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报告回顾了“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过去5年,同时提出了今年发展的一系列目标。
不少外媒记者把中国的这份报告和美国的国情咨文相提并论,在中国日报欧盟分社社长陈卫华看来,这种对比耐人寻味,但从一个很简单的细节就可以看出二者的不同——美国国情咨文演讲6次提及中国,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甚至没提到美国。
这种反差体现了中美两国不同的处世方式。纵观两份报告,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政府,也向世界传达了不同的信息。
成绩单一“虚一“实
中美这两份政府工作报告都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陈卫华表示,不同的是,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呈现的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和数据,而拜登的国情咨文听起来更像是竞选活动中的演讲,“他使用了许多党派和煽动性的词语,甚至夸大了自己的政绩。”
例如,拜登吹嘘说他头两年任期内增加的1200万个工作岗位,超过了任何一位总统在四年任期内增加的工作岗位数量。
For example, Biden boasted that the 12 million jobs added in his first two years in office were more than the number of jobs added in four years under any US president.
“但这个就业增长实际上是因为新冠疫情后的反弹,而疫情开始于他前任特朗普的任期内”,陈卫华表示,“这类歪曲和夸大的情况还有很多”。
而中国政府素来是少承诺多做事,几十年来,中国政府每年创造1200万至1300万个新工作岗位,即使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拥抱世界和“对抗世界
中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国将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
事实证明,中国也的确是这么做的。目前,中国已经成为13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陈卫华表示,拜登的演讲中没说过类似的话,他谈到美国制造和美国购买时,体现出强烈的保护主义。拜登还把中美对抗挂在嘴边,用抨击中国、制造分裂来赚取廉价的政治分数。
关于两国政府报告最后的落实情况,陈卫华总结道,中国提出的信息和政策始终如一,而美国当另一个政党掌权时,政策可能会完全改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