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PMI的数据出来后,达到52.6,环比上升了2.5,与昨天二中全会的公报所呼应,坐实了经济基本面正在复苏的事实,叠加高层暂时不会退出现有托市举措的预期,今天的市场将上周的惊惧与怀疑一扫而空,进行补涨。
而很多朋友质疑统计局数据的真实性,说这个数据跟感受不符,肯定是美化过了!鹅少用一篇文章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底层原理,说完之后,其中道理不言自明。
PMI全称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它是一个定性的指标,也就是说PMI位于50以上就意味着经济在扩张区间,50以下就是经济在收缩区间。因此50也叫做PMI的荣枯线。
PMI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呢,它又为什么是一个定性的指标?
就是统计局会给各大企业的采购经理发问卷调查,这些企业是制造业中有代表性的企业抽样选出来的。
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到新订单、生产、库存等13个大的方面。
问卷调查是选择题,问题就是问你们企业在这几个方面分别比上个月更好、还是更差、还是不变?答案就是这3个选项,更好、更差和不变。
如果回答更好,那就计1分,回答不变,计0.5分,回答变差,计0分。
也就是说,当回答更好的企业要多于回答更差的企业,这数据就会高于50,经济就处于扩张的区间了。回答更好的数量等于回答更差的数量,这个数据就刚好等于50。因此50就成为了经济的荣枯线。如果回答更好的数量少于回答更差的数量,算出来的数据就会低于50。
那回答更好的企业比回答更差的企业更多了,也就意味着经济正处在扩张的区间。
然后最终制造业PMI是由其中5个大方面的答案,加权相加而成。因此我们更关注企业对于新订单、生产、从业人员、供货商配送时间、原材料库存的情况,而且他们的权重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所以新订单的增减就尤其重要。
经过这样一番计算,你会发现PMI它确实是一个定性的经济指标。
当PMI等于50时,并不意味着经济体中有50%的企业表明自己变得更好。而是说表明更好和表明更差的企业恰好相等,这还是在进行抽样之后的统计结果。
所以我看到有些朋友有疑虑,认为统计局数据的真实性,自己身边的情况明明是料峭春寒,潇潇雨歇,因此说PMI肯定造假了!
这里面其实是误会了PMI表达的意思,PMI大于50,并不意味着50%以上的企业都变好了,这里面还有表达情况不变的企业呢。
总的来说统计局这些数据是不是完全的客观真实,没有经过处理?
当然不是的,这毕竟是统计数据,他的统计过程中就包括了抽样、权重和回答者的主观判断。这里面也天然涵盖了统计局对结果进行的季节性调整。它肯定跟真正的真实客观情况有所差距。
但是换句话说,并不是说数据一定要分毫不差,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
只要由人来进行统计,哪能存在完全准确的数据呢?
大体上编制的标准不变,我们根据数据的边际变化,根据与前月、去年同期的数据对比,同样可以总结出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也可以得出经济在变好、变差和不变的结论。
反之,用自己的主管偏见代替了客观事实,用情绪战胜了数据,对经济指标的编制方法也理解地一知半解,才是阻碍自己认知这个世界的最大障碍。
有一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相还差了更远的距离。
烦请看官将本公众号添加“星标”~不加星标会收不到更新提示,还请看官在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添加星标”!感谢感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