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ven、黄瓜酸啤酒
来源:她刊(ID:iiiher)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未婚女青年座谈会」在江西召开。
图源:凤凰网
大会邀请的“未婚女青年”,前面还有两个字——“适龄”。
适龄干嘛呢?
肯定不是让她们读书、就业、当女领导、女科学家......
而是适宜结婚。
根据新闻报道,这场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倡导婚嫁新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但采取的方式,不是移风易俗、打击低俗婚闹,严惩那些借传统之名咸猪手、性骚扰者......
而是让30名未婚女青年集体签署——“抵制高价彩礼承诺书”。
图源:华商报   
不知道这种承诺书会不会盖什么公章,去公证处公证,有没有法律效力呢?
但可见的是——
一种新的、写着“好女人规范”的道德陷阱,正卷土重来
「女德」复生
这种面向女性的移风易俗活动,正遍地开花。
2月10日,江苏某地了举办“小大姐(当地未婚女性称呼)”新时代文明婚恋倡导实践活动——
要求50位女性站在台上“宣誓”:
“小大姐,不要车,不要房,自己家业自己创。”
图源:网络
声势浩大,场面震撼。
还是该地,同时开展了寻找“最美丈母娘”活动。
“最美“共7条评选标准,其中五条都全然关于“提倡朴素结婚”——
“家庭和睦、家风文明;女儿结婚前不要高价彩礼;结婚不要新房新车;婚礼不讲排场不搞攀比;不要求迎新车队豪华;提倡简约婚礼;引导女儿孝敬公婆、勤俭持家......”
图源:网络
江西的另一个地区,接着喊出了“不要彩礼要幸福”的口号。
并准备在3月8日开展主题集体婚礼——新人也同样会在现场集体宣读“倡议承诺书”。
图源:网络   
一边评选标杆、赋予荣誉、喊出口号......捧出一个个榜样。
另一边则是将在新道德之外的女人,打成反面例子。
比如,同是江西,有的地区会组织“义务红娘”,仅针对妇女儿童进行宣讲。
图源:网络   
有的地区则严盯舆情。
在发现高价彩礼现象的第一时间进行座谈教育,让“女方家庭自愿退还大部分彩礼”
图源:网络 
近日又涌现出了更多地区,也在“移风易俗、文明新婚”。
但都一样,力没用在严惩婚内暴力,加大女性财产保护,打击低俗婚闹,破除重男轻女思想......种种举措上。
反而紧拽着女性不放——
对未婚女性大谈“独立”,为未来丈母娘赠予美名,给高尚爱情献唱赞歌......
于是,彩礼这一结构性问题,被宣传、淡化为女性的个人选择。
甚至是女性新的“牌坊”。
而这种大肆宣扬的“女性道德”,我们早已见过太多——
轻一点的,如大清亡灵般老生常谈,比如影视剧中的“贤妻良母”形象。
2018年,《娘道》横空出世。
剧中女主将三个女儿命名为“昭娣、盼娣、念娣”,难产时坚持保孩子,而她的一生所求就是:
“给二少爷生个儿子。”
图源:《娘道》 
这样被封建思想荼毒,将“重男轻女”内化了的女性形象,却在剧中成了绝对C位的“万人迷”。《娘道》这部剧也被营销盛赞为:
“传奇母亲的英雄史”
收视率一度破2,名列当时榜首。
图源:公众号 
2019年,又一部央视播出的《麦香》走上了“扶弟”的道路。剧中女主为了供养已成年的弟弟念书,为此甚至不惜逼迫亲生女儿放弃求学。
这当然,也被算上了“大爱”的范畴。
而严重一些的,更是能将犯罪行为美化成“感动中国”。
比如那部《嫁给大山的女人》,温情脉脉地描述了——“被拐女子遇到好心人相救后,成为当地的老师,与村民和孩童缔结了深厚的情谊的故事”。
在影片最后,字幕写道:
“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山村,两个月后作为志愿者又回到了这里。”
图源:网络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但“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的另一面是,当事人从贫穷老家外出打工,被人贩子强奸后以2700块的价格卖到了山沟之中。
她几度自杀、多次逃跑,可大山密不透风,村民狼狈为奸。
后来她投身于教育,拐卖事件也被曝光,可荒诞的是——
人们的关注点不在法治层面,而是在道德高度。
她被颁发了“感动河北十大人物”、被称作“最美教师”,故事被拍成了影视,成为了正能量的代表......
