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女孩

凭坚持静心沉淀
用实力诠释优秀
以无畏勇敢追梦
她们遇见旷野栽种树木
月光疏漏到身前
来自化学学院捷创科技创业团队的七姐妹齐齐保研,其中尹小伊(左一)保研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专业,朱少丹(左二)保研至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黄佳仪(左三)保研至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李舒晴(左四)保研至复旦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赖众莹(右三)保研至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学专业,肖倩怡(右二)保研至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蓝宛榕(右一)保研至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
相遇在懵懂之际
相知在奋斗途中
她们并肩一程
相约顶峰
  “我们”在这里相遇  
捷创科技是一支在化学学院章伟光教授团队带领下的创新创业团队,展开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对miRNA组定量检测的技术攻关,进一步为miRNA组指示肺癌患病的可能性作出实验推进。
三个学院,七个女孩,她们在团队合作中迸发无限力量。从实验室课题组的组建,到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实验研发,再到青远杯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扶持前进,项目一共经历了上百次的打磨和修改,她们也一起走过了春夏秋冬。
一年零七个月,在赛场上,她们一同斩获了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和广东省分赛金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并进入全国总决赛终审答辩现场、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银奖并进入全国总决赛。赛场之外,她们一起庆生、一起制定目标、一起讨论夏令营计划、分享喜怒哀乐,最终齐齐打卡上岸。
大二时,李舒晴加入课题组,成为石英晶体微天平检测miRNA肺癌早筛项目的负责人。来自不同专业的七姐妹在此相遇,无数次各抒己见和思想碰撞,她们逐渐成为最亲密的伙伴。
聚在一起的朝朝暮暮、颠簸的路途和冗杂的任务、一次次汇报和改进,她们在疲惫中找到“情感及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如今课题组已获得五项专利,队内成员发表了近10篇论文,并获得了约二十二万创新创业资金。无愧于一同奋战的日日夜夜,七姐妹将分别带着这份荣誉踏上未来的科研学习之路。
同怀赤忱

七人并肩向前
心中种花
生活也必定灿烂
  一道彩虹 七种颜色  
循光而行 汇光成炬
“追随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这是化学学院化学(师范)专业2019级李舒晴的座右铭。
“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凝聚力非常强。”谈起负责人李舒晴,指导老师章伟光不禁感叹。主动向章伟光教授自荐是李舒晴的大胆尝试。回想起相处的点点滴滴,章伟光教授不仅带李舒晴接触科研,也为她提供了一个展现才华和创造力的平台。“是导师也是朋友,”李舒晴感叹,“章老师会整整一天陪我们打磨课题,熬夜给我们指导。”哪怕再小的问题,章伟光也从不敷衍,耐心地为她们展示讲解。
加入捷创团队初步接触科研,让李舒晴觉得自己离光更近一步。第一次参加青远杯,团队在楠园反复打磨,不断遇到问题,不断修改提升,这段“热血的青春回忆”深深铭刻在李舒晴心中——深夜路灯将身影拉长,也将未来拉长。
本科四年,李舒晴走得坚定而踏实。在工作、科研、社团各个领域,李舒晴都愿意做探索者,一句简单的“试试看”让她生发出无数可能性:绩点位列专业第一、获得多项创新创业奖项、成功保研复旦大学。昔日努力靠近光的李舒晴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光,手把手带领师弟师妹打磨课题,将科研工作逐渐传承给下一届成员,“希望他们也能受到科研的影响,去做更厉害的人,也去引领下一批人。”
“佛系”女孩也有小热爱
与很多人早早明确目标不同,化学学院化学(师范)专业2019级黄佳仪的加入仅仅源于自己的热爱。生活中,黄佳仪调侃自己是个“佛系”的人,“结果不重要,享受过程就好,其实我平时最喜欢睡觉。”
加入课题组,与老师朋友的深夜奋战让黄佳仪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互联网+”省赛,面对严苛的现场答辩,指导老师章伟光教授深夜一两点还在群里批注回复,十几页的文档措辞严谨细致,让她感到满满的安心。黄佳仪将更多时间留在这里,交谈的愉悦和相伴的安心让这份“小热爱”落地生根。“捷创项目就像我们的小孩,我们对它拥有浓烈的感情,希望在自己的打磨下它能为课题组争光,为校争光。
作为姐妹团中第一个成功保研的“幸运儿”,黄佳仪笑称大家在“送女儿出嫁”。面试当天,朋友们早上五点来到宿舍帮她化妆、梳辫子、送她出门。面试结束打开手机,蜂拥而至的信息让她心中满是感动,“能在这里收获热爱和友谊,大学值得了!”
