。
图源:网络
更要命的是,当蜱虫和宿主相距15m时,蜱虫就能感知宿主的存在,并从被动等待变为主动出击,迅速寄生在人和动物身上,吸食血液。
俗话说,人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但蜱虫可以,吸血前的蜱虫干瘪细小,如米粒般大小,贪婪吸血后就膨胀开来,有的则像指甲盖般大。
图源:宝宝呵护团队制作
且,其有软蜱和硬蜱之分,不同种类的蜱虫偏爱的动物血液不同,不管大人、小孩,一旦被叮咬后,除了被吸血,还容易传播疾病。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资料显示,蜱虫可携带传播83种病毒、31种细菌和32种原虫。
如莱姆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Q热、巴贝斯虫病、斑疹热等疾病;且每种疾病,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都不容小觑。
图源:宝宝呵护团队制作
由上图可知,蜱虫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危害多,如发热、严重贫血、意识障碍、瘫痪、多脏器损害、甚至导致死亡,致死率达12.7%~32.6%。
图片来源:
Mappingticks and tick-borne pathogens in China
4-6月份又是蜱虫活跃高发期,尤其是天气逐渐转暖,各地樱花、桃花、油菜花等相继到了百花齐放的时候,大人小孩即将开启赏花之旅。
图源:网络
在此,菌菌特别提醒家长们,带孩子外出游玩踏青,一定要做好防护!做好防护!做好防护!重要事情说三遍。
不然,就非常容易被蜱虫找上门,此前有相关报道:
西安3岁女童和老人去油菜花地拍了两张照后,便被蜱虫找上门,送医后被确定为吸饱了血液的蜱虫,只能进行手术,连带蜱虫吸附的皮肤一起切除。
图源:网络
当然,大家也不要太过惊慌,做好相关预防工作,一家人还是可以拍美美的照,开心游玩。
夺命蜱虫进入高发期
 游玩踏青这几点需注意 
要想游玩好,蜱虫预防少不了,尤其是带孩子出游的家长们,更是要注意,不管大人、小孩,都要做好防护。
■ 尽量避免去森林、灌丛、花田等植物茂盛地
美国一项最新实地调查发现,实验者在森林徒步行走,短短几分钟就有5、6只蜱虫吸附在其裤子上,并且越来越多,徒步结束后,实验者一共发现了26只蜱虫。
图源:网络
看到这个数字,还是蛮可怕的,所以能不去一些花木繁盛的地方,就尽量不要去。
倘若必须要去,大人、小孩都要穿长裤,尽可能将裤子扎进袜子(鞋子)不要穿凉鞋防止蜱虫叮咬,一定要穿浅色、光滑衣物,这样蜱虫不方便依附,也便于查找。
再者,看护好小孩,尽量走在路中间,不要在花、草丛中跑来跑去,更不要在草地、树林间长时间坐卧。
图源:网络
■ 涂抹驱蜱剂,做好驱蜱措施
对于一些喜欢给孩子穿裙子、短裤的家长们,一定要做好裸露皮肤处的驱虫剂涂抹工作,如可使用20~30%的避蚊胺产品,能维持数小时有效,不过回家后需及时用清水和肥皂清洗干净。
图源:网络
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及时补充,维持有效防护。
如若想野餐、露营的话,那么衣服、帐篷等装备可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 仔细检查身体各个部位
蜱虫本身没有病毒,但跟蚊子一样,可以传播病毒,而蜱虫携带的有害微生物多在叮咬人体后24小时传播。
所以,带孩子游玩踏青后,一定要在2小时内给孩子洗澡,并且检查孩子各个部位是否有被叮咬的可能,大人亦如此。
图源:网络
要着重检查腋下、颈部、耳周、肚脐、大腿内侧、膝窝、腰部和头发等皮肤较薄且不易搔痒的部位,以及仔细查看皮肤上黑色或棕色的斑点。
■ 人要做好蜱虫防范,宠物也需要
不仅是人,蜱虫也容易依附在猫、狗等动物身上,所以,家里有宠物的,尽量避免带宠物去草木旺盛地区。
如果猫咪和小狗狗喜欢在草丛中乱窜,千万不要让孩子接触,同时要做及时检查,确定是否有寄生虫在其身上,也要及时给它们洗澡,以及定期给宠物进行驱虫工作。
图源:网络
还有就是,尽可能不要让孩子接触一些流浪猫狗,它们身上携带的蜱虫概率可能更大。
不过即便做到这些,也并非万无一失,还存在被蜱虫叮咬的风险,倘若被蜱虫叮咬后,一定要按照菌菌说的做!