一切被美化得“面目全非”。
或许,直到今天「三从四德」也没能彻底消失。
图源:网络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能够概括部分中国女人的一生。
而一到困难的时刻,女性就会被拖拽到舞台中央,被强调“德行”的重要。
不信你看。
2023年了,“女德”不仅卷土从来,还增添了新的章目。
大清亡灵幽幽地开口:
“姑娘别要高彩礼、人妻得卷生育率、养完小孩养老人、扶贫一生新女性。”
“好女人”成全了谁?

从一个女性出生起,便有无数声音试图去将她形塑成一个「好女人」。
可“道德”之名的背后,或许是险恶的用心。
在她儿时,人们赞道:
“好女儿是贴心的小棉袄,懂事乖顺、不争不抢。”
但背后的意图是——
锯断女孩的獠牙,抹杀她的攻击性。
图源:网络
让她成为那个没有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好姑娘”,不奢想能否和兄弟们分得同样财产,最好人如其名,做个“招商银行”
图源:新浪微博
《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但直到2018年,全国妇联委托农业部所做的抽样调查仍显示,有八成女性在宅基地使用权证上没有登记姓名
“男女平等”被写入宪法中,但生活中继承权的平等仍难落实。
“无知无害”被美化为钝感力,“乖顺体贴”促成了她的宜人性。在一种道德呓语的蛊惑下——
女性被推离了家庭资源的角力场。
图源:网络 
上野千鹤子曾说:
“女孩总是容易当优等生,当老师的宠物。毕竟,不辜负周围人的期望,也是女性的‘美德’之一。”
而在求学中,女孩也还常常被扣上另一美德:“努力”。
具体语境里,潜台词也昭然若揭——
“你不够聪明”“只靠死记硬背”“男孩后劲大”“女孩随便学学就好,反正也是要嫁人的”......
于是,教辅书冠冕堂皇地说“为她好”,却明晃晃地因“性”施教。
图源:网络
于是,当一个女孩说自己是牛津专业第一毕业的数学系硕士时,荣光反而会让她遭到全方位的质疑与网暴。
图源:新浪微博 
底层逻辑,依旧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她从不被鼓励着拥有更高的成就、迈入更难走的道路。
所有的力都试图将她从公共空间驱逐,让她来到社会的B面,在家庭中进行无偿劳动。
当女性在向上的天花板,和向下的自由之间徘徊反复之后;
当她走到了婚姻的门口。
这时,又有一套新的道德名录——“好女人,是不要彩礼的”
图源:新浪微博
开大会搞口号的江苏,民政厅数据显示:
结婚登记量9年腰斩,2022年数据较2013年下跌54.4%,结婚平均年龄超30岁,离婚人群平均年龄38.4岁。
近日还曝光出了非常恶劣的婚闹视频,新娘被多名男性强吻、拍屁股,还说是当地风俗。
图源:新浪微博 
想结婚的不是女人,不文明的另有其人。
偏偏道德高帽还是扣在了女人的头上,解决的却依旧是男人的困境。
什么如《山东女子学院学报》发表的文章《透视“天价彩礼”:现状、成因与治理》中提到的——
“部分家庭因为天价彩礼而因婚致贫,要保护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生存发展权益,满足其养老需求,减轻对被迫未婚的大龄男性的社会排斥。”
简直有种,“暖被窝工程”换了个马甲,又来妖言惑众的既视感。
图源:网络
好像乡村振兴特别离不开女人,全靠有品德的女人撑起来了。那怎么她们还是上不了桌,分不到地,得不到房,进不了宗祠呢?
何况所谓“因婚致贫”“大龄光棍”等问题,本就是男性在父权制下所付出的“歧视的代价”。
兜兜转转,男人的“代价”竟然再次落到了女性的头上?
