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端养老院一段偷拍视频,揭开了世间最大骗局:我们注定是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

设星标收藏我 第1时间看好文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老了后的生活是怎样? 我看到网上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 年轻的时候,努力工作,不结婚,不要孩子。 老了以后,跟三五好友一起,潇潇洒洒地走进养老院,抱团养老。 我们互相关心,互相照应;生活的琐事,我们不理;工作的烦恼,早就忘记。 一个院子,两三好友,三餐四季,过神仙一样的日子。 这个说法,确实令无数人为之心动。 但很遗憾,这并不是现实。 今天,我想带你看看最真实,真实到有些窒息的“老年生活实录”。 
窒息的“老年生活实录” 前些天,博主@曹溯近观上海发布了一条视频,展示了老人院的生活百态。 一个还算宽敞的四人间里, 只有91岁的王奶奶生活可以自理,听力和表达都算清晰。 用她的话来说,住在这里的生活, 就是“吃了睡睡了吃”,5点40吃早饭,10点40吃午饭,16点40吃晚饭, 每天的饭菜都大同小异,一个肉饼蒸蛋,两个蔬菜。 整个养老院,算上她,只有3个老人可以活动, 其他老人只能躺在床上,等待护工的喂食。 一个姓赵的奶奶,因为吞咽困难瘦成了皮包骨,塞假牙都费劲。 护工抱怨她不爱吃饭,挖一勺饭菜喂她嘴里, 还没等她咽下去,就赶忙又塞了一勺, 让人看得心里很不是滋味。 
住在这样的四人间里,一个月要多少钱呢? 隔壁床刘奶奶的女儿告诉博主, 她妈妈一个月的花费是6000多,由于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需要针对性护理,费用有所差别,不过大概都在5000-6000元左右。 
一个老人的退休金,显然支撑不起来。 数据显示,上海市月平均养老金为4600元,位居全国前列。 对于身体健康的老人,这些钱肯定花不完,但谁能保证老了无病无灾呢。 刘奶奶的女儿说, 她把母亲送养老院,是因为她大小便不能自理,实在顾不过来,费用的大头还是靠母亲自己多年的积蓄,做子女的再贴一点。 这一切母亲本人并不知情,否则她要拼命,“反正老人嘛,就是骗了哄了,只能这样子”。 这话也道出了人间真实。 刘奶奶虽然被蒙在鼓里,但至少她的女儿还常来探望照顾她,其他老人每天只能跟护工打交道。 一个护工管两间病房,8位老人,到了饭点个个照顾,又怎能指望他们能像亲生儿女那样对待老人呢? 怪不得有人说,长寿也是一种诅咒。 躺在病床上的老人,与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可他们却得不到那般的关怀。 大小便不能自理,咽不下的饭菜从嘴角流出,从他们身上,似乎看到了每一个人的晚年——没有尊严的生活,好像不值得过。 
“我们注定是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 这似乎也跟电视剧里的养老院不一样。 电视剧《小敏家》中周迅的妈妈去养老院, 是她自愿开明,不愿成为子女的累赘,去了之后单人单间,每天还能跟交到的朋友聊天跳舞,比住家还快乐。 
而现实证明,那种概率是极小的。 有网友评论,十八线小县城里的养老院,蒸水蛋是没有沫的,一天只换一次尿不湿。 视频里的老人院应该在平均水准之上,很多老人可能都住不起。 以前我们总是认为,只有没后代的、子女不孝的老人才去养老院,是这些老人的子女没有心吗? 其实也并不是他们不想孝顺,只是很大概率下,这种孝顺都是一种有心无力。 在这个年轻人都非常忙碌的时代,子女陪在身边都成了一件极其奢侈的事。 一段孤独和没有尊严的老年生活,以及背后难以言说的家庭辛酸。 这家养老院的现状或许只是一个缩影,一个主持人曾说: ”我们注定是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
这话不假,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呈现4-2-2的结构,即:两个奔波劳累的中年人,同时照顾四个老人和一两个年幼的孩子。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2.6亿,全国总人口14.1亿,约占总人口的18.7%; 预计2035年和2050年时,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3.1亿和接近3.8亿,占总人口比例则分别达到22.3%和27.9%。 如果以60岁及以上作为划定老年人口的标准,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会更多,到2050年时将有接近5亿老年人! 
