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俱乐部信息在文末
已关注本号读者请扫码防失联
“启禀万岁,郑国姓率二十万大军,战舰数千艘,水陆两路直奔南京而来!”
“这可如何是好?”顺治帝这段时间,也是够头疼的了,除了追剿明永历帝之外,朱家太子忽啦啦冒出来十几个,各地反清复明闹成一片。而最令他头疼的,则是这位国姓爷!
“帝亡、父降、母死,成功若不报仇雪恨,枉为七尺男儿!”郑成功自从孔庙焚青衣、挥龙泉之后,就夺取了厦门,并以金、厦二岛作为基地,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招兵买马,聚草囤粮!
一听说国姓爷举义,南明的老老少少,还有很多反清的队伍都来投奔他。
郑家财力雄厚、海军无敌,兵力最盛时,属下有陆军72镇,水师20镇,士兵近20万人,拥有各种大小船只5000余艘。
清军都拿他也没办法,在遭遇两次大败后,还想要招安郑成功,册封郑成功为“海澄公”。郑成功根本不接受。
第二次招安,加码承诺郑成功一府之地安置兵将。被拒绝。
第三次,再加码许诺郑成功四府之地。还是被拒绝。
第四次,把郑成功的弟弟也派来招安,被郑成功一句“我一日未受诏,父一日在朝荣耀”,再一次拒绝了招安。
郑成功势力越来越庞大,1659年夏天,郑成功带领十七万人马,三千多艘船只,联合在江浙岛屿上坚持抗清的张煌言等人,水陆两路奔袭明朝故都——南京。
这就是有海军的不同之处,沿海处处可登陆。
各地战报雪片一样飞向顺治帝。
“崇明失守。”
“瓜洲失守。”
“镇江失守。”
这也是郑成功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他一举攻下了崇明、瓜洲、镇江,连破高地塔。
因为江苏不是福建前线,清军几乎没啥防御,被一口气推到南京城下,眼看就要破水晶。
据当时在华的传教士报告称,“当这个噩耗传至北京,顺治帝完全失去了他镇静的态度,而颇欲作逃回满洲之思想”。
可惜,最后因为战略指挥失误、骄傲自满等多种原因,进展不利,白白浪费了大好时机。
郑成功一生就犯了这一次书生气,但后果很严重:一个月后清军慢慢缓过劲来,调动援军围拢过来,反攻郑家军。
北伐失败之后,士气低落,人心涣散;而清军则开始了对福建的反攻。
1660年的金厦保卫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郑成功意识到,必须找到一块新的根据地。
这块新的根据地,就是台湾。
在郑成功看来,台湾不单单是中国的土地,也是父亲郑芝龙留给自己的遗产。
台湾本来就曾是郑芝龙的根据地,福建闹饥荒的时候,郑芝龙曾经多次用海船组织饥民到台湾垦荒定居,“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
台湾的土地大多还是荒地,可以开垦成农田,非常适合郑家军长期发展,最重要的是,隔了一条200多公里的台湾海峡,清军打过不来。
但是,郑成功想大规模定居台湾、反清复明,最大的对手还是荷兰人。
早在1624年,荷兰人就侵占了台湾南部,建立起两个侵略据点——台湾城(热兰遮城)和赤嵌城(普罗民遮城)。我推荐大家关注:硬石评论,阅读我的更多精彩好文。到1642年,荷兰人驱逐了占据台湾北部的西班牙人,占领台湾全岛。
说实话,郑家能碾压周边所有海盗,就是因为枪炮好、船好、会打海战,而枪炮是向荷兰人买的,船是荷兰人帮着改造的,海上作战更是荷兰人手把手教出来的。
作为当时亚洲最大的两股海上势力,郑氏集团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打交道,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既合作,又竞争。
郑成功对于荷兰人是有了解的,荷兰人在台湾经营了数十年,肯定不会自己让出来,若是对台湾不摸底,冒然动武的话,以现在刚刚北伐失败,郑成功也没有十分的把握能拿下台湾。
真是,正想瞌睡就有人来送枕头。
这时,从台湾来了一个老熟人——不但向郑成功进献了珍贵的台湾地图和赤嵌城木制模型甚至还包括了荷军兵力、炮台分布勘测鹿耳门水道的资料,以及赤嵌城外要地大员湾地图等重要情报。
这个人就是何斌,他还跟郑成功说,台湾“田园万顷,沃野千里,饷税数十万”,而且城中的荷兰殖民者“不上千人”攻之唾手可得。