韩国作家孙雅兰演讲 
这毫无道理的“道德高墙”,在生活中却难以穷尽——
一句酒桌上的“好女孩开得起玩笑”,就可以让性骚扰常态化。
一句“贞洁是女人最好的嫁妆”,就让男人的处女情结可以正大光明宣之于口,吃人无数的“女洁”有了道德背书。
他们还说“好女人”要维系婚姻。于是,现实中,哪怕是已经达到了事业成功的女性,在面对性生活不和谐的家庭危机时,依旧下意识去反思自己的性观念。
图源:网络
他们说:“柔是女人的根,顺是女人的本”“男人是天女人是地”......“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于是便能更自在地掠夺女性的才能,将她们囚困在照料者的处境中。
他们说“好女人”不会家丑外扬。于是,无数犯罪扯上“情感关系”就变成了私事,无数暴力因出现在家庭中而躲过审判。
“男丑”被修饰成“家丑”,最终变成了缝在女人嘴上的线头。
图源:网络
他们心中的“好老婆”得仿佛圣女转世:“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守得住寂寞,创得了辉煌。”
他们心中的“好母亲”得一身神功:“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图源:《请回答1988》
在这样的道德荣誉下——
哪怕男人出轨,被教育的也是女性:“整理你的脸,穿上他最喜欢的衣服,让他回家。”
图源:《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哪怕男人犯错,错的也是女人:因为“妻贤夫祸少”“好女人旺三代”。
于是家庭成了女人的战场,无偿“照料”变成了母亲的天职。
男人从中美美隐身。
这哪是女人的“道德”,这分明在字缝中歪歪扭扭地书写着——“吃女人”。
女德就是一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
身为女性,终其一生要听太多的现代女德经,相信在座的各位都身经百战。
甚至不愤怒了,只觉得荒谬。
这种错愕感,就像听到女孩把自己母亲被拐卖、生三胎、被家暴的一生,形容成——
“积极乐观的心态”“日子越过越好了”。
图源:抖音
就像看到大凉山彝族男孩在网上寻妹妹,结果妹妹未成年就被嫁出去换彩礼,这钱拿给他娶媳妇。
哥哥还一脸无辜地问道:“难道你家妹妹是免费的?”
图源:新浪微博 
那些「女性道德」传教士们也许有的不是出于恶意,就只是天真的食人族,嘴角一边滴血一边问:“你们这儿不吃女人吗?”
确实哈,打开历史书,“以道德之名吃女人”的例子比比皆是。
甚至吃得自相矛盾,巧立名目都做不到一以贯之。
譬如通常在战争时期,大量男性应征入伍,社会出现较大的用工缺口,市场需要运转,城市需要养活,财政需要支持。
这时候就是标准的鼓励争当新女性“走出家门上班去”的时机。
美国珍珠港事件后加入二战,这时有大量号召“女子能顶半边天”的宣传画出现。
与我们红色年代宣传画的劳动妇女最光荣,颇有些相似。
这期间美国的女工做着与男性相同的工作,她们的身影出现在兵工厂、造船厂、坦克工厂、飞机制造厂里,没有哪个活儿不硬核。
这时候,没有人因为“保护女性柔弱本性”而把她赶出职场,因为缺人啊。
女人什么时候被视作为人,当男人不在的时候。
宣传图
而二战打完了,士兵从前线回来,需要工作岗位的时候,女性又得把位置腾出来。
这时的战后美国经济突飞猛进,女性却再次被赶回家庭内部,成为被动的消费者和男性的附属品。
为了安定妇女心,社会大力鼓吹“快乐主妇”的道德观,赶上消费主义狂潮,每一本时尚杂志、每一套精致细腰裙、每一种trophy wife(花瓶主妇)的生活方式都是温柔的陷阱。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女权斗士贝蒂·弗里丹出版了《女性的奥秘》,成为那一代人的女权圣经、后来风起云涌女权运动的前兆。
因为女孩们发现自己那种看似完美、但内心未被命名的痛苦、挣扎和天人交战终于被表达了出来,而且原来大家深陷同一种人生危机。
《美国夫人》
类似的情况在日本复制粘贴。
战争导致男性劳动力严重不足,女性开始读书、进入工作,有了“女红场”。
不需要女人了,则出现“寿退社”:恭喜你结婚,可以光荣离职了。
现在经济萧条,日本首相又开始天天说“女性是创造经济成长的力量”。
《逃避可耻但有用》 
总之嘴上说着道德,底下全是策略,这也许就是「工作-主妇测不准原理」。
再譬如出于经济或者别的需求,很多国家合法卖淫业,甚至赋予妓女以道德。
江户时代的妓院有政府颁发的营业执照,大量年轻女孩的父亲与妓院老板签订官方认可的契约,女孩的收入用于偿还家庭债务。
幕府坐拥性产业带来的丰厚税收,又要捍卫儒家家庭道德,所以那时以“孝女”的身份重新定义妓女,她们不是荡妇而是家庭的好女儿、国家的好臣民。
今村昌平《日本昆虫记》   
而当这项税收不再是香馍馍,妓女又成了被鄙视和被凌辱的风俗小姐,让女人在贫困的旋涡里永不得翻身。
《小偷家族》 
还有由政府背书的军妓和慰安妇,曾经动员为特殊时期的“爱国主义职责”。
韩国为了强化与美国的联盟,曾有一批专门服务美军的韩国军妓,kichijong女。
但当国家不需要她们的时候,她们又成为给国家蒙羞的堕落女性,染上性病,在“猴子岛”自生自灭。
kichijong女
强迫女人出卖性,时而崇高时而堕落,我把这称之为「薛定谔的下贱-爱国」。
当然在父权制社会观念里,女性最大的价值必须是独属于女性的生育能力。
上世纪60年代韩国人口增长达到历史新高,那时候的生育道德在计生标语上展露无疑“少生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不分男女,两个以内”“一个好女儿胜过十个儿子”。
但后来生育率持续走低,多生又成了爱国行为,保健福祉部长官郑镐永发话:“多生、多产,最好是3个或者3个以上,这样极佳表现则是伟人级别的爱国!”