蜱虫叮咬有妙招
 急救方法早知道 
一旦发现大人、小孩被蜱虫叮咬
千万不要硬拔
千万不要捏爆
千万不要火燎
不要用酒精、指甲油等液体涂抹
当发现被蜱虫叮咬后,多数人第一反应是硬拔,或者拍打、捏爆,还有地方称用烟头烫、火燎,甚至用酒精、指甲油等方法闷死蜱虫。
但菌菌真不建议这样做,接着往下看,就知道为什么不建议这样做了。
■ 千万不要硬拔、捏爆
因为,蜱虫头部有个口器,专门扒开皮肤吸血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源:网络
倘若硬拔、捏爆,都很容易让口器遗留在皮肤内,非常容易引起各种炎症,甚至导致淋巴结肿大。
此外,口器有时会残留一些毒素,引起不良反应,很多人以为只要拔出来(捏爆)就没事,最终因大意而丧生的不在少数。
■ 千万不要用烟头、火烫除蜱虫
目前所有权威机构都认为,千万不要用火烫方式除蜱虫。
图源:网络
而且这种方式,很容易烫伤孩子,非常不划算。
■ 千万不要涂抹指甲油、酒精等液体闷死蜱虫
闷死!简直是脑洞大开。
蜱虫是可以闷死,但是蜱虫一个小时也就呼吸几次,或几十次,用涂抹酒精、指甲油等将其闷死,需要等很久,几个小时压根没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源:网络
况且,我们的目的是快速除掉蜱虫,避免感染。
目前,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用镊子夹除蜱虫。
如何用镊子正确夹除蜱虫呢?美国CDC是这样建议的:
使用镊子尽可能地靠近皮肤表面抓住蜱虫(镊子头部要细,但不能形成尖头)
使用平稳、均匀的力度向上拉,千万不要旋转、搅动蜱虫,容易导致口器残留在皮肤,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可用镊子再次取出头部。
图源:网络
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取出,建议立即送医,让专业人士操作,将蜱虫取出。
取出蜱虫后,用酒精或者肥皂水清洗叮咬区域和手。
不要用手压扁取出后的蜱虫,更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即便蜱虫被取出,也会继续分泌,当皮肤接触后,也会被感染。也可以将其装入密封容器中憋死,然后丢掉。
此外,情况严重时,必须即刻送往医院就医。
在照料时,家属也要注意,因为蜱虫病存在“人传人”风险,密切接触患者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也会出现感染。
此前,江苏一家三人陆续被蜱虫咬伤,小舅子和岳母不治身亡,女婿操办岳母丧事时惨遭蜱虫毒手,抢救一个多月才出院。
图源:网络
而且,我国多地已经确诊多例家属在照顾病人时而感染的案例。
所以,当家人被蜱虫叮咬后,在照顾患者时,家属一定要高度警惕,做好防护,避免在照顾患者时感染发病。
菌菌最后再给各位家长们提醒一下,带孩子游玩踏青,一定要做好防护!做好防护!做好防护!
出门前给孩子涂抹驱虫剂,穿长裤、颜色靓丽、材质光滑的衣服。
回家后要及时给孩子洗澡,检查身体各个部位,尤其是腋下、颈部、耳周、肚脐、大腿内侧、膝窝、腰部和头发等地方。
倘若发现被蜱虫叮咬,条件不允许可采用上述办法,用镊子夹除蜱虫,条件允许,一定要及时送医。
图源:网络
最后,大家可将这篇文章分享转发给身边更多人,看到蜱虫的危害,学会正确处理方法,更好的保护孩子,也可以在评论区和菌菌唠唠嗑,聊聊自己关于这方面的故事。
图源:宝宝呵护团队制作
撰文:十月菌
插画:十月呵护漫画组
题图来源: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

[1]赵国平.中国蜱类空间分布及其危害预测[D].军事科学院,2018.
[2]张学潮.吸血过程对全沟硬蜱基因表达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
[3]王倩莹.黑龙江省边境地区蜱虫传播病原体调查[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
[4]龙明坤.犬吉氏巴贝斯虫病的诊断与治疗[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5]刘东晓.内蒙古西部地区蜱传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基因组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宁夏大学,2017.
[6]胡成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区居民知信行现状及其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
[7]Needham.Evaluationof Five Popular Methods for Tick Removal Glen R. Pediatrics.1985.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