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6日,8纵23师68团3营在炮火的支持下,攻下锦州东部外围的小紫荆山。可不到5小时,该军事制高点又被敌军夺取。
调查清楚后,8纵政委邱会作命令:撤职团长和副团长,枪毙渎职连长。
军令如山,违反战斗纪律造成损失肯定要严惩。
可是,这场小型战斗的失利,渎职连长只能被处决吗?如果人们了解现场情况,就会明白邱会作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处理结果。

小紫荆山失利的代价

1948年9月25日,东野第8纵队攻打了驻守在葛文碑、大薛屯的蒋介石军队,清除了锦州北面的障碍。
随后,该纵队担任由东向西助攻锦州战役的任务。
要完成该任务,第一步就是清扫该城东部外围大、小紫荆山的守敌。
紫荆山地形绵亘起伏,站在山顶可以直接俯瞰锦州城各方位动向。蒋军利用此地的优势屏障构筑了坚固的外围阵地。
它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因为其与东南的182.4高地相对,重要的锦沈铁路从两地中间穿过,有一条公路要道通往市区。
可以说,它是锦州东部的重要咽喉要道。
鉴于辽沈战役打响后,我军的猛烈攻势以及曾切断北宁路、围困沈阳和长春的经历,再者锦州又是蒋介石方的重要轻重工业和战略基地。
这让蒋介石不得不再次亲临沈阳进行作战动员,并要求空军和海军协助,共同作战。
随后,他又去天津视察,赴葫芦岛查看部署情况。
在此背景下,10月4日凌晨6时,23师69团3营与炮兵配合,经过2小时的激战,攻占了大紫荆山的主峰。
次日,2营又占领了北大营东侧的姚屯。
69团的胜利让68团看到希望。10月6日6时30分,68团3营也在炮兵的掩护下,和敌军激战2小时,顺利攻克小紫荆山。
整个紫荆山都已被我方掌控,此时的68团指挥官们开始飘飘然。
副团长韩枫竟然在未做任何防御安排的情况下,让3营绝大多数官兵从山上撤离回营吃饭,仅留下8连驻守。
8连连长于沛然也是老战士,对于打攻防战有一定的经验。其他人员下山后,他带领连队开始在山上挖筑防御工事。
因失去小紫荆山屏障而处于慌乱中的敌军54师只能向锦州城内驻军求援。
11时,城内一个营的兵力乘火车到达该山的西南侧,陆空炮配合,对我军驻守阵地的8连发起了反攻。
一个连和一个营对战,对方还有空中轰炸和地面炮兵的加持,小紫荆山上一时间变得烟雾弥漫,能见度很差。
8连虽一直在顽强对战,可敌人火力太猛,该连战士伤亡情况加重。
此境况让于沛然有些心慌,再加上敌军的正面和两侧火力密集,眼看着要突破我军的前沿阵地。
他在未得到任何指示、也未请求任何支援之下,私自下令让部队撤逃。
因小紫荆山的失守,14时30分,敌军继续向其北侧的大紫荆山进军。
虽70团1营3连在经历四次强攻后守住了阵地,但人员和物资的损失及消耗却无法挽回。
8纵司令段苏权和政委邱会作为部下考虑,希望对作战失利的一线指挥官减轻处罚,并让他们戴罪立功,尽快夺回小紫荆山。
这样,东野指挥部或许不再对此次败北进行追究。
为此,他们未将失败情报上报。
然而,敌军的做法让他们的“美梦”成了泡影。他们在公开发行的报纸上,把小紫荆山的短暂交战吹嘘成重大胜利,误导全国民众。
东野指挥部看到信息后很是疑惑:我军和敌军信息为什么会重大不同。
8日,8纵因瞒报消息被东野首长找上“家门”进行严厉批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8纵立下军令状,誓要夺回小紫荆山。
邱会作亲赴68团驻地,公布了本次战斗失利的原因并宣布对该团主要负责人的处置方式。
上级将于沛然的行为定性为“脱逃”,他对此还进行了自我辩护,认为自己保存了大部分的战力,损失较小,不应被重办。
这时的于沛然还未意识到,他的行为犹如马谡失街亭,在军中的影响非常恶劣,有动摇军心的危险。
为严肃军纪,邱会作不得不对其执行枪决,撤职两位团长。
当然,这次严惩,也是对8纵在控制锦州机场延误战机的再次警告。

