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买的保险,今年觉得亏了,想要退保,但却被告诉退保金仅有已交保费的不到20%,保险公司有这么黑啊?”这是来自公众号后台一位朋友的留言。
其实,聊保险时,多数人只关注“我要付多少保费,获得多长时间内的一份多大保额的保障”,但一旦发现自己选错了或者因为某种原因无力再支付保费,要去退保时,才发现可能遭受的损失不可估量,全因为忽视它——现金价值。
现金价值是什么,怎么形成?怎么用好现金价值减少退保损失?所谓“消费型”和“储蓄型”保险,跟现金价值有多大关系?
今天,我来给大家解读一下 - 从现金价值说,怎么买保险才更划算
一、现金价值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我们一定要了解一点,通常只有长期险(保终身、保70岁、保30年、保5年)才有现金价值,短期险(1年期甚至更短期产品)是没有的!
为什么长期险会有“现金价值”?我们可以从保费运用的角度来理解。
通常,我们买一份保终身的重疾险,保险公司一般不会让我们终身都持续交保费,而是把未来终身期限内需要交的保障成本“压缩”在一个固定期间内交完,例如20年/30年。只要我们交完20-30年的保费,合同就终身有效、终身提供保障。
那就避免不了一件事:我们在20年/30年内所交的保费肯定比这20-30年内所需要的保障成本多多出来的这笔钱,怎么办?
多交的钱,保险公司就按照精算规定,计算出现金价值
现金价值的计算公式,大概是这样的:
长期险当年末现金价值 = 上年末现金价值 + 当年所交保费 – 保险公司分摊在本保单上的管理成本 – 销售费用 – 为当年保障所支付的保障成本 + 当年现价滚存利息
这个公式就解释了为什么短期险(1年期产品)没有现金现金价值,这是因为:
短期险保费 = 保险公司分摊在本保单上的管理成本 + 销售费用 + 为当年保障所支付的保障成本
短期险每期保费刚刚「够用」,没有现金价值留存!
二、现金价值有什么用?
对于投保人来讲,如果我们要退保,现金价值就是算 “退保金”的基础,现金价值的高低,决定了我们在某个时点退保手中保单时能退回多少钱!
某个时点的退保金 = 上一年现金价值和今年年末现金价值的插值计算结果
精算君这里给大家说两个小秘密:
1、刚买的保险现金价值会偏低?
按照上面我写的现金价值计算公式:
当年末现金价值 = 上年末现金价值 + 当年所交保费 – 保险公司分摊在本保单上的管理成本 – 销售费用 – 为当年保障所支付的保障成本 + 当年现价滚存利息
在前几个保单年度,因为保险公司要支付比较多的销售费用和管理成本,因此会挤占不少现金价值。导致最开始交费那几年的现金价值偏低,这种现象在长期交保费的长期保障型产品上(长期重疾险、定期寿险、长期意外险等)比较明显。
而对于偏养老、储蓄的产品,这种问题就很少了,保险公司在开发产品时也会刻意提高现金价值,作为产品卖点(返本快)。
2、现金价值还能控制风险?
是的,这个风控是对保险公司来讲的!
每张保单,保险公司都要支付一定的获取成本。当获取成本加上退保现价(买了以后很快退保),超过所交保费,就有可能出现套利空间!
于是,保险公司为了控制交费初期的退保率(让有真实保障意愿的消费者投保、长期持有保单),会将交费期内早期的现金价值适当压低,从而减少套利空间,降低退保率。
三、买保险,怎么利用现价减损
1、了解清楚你的保障需求,买对的!
这是防损最重要的一招!
买一份重疾险/定期寿险或长期意外险,应该重点关注保险责任本身、不同责任对应的保额、以及年交保费的多少,算能撬动多少保额杠杆,而不是去关注退保现金价值有多少。
买一份年金保险,应该重点关注什么时候可以开始领养老金、每年能领多少钱、以及是否带有保证领取权益、在开始领取前后身故能赔到什么。
当然,作为有强储蓄属性、要交相对大额保费的产品,无论是年金还是增额终身寿险,我们当然要关注这款产品的现金价值,万一未来要用钱,这张保单可以提供质押贷款、或者我们可以直接退保,退回不少钱。
2、申请“自动垫交”保费
所谓自动垫交,大家可以简单理解成这样:我们用保单目前现金价值用来支付当期保费
当然,开始垫付后,现金价值就只会减少、不会再增加。一期一期地垫付,到了某一期不够付了,保单就会自动效力中止了。
3、申请“减额交清”保费
所谓减额交清,就是以目前保单现金价值一次性来抵扣所有剩余保费,如果现金价值不够保费多,就要降低保额减少未来应交保费,让现在的现金价值抵扣得起!
