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加拿大留学时,房东是一个老太太,她说中国太远了,希望我讲讲中国故事,我们就约定每周有一个晚上来讲中国故事。还有一次,我到加拿大一个偏远小镇上进行暑期实习,那里的人说他们很少见到中国人,镇上的中学校长就邀请我给学校的孩子们介绍一下中国,他说你讲讲天安门,讲讲大熊猫,讲讲中国的京剧,那是我第一次用英文从头到尾讲两个小时。”在2月19日,由欧美同学会和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谱写留学报国新时代华章”主题论坛活动的分论坛上,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留加分会会长姚望向大家分享了一段他的留学经历。他说,当下这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特别难得的历史机遇,留学人员身处第一线,是中国故事的重要讲述者、中国形象的有效塑造者,更有直接的责任和义务,把中国的良好形象讲述给外国友人。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有效办法,讲好一个故事胜过千言万语。故事是“世界语”,故事中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今天,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需要世界理解,需要我们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逐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国际传播格局,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01
发出时代强音
世界需要了解中国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前所未有,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随着中国崛起带来的战略环境、任务、挑战发生变化,留学人员不仅背负更重的使命,而且这种使命也充满历史意义。当然,今天要想讲好中国故事,留学人员从世界观、方法论,从自身能力积累上,都必须上升一个新的台阶。”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表示。
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研究院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高志凯说,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面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阐明事实真相、沟通中外关系、加强中外互信、增进中外友谊,共同推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变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要借助多种渠道,多种层面,通过多种角色、多种声音,生动形象地讲好中国故事。
“当前国际舆论形势下,中国面临巨大的压力,我们欢迎国外那些对中国制度、中国现象的声音,但是要有建设性,要尊重事实,不能以偏概全,不能恶意中伤,更不能无中生有。”全国青联常委、法国陕西联合会会长李洹说,青年一代,特别是海外留学生和即将要走出国门的留学青年,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才不会在这样纷繁的叙事和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迷失自我,才不会陷入西方叙事的陷阱,才能用理性和事实对反华声音做出反击,在世界的杂音中传播好中国声音,讲解中国社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讲述真实的中国。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看到中国在传播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也感受到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未来要建立起中国传播的世界语,这个‘语’不仅是语言,更要有方式和方法。”欧美同学会理事、东南亚和南亚分会副会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刘星说。
02
创新中国表达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在国际话语和对外交流中如何用公共的道讲公认的理,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为国际传播的理论的实践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在全球传播深度平台化的时代,做好国际传播工作需要以“平台世界主义”为认识论,明晰相关挑战与困局,推动新一轮“平台出海”,与已有的机构媒体一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以此来开创中国国际传播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今日之中国,是中国之中国,也是世界之中国。讲好中国故事,要重视‘整体史观’。”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顾亚奇说,人心相通在于共情,让个体的“人”登场,从人性的视角关注“人”本身,生死爱恋、悲欢离合、奋斗希望本无民族、国界、肤色之分。因此,讲好中国故事,要回归“人”本身、传递人类共同价值,中国故事才具有“世界”意义,才能有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江南大学欧美同学会秘书长吴祐昕说,在对外传播中要淡化“下象棋”的对攻模式,突出“下围棋”的谋攻模式,基于文化自信,努力塑造“人性、浪漫、温和及认真等道义大国形象”。国际传播不仅是地理空间上的远距离传播,也是心理空间上的远距离传播。我们应该在强化学术独立、教育独立的基础上,借鉴世界经验、汲取世界智慧,世为我用。
“今天,中国的历史学家,完全可以开展更深入的自主研究和更有对话可能的国际比较,在推动学科发展的同时,为平衡中西方社会发展经验的认识与理解贡献力量。构建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历史和国际的视野,不仅要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理解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以及我们真实走过的道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梁晨说,这些年我们也在不停思考,怎样才能开展更深入、更真实或者更客观,同时更具有可对话性的研究。就历史学而言,过往研究存在多叙事,少描述,对结构性分析和新技术方法应用不足的问题,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在世界的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03
发掘中国之美
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讲好中国故事,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要善于运用各种生动感人的事例,说明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智慧。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嘉定分会理事、副秘书长,上海嘉定先进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项目经理陆洁说,作为人文历史的爱好者,一直为我们国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的高速发展而自豪。中国文化推崇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仁者爱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论语中诗意地描述了这样的理想世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中国文化如一条大河,从远古奔流而来,静水深流,滋养每一代中国人“共饮一江水”,我们理应传承并传播好中国的故事,生生不息。
欧美同学会联络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机制工作二处处长陈滔伟说,讲好中国故事,要践行人文交流理念,通过日常学习,不断积累与中外历史、基本国情和人文艺术等相关的故事素材;要分析研判听者的人文背景和听取需求,换位思考,注重倾听,不断优化讲述方式;要主动利用各种场合讲述中国故事,留学归国学者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有效利用国际学术交流场合、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等,主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
“中国形象可以表现为中医、中国文学作品和中国美食等有形且可以被感知的优秀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可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机制’等机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也可以体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和理念等,我们其实有非常丰富的素材来讲好中国故事。”欧美同学会东南亚和南亚分会理事、厦门市欧美同学会理事,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陈锴如是说。
04
创新搭建平台载体
共建“讲好中国故事”研习中心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搭台助力,共同推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欧美同学会和南京大学共建“讲好中国故事”研习中心,并在主题论坛开幕式上正式揭牌。
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秘书长王丕君指出,中国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有强烈的中国信息需求,而中国故事内涵丰富,精彩非凡,可以为不同国家、地区提供值得研究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信息供给,应该广泛对外传播。留学人员有国际视野,有天然的国际“朋友圈”,应该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力军”。欧美同学会与南京大学共建“讲好中国故事”研习中心,就是为了助力留学人员讲好中国故事,创建相应的政策咨询、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实践基地平台载体,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出海内外留学人员的独特努力和贡献。
来源 :《留学生》杂志
文 :邹娅
今日文章推荐:

 ↓分享↓点赞↓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