封锁锦州机场,延误战机

锦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场战役都是对我军战力和战士综合素养的考验。
即使再小规模的战斗,官兵都需要全力以赴、严格执行军令。
虽在邱会作的直接指挥下,10日5时30分,68团3营重整军备和军心,再次夺回了小紫荆山,但在战机、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出现了对接不畅。
战场境况瞬息万变,在大兵团配合作战中,小团队军情的延误或掩盖,可能会导致全军覆灭,这个后果无人可以承担。
本来8纵在1947年5月到1948年3月的冬季攻势表现优秀,总指挥部有意向将封锁锦州机场的重任交付给段苏权和邱会作。
然则,8纵对锦州到底有几个机场的情况,两眼一抹黑。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派兵临时进行摸底。
通过实际考察,该纵队了解到:
锦州共有两个机场,一个是在锦东金屯附近,属于废弃机场,而且杂草丛生,荒无人烟,没有适合降落的跑道和伞兵降落点。
第二个是在锦西小岭子附近,这是正在使用的机场,一天最多可以起飞47架次,降落32架次。
掌握情报后,次日,段苏权请示总指挥部对该机场进行封锁。
由于一天的耽搁,蒋介石的两个团的兵力被送到了锦西小岭子机场。
林总为此非常生气,转而将控制机场的任务交给了9纵。
9纵掌控机场后,蒋军就无法继续空运兵力,救援锦州的事宜只能让卫立煌、廖耀湘兵团自己抽调兵力进行援助。
这也导致了顾祝同和卫立煌之间矛盾不断,并向蒋介石告状:东北将领不服从命令。
那时的8纵已在总指挥部首长心中留下了不良印象。再加上这次的隐瞒军情,每次犯的都是低级且原则性的错误。
在有前车之鉴后也不吸取教训,这样的部队作风的确令人怀疑。
毕竟,上行下效是任何团队中都会出现的问题,但军队将领意识上的涣散与被动才会导致军事上的失败。
这样的负面行为如果一直持续,我军即使能够夺取锦州,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更何况是其他的大型战役。
如果再和其他纵队进行比较,如10月12日,3纵20团1营和敌军93军22师1团2连的配水池战斗。
2连的士兵军龄都是8年以上,参加过抗日大型战斗,作战经验丰富。
拂晓时刻,1营在炮火的配合下,利用20分钟的时间迅速突破敌军的两道铁丝网封锁线,占领配水池处的一座据点。
由于这里是整个锦州的供水之处,蒋军随后展开了疯狂的反扑,图谋夺回失去的据点。
1营在赵兴元营长的领导下,击退了敌军27次的连续进攻。
15时,敌军又增派兵力和装甲车、飞机等武器,开展陆空联合作战,妄图逼退我军的进攻。
即使军队严重减员,武器不足,赵兴元还是一直带头进行抗击。
17时30分,他们终于等到了3营的增援。两支队伍在轰炸和炮火声中,寻找堑壕作掩护,用钢轨搭桥来保障战场和团部的正常通讯。
18时,在两支部队的默契配合下,我军夺取了配水池据点并全歼守军和增加的兵力。
还有塔山阻击战、辽西阻击战、黑山阻击战等,每场战役中,各部队无论出现何种情况,都是坚持到底,争取胜利。
这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8纵的确需要反思:将领怎会迷糊到如此地步,攻占阵地后居然不考虑防守问题,轻敌至此,这就是治军不严的问题。
邱会作从一名普通的小兵成长为我军的高级将领,他过往的后勤机构工作经历,可能让其在治军方面把控不严。

