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司徒雷登?
他誉满天下、也谤满天下——他是毛眼中“装着爱中国”的伪君子政治家;是蒋介石眼中不受欢迎的人;是美国人眼中对华政策失败的罪人。
也是许多学生眼中“永远的燕大老校长”,是燕大师生的保护者,是被日军关押近4年的不屈者,是闻一多口中,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中国人民的朋友”。
归根究底,很少有一个外国人能像司徒雷登那样,对中国产生过如此难以估量的影响,遍及政治、文化、教育诸多领域。在某种意义上,他与中国近代史划上了等号——
司徒雷登生于中国也葬于中国,一生做“中国人多于美国人”;作为教育家,他创建燕京大学,使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作为美国驻华大使,他见证了国民党失败的整个过程;作为中国走向现代的亲历者,他目睹了这个国家所承受的成长的伤痛。
多重的身份,让司徒雷登成为理解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几个外国人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司徒雷登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台湾,蒋介石公开表态不欢迎司徒雷登;在内地,毛的一篇《别了,司徒雷登》也让对他的评价一锤定音。
因此,直到今天,关于司徒雷登的研究仍然极为缺乏。而了解司徒雷登和那段真实的历史,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阅读他自己的回忆。先知书店特别推荐《在华五十年:从传教士到大使——司徒雷登回忆录》:
◎他的一生,就是美国在中国的努力与失败
今天很难想象,历史上的中美曾有过如此全方位的“蜜月期”,而且对现代中国有如此深的影响。而司徒雷登的一生,恰恰见证了美国对华的全部努力与失败;《在华五十年》,就是一部美国试图使中国变得跟自己“一样”,却最终失败的历史:
他写家世和作为传教士的使命,是写一种宗教和信仰上的努力;写筹建燕大和担任校务长的成就,体现的是一种教育文化上的最高成果;写驻华大使任上的经历,是写美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努力。他写的是自己的挫败、失望和焦虑,同时也是写美国介入国共事务时焦灼纠结的心态,以及最后无可奈何的失败感。
◎中国近代史、文化史和外交史上的第一手史料
司徒雷登在华的五十年,正是中国变动最剧烈的五十年,他目睹了数个政权的更迭,一生的起落沉浮均对应着中国社会的脉动和深刻的历史背景。
《在华五十年》可以说用第一手史料,揭开了1899-1949这段历史最受忽视的一面,用更为真实的细节,让我们理解——民国的教育奇迹是怎么发生的,中国向现代转型过程中被忽略的推动者,抗战中的另一种抵抗,国共战争中美国对华政策的真实意图……
◎无限接近全译的版本,最后库存
由于书中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毫不避讳,大陆已有的司徒雷登回忆录,大多是节译本。本书作为无限接近“全译”的版本,出版不易,现为最后库存。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南渡北归》)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