“以真心换真心”
支撑化学学院化学(师范)专业2019级蓝宛榕保研的最大源动力,是贯彻始终的坚定教师梦。“从小就喜欢这个职业”,“以真心换真心”是蓝宛榕一直以来和学生的相处方式。
疫情隔离后重新回到实习学校时,学生们纷纷围过来,“老师去哪里了呀!”“还以为老师被调走了,还好老师回来了!”孩子们表达着一周未见的想念与激动,“那一刻觉得平时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这种被需要、双向奔赴的幸福让她更加坚定。
提起并肩作战的团队姐妹,蓝宛榕称呼她们为“知心伙伴”。她们因课题相识,却不局限于课题。讨论日常、分享快乐、寻求安慰,蓝宛榕在这里找到家的温暖。
“一路走来只能说感激”,蓝宛榕通过“4+2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成功保研。未来,她将继续怀揣真心,坚定地走在成为优秀教师的道路上。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2019级尹小伊在大学期间不断探索自己的兴趣所向。尹小伊在本科期间接触了旅游直播、元宇宙、数字韧性等相关媒介研究。新媒体的广阔天地让尹小伊感受到无限可能性,这也促使她最终下定决心跨学科保研至新闻与传播学专业。
新闻与传播学需要我们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专业的表达力穿越不确定性,从而把确定性交给世界和公众。“它期待我们时刻保持针砭的自觉。”在团队中,尹小伊负责策划捷创产品的商业模式和财务预测。从在面对非擅长领域时的畏惧胆怯到跨学科、多领域的融汇创新,尹小伊称这一路的进步和自我突破十分难忘。
张程程是捷创团队的上一届成员,也是尹小伊进入捷创团队的引荐人,二人相继跨学科保研到中科大新闻与传播专业。二人一同参加竞赛、一起完成科研项目,也在前进的路上互相支持和鼓励。点下保研学校确认键的那一刻,她们都为未来依然可以在一所学校继续携同努力向前而由衷地快乐。
“披星戴月走过的路,终将繁花遍地”。尹小伊在团队锻炼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也收获了和师姐、团队姐妹真挚的友谊。
只走适合自己的路
由前一届队员肖镂钰的引荐,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2019级的朱少丹顺利地成为了捷创团队的一员。在肖镂钰的鼓励和个人的努力下,朱少丹从懵懂无知的小白晋级为能兼顾学习和比赛的老手。
朱少丹在学习上是一个“宿舍党”,这与她的自制力紧密相连。朱少丹认为宿舍的学习环境更适合自己,她会提前在纸上用田字格做好每一天的规划,完成任务后才准许自己入睡,这种高自律性的生活是朱少丹的常态。
谈起研究生时期的规划,朱少丹希望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中。“我希望研究生阶段能够帮助我明确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同朱少丹专注的习惯相关,她想在研究生期间通过不断尝试,找到并深入地走最适合自己的路。
“热爱的事情都要不留余力”
“努力的动力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刚步入大学时,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2019级的肖倩怡和大多数学生一样感到迷茫,直到大二下学期,她才确立了保研的目标。“要明白自己内心深处到底想要什么,将来到底想发展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源于内心的驱动力,肖倩怡选择专注于学业和科研竞赛,扎实的基础成为她加入捷创团队的敲门砖。
肖倩怡形容自己的生活是“几个进度条在同时往前走”。她是前任旅游管理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交叉的学生活动教会肖倩怡更好地安排时间,她习惯为活动的每一步做好提前规划。同时,学生会的秦宁老师和张程程师姐也会帮助肖倩怡分析专业未来发展方向和保研相关资讯。学生工作的经历为她坚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信心。
