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华师举行2022年新入职教师宣誓
暨岗前培训开班仪式
329名新入职教师庄严宣誓
志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为教育发展 国家繁荣
民族振兴努力奋斗
9月15日下午,198名新入职教师统一穿着红色的服装,出席2022年“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主题新入职教师宣誓暨岗前培训开班仪式,还有131位新入职教师因有教学任务等原因未能亲临现场。他们为华师师资队伍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他们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从2018年起,华师设立了两个仪式,分别是荣休仪式和入职仪式,以此作为学校荣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新入职教师宣誓暨岗前培训开班仪式,既是对新入职教师的欢迎和重视,更是对华师全体教职工的鼓舞和激励。
  合格、优秀与卓越  
会上,校党委书记王斌伟代表学校对各位新教师来到华南师范大学表示热烈的欢迎。王斌伟指出,做一名华师人有三个层次。
第一,做一名合格的华师人。合格是“常态”。他强调,新教师们不仅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纪守法、严守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还应给自己贴上华师的“标签”。要了解华师的校史校情、发展目标和“师范性、综合性”的发展特色,秉持建校之初“研究高深学术,养成社会之专门人才”的宗旨,践行华师校训。在未来的五年,学校将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教师教育强特色、学科水平上台阶”两大战略,抓住“两高两化”(即打造人才队伍高地、科研创新高地,推进国际化、信息化)四个重点,更加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更加突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更加突出争创世界一流,奋力实现学校发展目标。
第二,做一名优秀的华师人。让“优秀”成为标配。教师们应当坚定理想,以德立身,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同时应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过硬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真心关爱、严格要求、公正对待,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王斌伟表示,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构建了引育结合、晋升发展全链条畅通的人才工作体系,建立了教师分层分类培养机制,为教师从合格走向优秀创设条件、搭建平台。
最后,成为一名卓越的华师人。以卓越作为教师的“高配”标准。王斌伟认为卓越的教师应主动将自己的教书育人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新时代、新征程,一起努力,从合格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与华师共发展、同进步,在学校建设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实现个人价值。
  建设发展与未来使命  
会上,校长王恩科代表学校,向329名新入职教师表示热烈欢迎。王恩科指出,华师师生一直秉承着“研究高深学术,养成社会之专门人才”的宗旨,践行“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未来,学校将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师教育为立校之本,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开展国际化战略。
王恩科提出四点希望,与新入职教师共勉。一是以“四有”好老师为引领,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是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具备扎实的学识,精通教育教学业务,上好课、教好书、育好人。三是秉承崇尚学术的优良传统,勇于创新、追求真理,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四是扎根中国大地,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
同时,王恩科强调,新入职教师作为学校师资队伍的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未来将与华师共成长、共进步、共发展。他也希望大家始终坚定理想、践行初心、踔厉奋发、担当作为,积极投身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生动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最后,王恩科结合自己的体会,鼓励新入职教师,“要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做最好的自己。”
在华师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以自身行动践行着校训精神
培育着一代又一代华师学子

