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网传由张桂梅事迹改编的影视剧《大山里的女校》主演暂定袁泉。
      图源:新浪微博       
在这之前,网友们猜想了无数的人选。
“谁足以匹配这个厚重的故事?” 成了悬而未决的疑问。
当定角的消息一出,一贯挑剔的网友炸开了锅,声音却是出奇地统一。
“袁泉实在太适合这个角色了。”
夫人也是这么想的,在袁泉的身上有一种清冷和韧劲。
这实在是一股,让人难以忽视的女性力量。
在成熟之前
11岁之前的袁泉,是开朗活泼的。
属于那种在幼儿园演出活动里,会一口气给自己报七个节目的小女孩。
后来,她开始变得内向敏感。
这还要从袁泉被中戏选上开始说,彼时的袁泉不过还是个11岁的孩子,却已然踏进独自北漂的孤独世界了。
从11岁到18岁,7年的学戏生涯,几乎贯穿了袁泉的少女时代。
学校练功房,有一面巨大的镜子,袁泉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苦练。
空荡屋子的回响,装不下少女思家的叹息。
她孤独却也不愿与人交流,练完舞就跑回宿舍一头扎进被子里。
在一夜又一夜的成长中,她只能学着一个人去慢慢消解这些负面的情绪。
学京剧这件事并不是父母的安排,是袁泉自己的选择,哪怕再苦再累,她都只有咽下去。
      图源:《说出你的故事》   
袁泉的个子算高、腿也很长,但这些优点在练功上却是拖累。
她常常因为动作无法达到要求,被老师认为不够努力。
袁泉心里是委屈的,但她不反抗也不还嘴,只是沉默着,把这些情绪都憋在心里。
当她听到有人说自己京剧定妆太欧式时,会下意识地认为是自己长相平平,不适合做这一行。
后来,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学着把笑容挂在脸上。
表情标准得像个瓷娃娃,没有谁能透过她的神情看透她。
      图源:凤凰网   
1996年,袁泉同时被北电和中戏录取,在选择院校的时候,袁泉收到了封来自中戏表演专业班主任常莉的信:
“袁泉将来在有机会拍电影电视剧的同时,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音乐剧、话剧演员。”
“话剧演员”四个字像有魔力般吸引了她的视线,她曾在北京看过一场话剧,徐帆扮演的阮玲玉深深击中了她的灵魂。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她选定了中戏。
多年后,再回望“96年中戏表演班”,才发现是多么众星云集。
但成绩,往往是高压下的产物。 
顶着同样巨大压力的袁泉也是迷茫的,每天下课她都会去买面包夹着黄油和花生酱,一片又一片地吃下去。
机械的动作和被塞满的胃舒缓了她紧绷的神经,但她的体重却也飙升了近20斤,这对于演员来说,无疑是毁灭的。
袁泉更加自卑了,走路永远低着头,每天都穿着减肥裤到校外跑步。
      图源:《鲁豫有约》   
甚至为了躲避学校的集体活动,特意跑到校医那开了假的病假条。
很难想象,这是以知性之美被大众认识的袁泉的过往。
在成熟之前,我们都会经历挣扎与敏感。
任何一个女性都不是突然成熟的,这或许也是蜕变的必然。
但也恰恰是成长路上的种种挑战,才让我们拥抱到更好的自己。
拥抱简单,回归纯真
比起成长路上的挣扎与苦闷,常令女性畏惧的,或许是成熟之后的迷失。
不过,人生漫漫每一步都是成长,人之常情的焦虑实在正常。
重要的是如何破局,打破自我内耗。
那一年袁泉23岁,站在王府井的街头拍摄《如果没有爱》,接受记者采访时扑闪着大眼睛望着镜头:“我还没有影迷,但希望大家能够看着我成长。”
那时候的她,应该还没有想到。
随着年岁的增长,她会多一些新的身份、一些喜欢她的观众和老友、还有一些对生活的坚定和沉淀下来的纯粹。
如今,让她再谈成长,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回答吧。
在这则短篇中,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回归纯真,或许就是她简化生活的优质答案。
夫人真的被袁泉纯真的笑容深深打动了。
镜头里的袁泉褪下湛蓝的职业装,换上纯白长裙,在自然中找寻埋藏在心底的简单。
她在阳光和花海里感受生活的纯粹,也在浪花和浅滩上追寻内心的热爱。
生活本身就是简单的,用一颗纯真的心去看待万物,也许就能遇到最健康、真实的自我。
寻找内心的答案,她又是如何做的呢?