何斌是何许人也?又为什么这个时候主动跑来献图、献计呢?何斌跟郑家的关系向来良好,早年正是追随郑芝龙才来到台湾的。郑芝龙降清,他没去,去了台湾。
荷兰人对台湾进行打包管理,将各种税收细化分包给当地商人。何斌就承揽了人头税、稻米税、乌鱼税等多个重要税种,再加上他长期为荷兰殖民者做通事(翻译),与荷兰的关系也很密切。
当时郑家跟荷兰都在台湾收税,而这个何斌也是两头忽悠,他一面为荷兰殖民者收税,另一面也为郑成功收税。直到1659年2月,被人公开告发,这才漏了底。只有逃回大陆,投奔郑成功。
甭管何斌是为什么而来的,何斌的献图、献计,正合郑成功之意。
他马上召开军事会议。
何斌说:“台湾沃野数千里,实霸王之区。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国;使人耕种,可以足其食。上至基隆、淡水,硝磺有焉。通外国,兴修船舶,铜铁不忧乏用十年生聚,十年教养,则国可富,兵可强,进攻退守,真正可大清抗衡。”
什么“沃野千里”,屁,那里荒凉不毛,还容易水土不服。去过台湾的吴豪直接拆穿何斌的谎言,我推荐大家关注:硬石评论,阅读我的更多精彩好文。吴豪还强调,荷兰殖民者“炮台利害,水路险恶,纵有奇谋,而无所用,虽欲奋勇,而不能施”。
更多部将的想法是,从荷兰人那里将台湾给夺回来,很难;何况台湾这种荒凉不毛,还容易水土不服的地方,夺回来都没啥用。
这些话郑成功都不爱听。
非常之人,就有非常之决断。
尽管反对声音仍然占主流,郑成功还是愉快地决定:出兵东征,收复台湾!
郑成功翻阅着何斌带来的台湾诸多潮汐、港湾、要塞、航道资料,决心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不过,荷兰人不仅是生意伙伴,毕竟还是半个老师,直接开打真有点说不过去,也得先礼后兵。
于是郑成功先给台湾大员(今台南)的荷兰总督揆一,写了封信探探口风:
你看你们刚来中国做生意没地方落脚,我爹把平时练兵的台湾借给你们住,这么长时间了,你们打算啥时候还呀?
揆一十五年前就在日本商馆当总经理,和中日大海商、郑芝龙的干爹李旦非常熟,后来也支持了郑芝龙的发展壮大。
揆一性格谨慎,但西洋人说话不会转弯:
别闹了小郑!我和你爹很熟,当时老爷子只是客气了一下,台湾不是明朝的,也不是你们郑家的,我们住在这里没毛病,你要是在大陆混不下去,可以让你们住台湾北部,咱们做个邻居。
荷兰人这一出就是刘备借荆州啊,那是赖着不走啦!
郑成功一看就死心了,决定立即出兵。
也是这么巧,天佑中华,1661年2月,顺治帝驾崩,满清国丧。国丧期间,清军停止对金、厦地区作战。真是天赐良机。
同时,一年多前,郑成功北伐失败后,台湾方面就盛传他要出兵复台,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派来了一批援军守卫台湾,结果左等右等都不见郑成功有动静,到了1661年2月,援军又撤回了巴达维亚。
一个千载难逢的空窗期就这样出现了。
而且,台湾海峡季风特点鲜明,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以东北风为主,比较适宜渡海作战。这个时侯出征,刚刚好。
1661年3月1日,郑成功在金门料罗湾祭海誓师:
“本藩矢志恢复,我推荐大家关注:硬石评论,阅读我的更多精彩好文。念切中兴。前者出师北伐,恨尺土之未得,既而舳舻数万还,恐孤岛之难居,故冒波涛,欲辟不服之区,暂寄军旅,养晦等时……”
1661年4月21日,37岁的国姓爷郑成功率领2.5万名官兵,连军粮都来不及准备,带着半个月的口粮就从厦门出海了!
若觉得文章不错,请点亮右下角的“”和“在看”,在右上角为八米外设置星标,让腾讯接收到您喜欢本号的电波,彼此不再错过

战略互补号plus
读者俱乐部年费¥199,优惠价¥99,付款方式:微信转账,或在“八米外”和“A区9号”赞赏一篇原创文章。有意者请扫码加微信,备注:读者俱乐部。欢迎三观一致的朋友们。
本文转载已获原创平台授权
本号致力于传播多元化观点,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公号立场。
点赞+在看,让好文绽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