承担后勤工作的经历

1929年,15岁的邱会作成为一名“红小鬼”。
在部队,他凭借聪明伶俐和吃苦勤奋的精神,通过向身边人请教的方式。
三年时间,掌握了基础书写和阅读能力。20世纪30年代初,我军要组建供给部,他被任命为该部的指导员。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我国一直处于较为艰难的时刻,尤其是战争年代,军队也会缺衣少粮、缺乏武器。
只要上级有命令,邱会作从不会有任何抱怨。
他总能想到办法,筹资到粮食、布匹、药品和武器来保证军队的供给。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我军开始长征。邱会作还是负责后勤工作。
众所周知,长征途中吃草根、穿草鞋、冬天没棉衣和棉被,物资供应紧张且困难。
敌人的封锁让物资缺乏情况更是雪上加霜。运气好的话,可以从敌人那里收缴战利品,补充后勤物资。
多数时候,后勤部长需要自己想办法,加以解决。
如:在行军路上发现野菜后,后勤部会让伙食班人员收集野菜晾干储存,在没有其他东西可吃时,他们就可以煮野菜汤让官兵充饥。
如果在路边遇到野果子,当天的饭食干粮就会省下来,大家用野果果腹。
对于行军穿鞋问题,他让会编草鞋的士兵将编制方法教授给大家。
白天行军遇到草鞋原料就进行收集,大家晚上休息前都需抓紧时间编织草鞋,以便第二天有鞋穿。
随着长征路线的西进,吃青稞、杀战马、煮皮带等解决温饱的方式,都是后勤部门给中央领导提出的。
毫无疑问,他的后勤工作的确称职。
邱会作的聪慧是公认的,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本领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周总理曾在20世纪50年代末表扬他是我军优秀的后勤部长。
艰难困苦的年代,为了生存,吃饱为大,人们很多时候确实不会太关注获取物资的方式和方法。
这可能让邱会作养成了做事情不拘小节,有时对于规矩和规则的重视程度不够。
不容否认的是,他是个严格要求自己的后勤干部,从不贪私、处处为他人和大局着想。
1945年,31岁的邱会作有机会成为组织上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并当选中共七大代表。
解放战争时期,综合考虑他的后勤、地方和军队工作检验,以及出于锻炼干部的目的。邱会作加入了东野8纵,到前线带兵作战。
当时8纵的士兵以东北人为主,大家刚翻身解放做主人,总有“小稳即安”的想法。
邱会作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给大家讲清楚为什么要打败蒋介石、如果对方获胜,士兵的日子又会怎样等方面的道理,提高了他们的觉悟,激发了其作战意志。
终究才34岁,8纵也是1947年才混编完成,邱会作的思想工作虽有成效,但不代表其治理军队一定能行。
治军的过程要求首长文武兼备、赏罚分明,坚决执行。
通过机场和小紫荆山两件事,它们从侧面反映了8纵将领在治理军队方面的问题。
领导利用谈心和“宽厚”以待来获取士兵的信任及树立权威,无可厚非。
但战斗中对于军令的执行过于宽松以至于无法约束士兵而影响整个战役进程,并且8纵的组织文化未形成也让其官兵胸无大志。
收集情报没有提前意识;战斗结束后不是先做完收尾再去吃饭,而是犯了颠倒顺序反过来的低级错误。
部队从上到下没有人及时提出和改进,最后只能通过上级首长的督导促使其完善。
8纵被批评,主要负责人被处置,理所当然,一点都不冤屈。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于沛然非死不可吗?为什么不能让其立功赎罪?邱会作的小儿子在了解此事后,也曾提出类似的疑惑。
邱会作对此的解释是:这是战争,就该如此。这可能就是他在这两件事中的最大体会。

结语

8纵在短时间内完成混编,并通过军政首长的努力,提升了战斗力,不到一年时间里,打出成绩,这并非易事。
可“兵非多益,惟无武进”,知己知彼和不轻敌冒进是军队作战的基础要求,8纵却在前期战斗中犯了这两大忌讳。
“令素行以教其民”,作为政委的邱会作未能让士兵养成服从军令的习惯,一是大家磨合时间较短,二是8纵缺少凝聚力。
总体而言,部队治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进行纠偏和止损,这是将领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
军政首长和部队士兵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才能有效保证部队上级机构的指令和决议落到实处,确保军队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