马茂军教授就是其中的代表
  三尺讲坛 终生快乐  
马茂军,1995年入职华南师范大学,现任华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家讲坛》特邀嘉宾。
仪式上,文学院教授马茂军发言。首先,他对新入职教师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后,马茂军与大家分享了三组关键词。第一,平凡与神圣。马茂军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平凡的,又是神圣的。他以讲坛为例,以天坛为类比,阐述了三尺讲坛在塑造民族精神与灵魂、传承民族文化上的重要作用。第二,学术与生活。“学术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马茂军在学术研究与日常生活中总结而成的观点。在他看来,学术和生活不可分割。他号召教师们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拥有明月清风、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致力于将学术用于人类美好生活的发展。第三,学术创新与快乐。“快乐的学术才能长久。”马茂军说。他希望各位教师能掌握学术的秘诀:创新。他以自己运用批判性思维突破传统取得成就为例,勉励在场的教师将创造新知作为自己学术的价值和快乐。最后,他祝愿每一个青年学者都能有所创造,终生快乐。
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
新入职教师代表金檀教授和孙书琦辅导员
分享自己加入华师大家庭的感受
勉励新教师们心怀学生 用心育人
  华师,我们来啦  
金檀,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2022年1月入职华南师范大学,现任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语言测试与评估及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
入职华师,在金檀眼里更像是回家。因为以往的求学经历都与“师范”或“教育”元素相关,回到“师范”这个大家庭让他倍感亲切。对于如何快速融入“华师大家庭”,他有着自己的方法与体会。他认为,作为新教师,应该做到积极投身学科团队建设、主动承担人才培养任务、逐步凝练科学研究方向。“为把华南师范大学建设成为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身处在教育事业一线的奋斗者、奉献者,他用陶行知先生的寄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与各位新教师共勉。
孙书琦,毕业于北京大学,2022年9月入职华南师范大学,现任化学学院辅导员。2017年组团赴美国波士顿参加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比赛获铜奖;2020年获北京大学第二十八届“挑战杯"一等奖。
从校园到校园的生活,相同的场景之下,孙书琦的身份却有了变化。入职华师,她成为了一名辅导员。“为什么来华师当辅导员?”这个问题的答案一部分来源于华师人对于“家庭新成员”的细心照顾,另一部分来源于她与学生的悉心相处。她试着与学生共情、感受学生所感。“我们辅导员、我们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做人做事的言传身教者。这比教会他们知识更重要、更艰难。这也许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师们提出的,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的意义所在吧。”
在两名新入职教师代表发言后,马茂军教授带领新教师进行入职宣誓。现场全体老师起立,面向国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我志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教育法规法律,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教育发展、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努力奋斗!”
随后,全体老师举起小红旗和KT板,通过大合照记录下这一充满意义的时刻。
嘹亮的誓言铿锵有力
彰显新教师努力的决心
激励全体教师砥砺前行
  进校第一课  
为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职业的角色转变,明确自身职责使命,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培养良好师德修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学校为全体新入职教师安排了内容丰富的岗前培训。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为新入职教师作了以“科学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题的理想信念教育学习专题。陈金龙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形成、内容、特点和地位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让新教师们对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等重要论述有了更深刻、全面的了解。
人事处处长陈殿青介绍了学校人事工作的总体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大力引进高青人才的举措和成效、青年人才晋升发展的条件和途径,以及学校出台的促进不同类型人才发展的制度文件。他指出,青年人才是学校推进一流学科、高水平大学和新师范“三大建设”的生力军,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打造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必须精心呵护和用好青年人才。
接下来,以华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级名师莫雷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将为新入职教师带来精彩、丰富的岗前培训课程。据了解,培训将按照“两阶段一实习”模式开设线下线上课程,线下课程85学时,线上课程60学时,共计145学时,包括校史校情教育、岗位能力与专业素养提升两个阶段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研实习。其中,第一阶段定于9月15日至17日进行,第二阶段定于10月14日至29日进行,教研实习将贯穿整个学期。
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
新入职教师的到来
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强劲力量
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立足本职 助力未来  
以青年拔尖人才身份引进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现任副研究员严勇,有着丰富的海外求学经历。因受过往恩师的教诲,他决定学成归国,为师助国。由于一次难得的研究领域合作契机,严勇加入了华师化学学院的兰亚乾教授的研究团队。“来华师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学习和工作氛围都很好,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华师的学生都很刻苦,课题组的学生总是做实验做到很晚,看着他们,我也充满了干劲。”他希望在未来几年里,以华师为平台,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自己所研究的“多孔晶态能源材料”领域,使其特色化、系统化,未来对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做出引领。
今年七月,范晨悠博士加入学校人工智能学院。本科毕业后,赴美深造的他逐渐积累了大量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回国后,在学院蒋运承教授和陈寅教授引荐下,他选择到华师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在他看来,远离喧嚣、风景宜人的南海校区,是一个适合静心读书科研的地方。作为青年拔尖人才,范晨悠有明确的未来规划,“希望能为华师培养一批合格的人工智能方向的毕业生,为国家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一批能够自主展开创新研究、学术能力得到国际认可的精英科研人才。
文学院的张宇本硕博均毕业于南京大学,因家庭原因南下广州。华师厚重的学术积淀、浓郁的学术氛围、开阔的学术视野与雄厚的师资力量让她最终选择在此就业。入职不到半年,华师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让张宇找到了归属感。未来,她将继续扩展研究领域,关注粤港澳文学,自觉弘扬岭南文化,助力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的研究生辅导员刘佳鑫毕业后回到了母校华师继续工作。华师见证了刘佳鑫的成长,也交予她新的使命与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成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我一直坚定的理想。”未来,刘佳鑫将不断夯实知识基础、积累案例素材,立足于辅导员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建设“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自汕尾校区管委会党政综合办公室的黄彦毕业于广东财经大学,现主要负责部门的规划法务工作。在华师最年轻的校区——汕尾校区工作,对黄彦来说是一个十分宝贵的机会。入职以来,她见证着汕尾校区如火如荼的建设和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和学校一同成长。未来,她将坚持学习、不断进步,提高工作水平、增强服务师生意识,为学校建设发展添砖加瓦,争取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华师人。
下面
让我们一同以数据的方式
走近这329名新入职教师吧
  数据图看新教师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科研与教学水平,建设创新型高水平大学,学校大力引进各类人才,打造高效的行政管理和教学辅助队伍。2022年学校新聘各类教工329人,其中石牌校区160人、大学城校区94人、南海校区55人、汕尾校区20人。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近五年入职新教师数量及今年新教师的相关数据
近五年来入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
新入职各单位教师前五名
新入职教师校区分布
新入职教师性别分布
新入职教师学历比例
新入职教师岗位分布
新入职教师年龄分布
新进专业技术人员类型
新进专业技术人员学科分布
新进专业技术人员职务
入职仪式圆满结束
铮铮誓言铭于心
初心使命化于行
相信新教师们会不懈努力
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往期回顾#


采写丨伍嘉明 陈杉杉 热依汗
余忠亮 黄柏娟 李润荣 黄可盈
温玉婷 彭婉扬 陈欣然 彭丹妮 余逸欣
摄影丨吴建国 何映琳 陈曦 陈栩泳
制图丨
梁海桐 吴君悦 李雨桑 何梓莹

执行编辑丨余逸欣 陈欣然 彭丹妮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