这就是「减(少保)额 + 交清(保费)」一说的来源!
当然,减额交清后,保单的保额会变得比较低(相当于保障严重缩水)。后续如果你有钱了,想重新交费跟保险公司申请「恢复保额」,目前是做不到的!
综上,买保险怎么用现价减损?
1、有真实保障需求、了解清楚产品再买!
2、如果你只是暂时缺钱,可以申请自动垫交,用现金价值垫付一两期保费,过渡一下,然后尽快补齐应交的保费。
3、平常大手大脚、存不下几个钱的,建议买保险时选择短一点的交费期,尽快、多交点保费,即便退保,也能领回更多现金价值。
4、真缺钱的,那就只能退保了,拿回多少现价,就看保险合同上的约定了。
5、也可以申请保单贷款过度一下,定期偿还利息,等资金周转过来后,再还本,这样原合同还能继续有效。**这招仅适用于年金/增额终寿等产品。
PS:需要注意的,并不是每一款产品都支持这些功能,我们可以在投保前看看产品的保险条款,里面关于“现金价值权益”的约定。
--推荐阅读--
四、消费型or储蓄型,现价起什么作用?
按照严谨的保险教科书,保险产品是没有消费型、储蓄型产品之分的。但是这几年,为了让消费者更好理解保险产品本身的属性,才出了消费型储蓄型的产品分类。
按照精算君的理解,消费型和保障型产品,应该这么分:
 ▲ 定期,是保险期限>1年的长期保险期限,5年、10年、20年、30年、至70岁、至80岁、至99岁,都属于保定期。
从现金价值的角度看,消费型和储蓄型又会呈现什么不同的状态?
下面我以某款网红重疾险来给大家做个说明。
基础:
35岁男性,基本保额50万,交费期20年
投保方案1:
保终身,勾选身故责任
投保方案2:
保终身,不选身故责任
投保方案3:
保定期70岁,勾选身故责任
投保方案4:
保定期70岁,不选身故责任
对于带了身故责任且保终身的方案1,大家可以看到,终身现金价值都是持续递增,最终奔50万(基本保额)去,体现储蓄性
对于不带身故责任且保终身方案2,终身现金价值呈n字型,先增后减,而且增幅远不如方案1。因此,这类保终身的纯疾病险有一定的储蓄属性,但是效果不强
对于方案3和方案4,无论是否带身故责任,但因为只保至70岁,无论如何保单在70岁时都会终止,70岁时现金价值下降为0,展示了「70岁时未发生身故/重疾理赔,合同终止,无任何返还」的消费型特点。
所以,当你不知道自己买的产品是消费型还是返还型,不妨拉出产品的现金价值曲线,一看就明白了!
消费型和储蓄型,究竟怎么选?
至于消费型和储蓄型产品如何选择?这是很多粉丝问过我的问题,我认为两类产品都有市场。
买消费型产品,在同等保费的情况下,能买到更高保额。但因为是保定期的关系,例如重疾险,在70岁或者80岁后患重疾风险激增时,就会少了一份保障。当然,人生最关键期的重疾风险,还是得到了保障。
买储蓄型产品,我们要买到跟消费型一样的保额,自然要付出更多保费,除了在年纪大的阶段额外得到一份保障外,还能通过现金价值实现保费的长期储蓄增值,一石二鸟。
其实,所谓消费型和储蓄型,就跟租房子和买房子的道理一样!那,应该怎么选?当然要看你的钱袋子啦。
预算不足的,当然租着,优先买足保额。否则当然买房子,能终身持有且保值!
  保乎·小结  
今天的文章,我省略了现金价值相对复杂的计算过程和计算公式的介绍,转用简单语言说清楚它。
简单而言,现金价值就是因为我们在交费期内支付了比正常所需更多的保障成本,进而留存在保险公司行程的保单利益。
作为消费者,我们买保障型产品,一般不用过分关注现金价值,重点应该关注,自己的保障需求,以及买的这份保险究竟保了什么、保额够不够。
买偏重储蓄的年金和增额终身寿险,建议大家必须开始重视对现金价值,因为储蓄型产品每年交费都不少,一旦交不起,就有可能面临退保损失,我们还要用好“减额交清”、“自动垫交”甚至”保单贷款”等功能,及时减损。
--推荐阅读--
~以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