在老龄化时代,子女陪在父母身边就成了一件极其奢侈的事。 更多人不是不想孝顺,只是很大概率下,这种孝顺都是一种有心无力。 潇湘晨报曾报道过一则新闻。 上海闵行区91岁的孙奶奶,向记者控诉,说自己被“困在”了养老院里。 原来5年前,她因一次摔伤住进养老院。 几个月后身体康复了,但子女都一致不同意接她回家居住,还把钥匙和证件都藏了起来。 于是5年来,孙奶奶每天都待在养老院里,越来越苦闷,她形容自己活着就像行尸走肉。 
这头孙奶奶强烈抗议,而那头,孩子们也有着自己的委屈。 他们说,自己每周都去看母亲。 每次来都会送一大袋水果,以及换洗衣物。 因为知道母亲肠胃不好,还会带来保健肠胃的毛豆…… 但他们都有一个底线:坚决不能让老人回家!
二儿子说: 如果回去可以,几个子女一人一个月,有谁同意? 大家都负不起这个责任。 大家都没精力,但又担心她一个人独居出意外。 于是,送养老院,就成了眼下最优解。 即便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却是这些子女目前唯一的选择。 
想起网上曾有篇流传很广的文章, 叫《明天我要去养老院了,才发现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文章的作者,是湖北省一位78岁的退休作家,在第二天要去养老院时发出的感慨。 
在开头,她这样写道: “我有老公,有女儿,以前从没有想到我的最后一站会是养老院。 但如今老伴不在了,女儿远嫁,我的身体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我不想去给她添麻烦,即便我不想去养老院,如今它也是我最好的去处了。”
年轻的时候,她喜欢大房子,但现在已经没有力气去打扫了。 房间的角落开始陆续布满灰尘,屋顶也开始出现裂缝,那套曾经最喜欢的布艺沙发也已泛黄。 而且,因为要去好些的养老院,势必需要一笔很大的开销。 她的退休金无法支撑,所以不得不卖掉这间和老伴辛苦半辈子换来的房子。 而她满满一屋苦心积累的宝贝的东西,最后也逃不过被儿孙处理的命运。 在出门那天,她只提了一个皮箱,皮箱里装了几件随身的衣服 ,和身份证,银行卡,手机。 仅此而已。 就好像白岩松那句: “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 谁都需要这样一个人,能在关键时刻抓住你,避免你在漂泊中居无定所,在寂寞中老无所依,在无助中苟延残喘。 可多数情况下,这个能帮助你的人, 最后很可能就是你自己,也只能是你自己。 
现如今,也有很多新型的养老方式: 跟志趣相投的老友抱团养老,或者干脆旅行养老。 每一样都惹人羡慕、令人向往,但这些无一不需要金钱的铺垫。 所以,别再该奋斗的时候停下脚步。 你现在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老去后的尊严。 年轻时打拼出坚实的经济基础,才能支撑你坦荡地面对衰老。 有位作家就曾这样描述自己理想中的晚年: “大概是在尽全力照顾好双亲后,剩点老本过一段云游四方的日子,然后和老伴一起,走进早就有朋友入住的养老院。”
老去之后,同样可以是人生新一段旅程的开始。 你可以有充裕的时间读书、旅游,过得比年轻人还丰富多彩; 你可以约上二三好友,赏花品茶,享受生活的惬意; 还可以跟随自己的心意,追赶当下的潮流,学习新鲜知识。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健康和存款的加持。 你努力的样子里,藏着你晚年的幸福。 趁现在还来得及,让自己有能力优雅地老去。 谢谢你看完文章,还请点亮【赞】+【在看】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我有老公,有女儿,以前从没有想到我的最后一站会是养老院。 但如今老伴不在了,女儿远嫁,我的身体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我不想去给她添麻烦,即便我不想去养老院,如今它也是我最好的去处了。”
“大概是在尽全力照顾好双亲后,剩点老本过一段云游四方的日子,然后和老伴一起,走进早就有朋友入住的养老院。”
谢谢你看完文章,还请点亮【赞】+【在看】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请长按二维码加纽约君私人微信
请关注下面纽约君的个人视频号
8
8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作者最新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