宣传画
这让我想到纳粹德国的“生命之泉”惨剧,他们为了得到纯血雅利安后代,屠杀600万犹太,每年80万流产手术,又让10万女性沦为生育机器,甚至圈养起来。
设立“德意志母亲十字奖章”,鼓励女性为民族振兴甘当英雄妈妈,最多的一个女性成功生下16个孩子。
德国少女联盟集会
没啥可说的,「生多-生少量子力学」呗。
日本号称全世界妻子最理想的国度,因为他们有离婚赔偿、孩子抚养金、分丈夫养老金等保护妻子权利的“妻权”。
但实际上还是围绕男性设计的社会,鼓励女性进入婚姻,打压职场女性;有保护妻子的制度,但执行全靠丈夫人品。
最终女人得到了什么呢?
一句“女子力”的道德嘉奖,以及越来越年轻化的女性贫困。
《女性贫困》
到头来,原来是「妻权-奴权漂移学说」。
之前聊睡粉文化时,她姐提到了令我惊掉下巴的“骨肉皮守则”,他们说好的骨肉皮“无设备无厂房,生产只用一张床,无嗓音无污染,关键时刻小声喊”。
图源:知乎
当时就感叹,社会是多么热爱从每一类女性里找出好女人,然后形成道德。
让我们一起当坏女人吧
下面这些话你或许已经听腻了,但近几年才发现不对劲。
人们说——
好的贤妻良母,“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即便男人已经家中红旗不倒外头彩旗飘飘了,也要“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好的大飒蜜,按高晓松话讲,“不但长得好看,还没公主病,你越大男子主义,我越爱你。你上街打架,我帮你续搬砖,你上街茬琴,我帮你唱和声,你叫人打成植物人,我养你一辈子”。
图源:奇葩说
好的独立女性,“不怕苦不怕累,吃饭约会得AA,不晒娃不靠夫,房贷车贷一起出”。
之前骂“要彩礼的都是背刺女权”,后来说“不遵守子宫道德活该被骗”。
包括最近网络上又在为“什么是好的女性主义”吵得不可开交:什么戴锦华也有着精神男人的春秋大义,上野在某些方面也有局限……
这像是外部道德的内化。
社会一直强调女性道德,让女性群体无法团结起来,反而互相竞争一个虚妄的名号,一句表扬。
而女性习得了这种不断提纯、不断割席的路径,甚至已经走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还要当个烈女?
这不就是内部斗争不攻自破,中了男权的圈套吗?
跟父权统治的荡妇圣母二分法并无二致(我是好女人,跟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
我发现了,要求道德恰恰体现了下位者的处境。
就好比随便一个男的就有资格称之为先生,但唯有德高望重、有突出贡献的女子才配叫先生,人们还觉得是尊称。
图源:网络
网友早已总结过:
如果一项美德只有女性需要具备,却并不同样要求男性,它的实质就是一个阴谋。
如果一项美德只要求下位者具备,却不要求上位者,那它的实质就是一种剥削。
当记者问女大法官金斯伯格:最高法院九个席位有多少女性合适。金斯伯格答:9个。
这话听起来太激进,但历史上一直都有九位男性大法官,却从未有人提出质疑。
所以金斯伯格说:“我不是在追求给女性特权,我要求的只是男同胞们把自己的脚从我们脖子上挪开。”
还是她说的:“好女孩从不该开口提要求,那就让我臭名昭著吧。”
别当别人口中的好女孩了,那只是一张大饼。
比起谈道德,我更愿意谈自由与权利。
让我们有变成坏女人的勇气吧。
毕竟成为君子,跟我们女人有什么关系。
辑:北川弦。
作者:even、黄瓜酸啤酒
来源:她刊(ID:iiiher),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她姐万里挑一。中国最有态度的女性公众号,不做作,不矫情,三观正,每晚都有我的文字陪着你。
 点个“在看”
  分享好文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