回顾在华师的经历,肖倩怡认为华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她能够在多元化资源中提升自我,也让她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但肖倩怡也抱有遗憾,快节奏的生活让肖倩怡“很少有时间思考和沉淀自己”,她希望在研究生阶段能够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去体验和尝试更多。
“做芸芸众生里的一束微光”
“做芸芸众生里的一束微光”,这是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9级赖众莹对自己名字的解释。光而不耀,慢慢充实,安静生长。
对赖众莹来说,项目答辩中听到专业人士的点评极其重要,“生活中很少能见到那么多投资人,来帮助你指导改进项目。”从书本的理论学习到实际演练,看到外界的观点,听到现实的声音,这是一次非常珍贵的经历。
参加比赛的经历也帮助赖众莹度过了自己的迷茫期,曾经的内耗与焦虑都在团队中得到治愈。在团队建立之初,团队成员往返于石牌校园和大学城校园,半个月的朝夕相处让她们建立了坚固的感情,“舒心愉悦”是赖众莹对这段持久情谊的评价。
找到与自己并肩前行的人,哪怕前方仍有众多困难,也可互相“取暖”、共同发光。
七人的力量
汇聚成一团火
彼此取暖 相互照亮
在科研路上
更少不了师长的指导
  心系科研 授人以渔  
章伟光,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名师,华南师范大学学科规划与学术发展专门委员会委员、学院学术分委员会主任,广东省药学会常务理事、药物手性专委会主委,广东省食药监局药品注册审评专家,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十余项,获2019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二等奖三项。作为“团队的后盾”,章伟光一直在默默关注着学生。“这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团队凝聚力和科研主动探索能力都给章伟光留下了深刻印象。
师恩难忘,师生情谊更是在团队的点滴交流中愈发深厚。队长李舒晴亲切地称章伟光为“章爸爸”,黄佳仪亲手写的两页书信还被章伟光留在办公室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章伟光与捷创团队除了学术上的交流,也在指导着学生的个人发展,当李舒晴纠结于未来方向的选择时,章伟光抽出时间同她分析保研学校之间的异同;当黄佳仪渴望成为一名化学教师时,在华师任职多年的章伟光坚定支持。
章伟光在对“七朵金花”祝福的同时也寄予了厚望,希望她们在了解科研创新成果落地的艰辛后,能够在日后的科研中守得住初心、耐得了寂寞。捷创团队现已将接力棒递给了新一届成员,章伟光期待新人能够发扬师姐们的风采,用新材料去实现新创造。
纵使这段热血奋斗的日子缓缓落幕,但人生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始。故事尚未完结,七姐妹仍带着对彼此的祝福和期待继续前进。在捷创团队里的生活点滴,以及她们并肩前行的友情将永不消弭。
她们因化学结缘
在科研中并肩同行
终要各自迈步走向不同的山海
希望她们能够带着彼此的祝福
繁花簇拥 前程似锦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90周年校庆,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回望发展历程、凝练华师精神、展现办学成就、汇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契机。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面向广大华师友人启动“90元庆90年”捐赠项目和持续推进“文博中心建设”捐赠项目,汇聚点滴爱心,传递爱校情谊,共襄校庆盛举。
点击下方小程序

可选购最新华师文创
#往期回顾#



采写丨
梁婉倩 吴淑菁 赵晨 黄健
杨谨宁 陈北蓓 张若楠
李芷璨 胡蕴姿 吴羽莹
摄影隋禄源 李静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制图邓咏之
执行编辑丨邹珺玥 魏正骁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吴建国 卢嘉裕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