22岁的袁泉迎来了她的荧幕首秀,以一部《春天的狂想》夺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奖。
漂亮、有演技,再加之如此成就,她的起点无疑是高的。
      图源:《春天的狂想》   
可她没有抢夺名气做红极一时的女星,也没有疯狂敛财不停地接戏,反而是急流勇退,选了另一条看起来“并不讨好”的路。
刚毕业的袁泉,出演了上百场话剧:她是《青蛇》中的白蛇,是《活着》里的家珍,也是《暗恋桃花源》里的云之凡。
“一朵下凡的云,一朵开放在夜空中的白色山茶花。”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的大染缸里,人们愿意用“清澈”来形容袁泉。
在 “挣钱”和话剧中,袁泉会永远坚定地选择话剧,哪怕受伤、哪怕籍籍无名。
袁泉在排练话剧《赵氏孤儿》时意外摔成重伤,锁骨骨折,几乎穿透皮肤:“几乎在半秒内,我的肩膀塌了下去,骨头冲出来了。”
伤愈后,袁泉带着锁骨里的六根钢钉,重回话剧舞台。
而这一腔热忱也没有辜负有心人,她坚定的选择终得回响。
30岁那年,袁泉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成为进入这间名人堂最年轻的话剧演员。
后来,她又凭借《简爱》获得话剧届最高荣誉梅花奖。
在30岁之前她也有“变老危机”,对年龄的敏感已经影响到她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这让她极其崩溃。
而当她真正走进而立大关,她释然了:“因为契诃夫的很多话剧,要40岁以后才能演。”
或许,这就是她爱到骨子里的舞台赋予她的底气。
不同的年纪有不同的阅历,年岁的增长反而给她带来更多合适的角色。
无论是话剧还是影视剧,她接本子从不看番位,更不在乎角色正邪,她只看自己的贴合程度。
其实在这之前,她还尝试过音乐,出版了自己的专辑《孤独的花儿》。
只不过后来,她还是独独选择了舞台。
有人问她,“你明明唱得很好啊,为什么不继续做音乐了?”
她说自己不是真的爱音乐,在创作上也并不专业。
术业有专攻,既然不专业索性不去做了。“人最重要的其实是在不断成长中找到自己。”
对待爱好浅尝辄止,专注表演从一而终,袁泉无疑是清醒的。
她清楚的知道只有拨开浮云一般的功名,才能坚守到月明。
简化生活,回归纯粹与真实,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成长?
并存,并不冲突
成熟与纯真,不能在一个女人的身上共存吗?
有网友说,在现实中见过袁泉。
她们的孩子在同一美术班上课,家长们在教室外等候的2个小时里,只有袁泉捧着一本书,安静而专注。
在袁泉的身上,真的可以看到一种成熟后的纯真,这并不割裂——
不演话剧也不拍戏的时候,几乎在荧幕上看不见袁泉。
曾经某综艺导演组邀请她和夏雨带着孩子参加节目,被她婉拒了。
她有很多事要做,她会陪女儿读书上课,陪家人享受生活。这些在她眼里远比宣传作品、参加节目更重要。
她从不会为了“火”而去争去抢,她安静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好像从来不会被精神内耗而叨扰。
她是知性的、成熟的,更是纯粹的、真实的。
这种并存,反而会让女性因多面而迷人。
何不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好好地感受心底的那份纯与真。
每个人对于纯真的解读必然不同,也许是面对繁杂生活露出的一抹灿笑,也许是回首往昔时的淡然。
但在看过袁泉的选择后,夫人蓦然发现回归纯真,无外乎去聆听内心的声音。
选择你所热爱的,热爱你所坚持的,本身就是一件足够幸运的事儿。
「袁泉」所传递的这种松弛而坚定的纯真力量,也是「纯甄」长此以往所坚守的。
此次,纯甄携手袁泉共同见证女性的成长,也希望更多的女性能回归纯粹和真实。
在这个属于女性的日子里,让我们追随袁泉的脚步一起“去爱、去笑、去呼吸、去生活。”
愿2023春天来临之际,女孩们都能收获张弛有度的纯真生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