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妙妙
评 分
6.0分
今天聊聊中国香港电影《明日战记》。
片名Warriors of Future (2022),别名矛盾战争。
先讲个笑话吧,有一个人捡了一块鼠标垫,这个鼠标垫非常漂亮,他觉得不能把这个鼠标垫浪费了,于是另外花钱配了一台电脑。
预告片见今天另一篇推送
《明日战记》给我的感觉,就类似给鼠标垫配电脑的感觉。观众看到这部电影后的感觉,就像看到了一台新配的电脑,讲究一个整体感受,鼠标垫只是锦上添花,绝不能代表整体;而电影想呈现的内容仅仅是机甲大战,就像新配电脑只想展现一块鼠标垫似的。
古天乐是一位资深模型爱好者,喜欢科幻机甲元素,为本片投入了大量精力。
他亲力亲为,担任本片的主演和总监制,在知天命的年纪还身穿炫酷机甲上下翻飞,主要就是出于对科幻和机甲的热爱。
要知道,《明日战记》拍摄时间大约是6个月,并且早在2017年就已经杀青,随后几年基本都是在做后期效果。
《明日战记》耗资约4.5亿港币,经费大部分都用在视觉特效上。
看过电影的观众都会说这个经费花得值,99分钟的电影中,视觉特效在长时间、大篇幅、不间断地狂轰乱炸,目的就是圆科幻机甲爱好者们的一个梦,同时也展现一下香港电影工业的硬实力。
视觉效果这玩意儿一分钱一分货,玩不了假,观众肉眼可见经费都在何处燃烧。服道化和后期特效都是电影工业化标准化的体现,《明日战记》将这些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视觉特效达到华语电影的天花板,几乎全程都在展现最高标准。当然偶尔也出现了掉帧情况,在物体移动速度较快时,画面一度让人无法辨别,其实不妨把为数不多的快速移动镜头设为动态模糊,减少制作压力。
抛开剧情不谈,特效方面可圈可点,值得细细品味把玩。
尤其是作为全片重点和核心的机甲战斗,更是占据影片绝大部分时间,让人看着十分过瘾。
本片特效是由古天乐独资成立的“天下一ONE COOL”公司制作,其中负责特效的部门叫“FATface Production”。他们参与制作过多部商业大片,比如《美人鱼》《红海行动》《扫毒2》《拆弹专家2》《流浪地球》等。
还是抛开剧情不谈,这部电影充分验证了古天乐的团队能够掌握和实现顶级视觉特效,证明他们有能力实现华语电影的各种后期制作。
如果说影片特效让人觉得值回票价的话,那么故事剧情就让人尬到抠脚了。
整部影片的剧情让我无法产生一丝赞同,开篇五分钟后的故事背景介绍就让我感到十分不解。
一般来说,给漂亮的鼠标垫配电脑怎么地也要选个好点儿的配置,不搞顶级配置也要搞个主流配置,绝不要搭配一套落后于时代的二手机吧。而《明日战记》的剧情就像是一台被人倒腾过无数次的二手机,勉强开机后还老是报错。
《明日战记》的视觉效果非常棒,非常值得一看。
但本片的剧情可以说全是硬伤,为了配合影片机甲战斗的设定,不合时宜地设定了一个末世,安排了一次危险任务。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机甲战斗做得的确不错,虽然有些本末倒置,但也至少算有一个看点。
情节发展表现出编导的治理理念陈旧,喜欢简单孤立地看问题,缺乏长远眼光和办大事的魄力。任务从开场就透着一股小家子气,什么饱和式行动计划,明确的行动纲领通通没有,反正就是要秀机甲,其他都不重要。
为了加入人物角色的成长弧线,影片硬是安排了一个新兵蛋子跟着出任务。角色成长有了,却拖累了任务。
科幻电影的核心其实是科幻故事本身,视觉效果是锦上添花的亮点,并不是主体。《这个男人来自地球》(The Man from Earth ,2007)连个特效都没有,却丝毫不影响其在科幻电影中的地位。
同样类似的,如果《流浪地球》的视觉效果做得不好,观众们最多说可惜了这个科幻故事,但绝不会说科幻故事不好。
影片还暴露出香港科幻电影格局太小,明明调子起得很高,又是未来末世、又是科幻机甲,但剧情依旧逃不出港片最喜欢的抓内鬼环节。
父女亲情、战友友情、情侣爱情看起来情意满满,实际上却抵不过内鬼无情。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演员太老。
几位主演古天乐、刘青云、刘嘉玲、姜皓文、张家辉都是年纪不小的了,新演员青黄不接也难以得到观众认可。而且影片中出现的新人演员如果去掉,甚至不会影响电影本身。
几位老人整体表现尚可,只是饰演的角色可塑空间有限,老人们没有亮眼表演,尤其是刘嘉玲、张家辉的两个角色,更是表现出工具人属性,没有发挥空间。
充满幻想视听爽片,
远离科字毫不沾边。
往期推荐
爆炒冷饭浪费影帝——《追虎擒龙》
爽片一路炸——《拆弹专家2》
满是石子的生硬鸡汤——《热血合唱团》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好胖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