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妙妙
评 分
9.2分
今天聊聊英剧《是,大臣第3季》。
片名Yes Minister Season 3 (1982),别名遵命,部长 / 部长大人(台)。
《是,大臣》第三季中詹姆斯·乔治·哈克大臣(James George Hacker)继续和汉弗莱·阿普尔比爵士(Sir Humphrey Appleby)斗智斗勇,顺带着可爱的伯纳(Bernard)在旁边冷冷吐槽。
片段见今天另一篇推送
哈克大臣代表的是职业政客,阿普尔比和伯纳代表的是职业公务员,两方根本利益不同,但也因为身处同一个部门而在宏观上处于利益共同体。双方除了较劲外,更多还是以把自己的蛋糕做大为根本。
在编导的带领下,观众们得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话看起来匪夷所思,细细一想却都是话糙理不糙。
随意摘几句对话都是经典,这里说的都是英国。
“如果政府不行善,那它的目的是什么?”
“大臣,政府不关乎善与恶,只关乎治与乱。”
“公务员工作三原则:越拖延越高效,越费钱越便宜,越秘密越民主。”
“规划调查员不是独立的吗?”
“是的,大臣。当然,火车也是独立的,只要铺好轨道,他们照样跟着走。”
“反正工业部长也整天做无用功。”
“教育部长没教养。”
“就业部长该失业。”
“算了,我们只好绝不松口,反咬回去。”
“如果您不松口的话就没办法咬回去。”
《是,大臣》第三季最后一集长达1小时,而且可能是电视史上唯一一个同时作为系列结局、圣诞特辑、系列组合故事过渡集、后续系列试播集的剧集了。
汉弗莱·阿普尔比爵士经过举荐,首先接任首相秘书,入驻唐宁街10号,紧接着首相宣布下台,党内继续推选一个新首相。
在两个党内候选人相互比烂的情况下,走中间路线的詹姆斯·乔治·哈克捡了个大便宜,成功当上了首相。当然,哈克不忘带上伯纳,继续做自己的私人秘书。
这样,三人的故事将在《是,首相》(Yes Prime Minister)中继续上演。
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说起来以史为鉴,而实际上都是在不断重复已经发生过的事情。
当年《是,大臣》就表现出预言特质,吉姆·哈克突然崛起为新首相的过程颇为戏剧化,但几年后现实世界给出了印证,1990年约翰·梅杰(John Major)捡漏当选英国首相,和哈克当上首相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不限于此,《是,大臣》揭露的政府运作“内幕”未来被不断提及、验证,剧中一针见血地揭开政府运作真相。
所谓为民服务只是利益集团敛财的幌子,民主监督、新闻监督也只是利益交换的筹码,不论哪个人都可以被收买,出价者只要能够找准核心利益进行交换,就能把对方拿捏地死死的。
嘴巴跟着屁股走,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的行为。政客关心的是选票,公务员关心的是自己的收益,双方会用各种手段粉饰自己的行为,而本质则不会有丝毫改变。
《是,大臣》的编剧里就有在政府工作的顾问,因此剧中的很多故事都是基于真实事件,并不是凭空想象的。
例如,在第三季第4集《道德维度》就源自真实事件,哈克他们去了一个禁止饮酒的阿拉伯国家,于是这些酒鬼在大使馆里设立了一个“交流室”,在里面存放酒水,时不时地溜进去喝一杯。真实情况发生在1978年他们出访巴基斯坦的时候。
《是,大臣》当年播出时好评如潮,英国议员甚至会为了回家看剧而翘班早退。
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与新闻秘书伯纳德·英厄姆(Bernard Ingham)同样也是本剧的铁杆粉丝,还一起为该节目写了一个小段子,并邀请剧中两位主角保罗·爱丁顿和奈杰尔·霍桑一起出演,在节目中大家一起谈论她废除经济学家的想法。
然而,保罗·爱丁顿和奈杰尔·霍桑并不想出演,但还是被迫参加节目……
问渠哪得清浊五色各异,
透过现象看复读机本质。
往期推荐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是,大臣第2季》
永不过时的警世通言——《是,大臣第1季》
神剧实力一如既往——《9号秘事第6季》
新职务新旅程——《吸血鬼生活第3季》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好胖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