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晚上我和队友去外面的小路遛弯边走边聊无意中说起“孩子住宿”这个话题
队友:“前两天我刚看了一个段子,大意是:父母说:孩子,我努力赚钱送你去最好的寄宿学校!孩子马上说:妈妈,那将来我努力赚钱,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哈哈哈哈!
我觉得有点不妥:“喂喂,也许父母把孩子送去寄宿是不得已的选择呢?比如家里实在没人看管。就和把老人送去养老院一样,很多子女也是实在没办法啊!”
队友:“是有一部分父母送孩子去寄宿情非得已,比如,家附近实在没有好学校、学校离家太远、家里无人照顾等等。但是,现在也有不少父母,觉得寄宿学校管的严、教学质量好,对孩子形成习惯有好处,毛豆班上的赫赫不就是例子吗?”
对哎!我马上想到了毛豆班上的赫赫。
是这样的,赫赫妈妈是北京户籍,大学恋爱并结婚后,跟着赫赫爸爸去了外地定居。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觉得北京教育质量好,就把赫赫从外地转回了北京上学。可是,赫赫妈妈对北京教育很失望,觉得老师抓的实在太不严了(正赶上双减
,孩子放学即放羊,自己下班又很晚,无法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严格督促的效果,就又把赫赫转回了外地,自己也跟着回去了。
回到外地后,她把赫赫送进了一所“学习抓的很严”的寄宿学校,每天下午5点统一放学,孩子们玩半小时后吃晚饭,老师会看着上晚自习到8点,有不会的内容可以当面提,之后统一睡觉;每周五晚接走,周日晚送回。赫赫妈妈一直觉得很满意。
不只有赫赫妈妈,就连北京海淀很多民办小学、国际学校也是要求小孩子住宿的,为的是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校也是名校,被很多父母趋之若鹜。
“所以啊”,队友边走边总结,“很多家长是主动把孩子送进寄宿学校的”。
走着走着,我觉得还是写一篇文章,从头到尾解析孩子住宿的利与弊,让家长们做出更好的选择。
住校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寄宿学校的条件好吗?
据赫赫妈妈说,学校建的宿舍非常好,宿舍干净整洁,甚至每个宿舍还配一个生活老师同住;
很多寄宿学校还宣称,学校管理严格,放学后的学习氛围也很浓厚,更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总黏在自己身边,怕将来孩子长大难以独立,加上住宿条件非常好,就让小小的孩子去住校了。
但是,从心理成长角度讲,低龄孩子住校,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看过一个有关孤儿院的记录,在二战后的罗马尼亚为了增加人口鼓励妈妈多生孩子,而且禁止堕胎,如果家庭困难,政府可以帮助抚养。
这听起来,是不是解决了家庭困难妈妈的后顾之忧?
但是这后来导致了罗马尼亚严重的社会问题。
那时候,罗马尼亚每个孤儿院都人满为患;慢慢的,一些医生和心理学家发现,孤儿院的孩子死亡率非常高。
刚开始,大家以为是因为营养不良,就给孩子们增加了营养。
可是孩子生病和死亡的概率还是很高。
于是医生猜测,是不是孩子们身体弱,被护理员身上的细菌病毒感染了?
于是每个孤儿院病房门口都贴上了标语,“进病房之前请消毒”!
但是后来有一名医生发现,越坚持隔离和消毒的孩子,他身体的恢复能力和抵抗力越差,而那些跟其他孩子和护理员有互动,有接触的孩子,身体反而非常好!
所以他想,也许并不是因为感染导致孩子的孩子生病的,而是缺少关爱和互动?
然后他就在病房门口换了一张标语写着:“进入病房,请先抱一抱孩子”;
这样,所有护理员在进入病房以后,都给每一个生病的孩子一个拥抱。
没想到,这些生病的孩子的恢复速度和抵抗力真的提高了!
而孤儿院里跟其他人没有互动的孩子,除了抵抗力下降、爱生病,还有许多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即使是长大成人成年以后也会有严重的抑郁、焦虑,甚至暴躁的行为。
咱们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在家庭关爱中长大的孩子,孩子在跟父母愉快的互动的时候,身体里会分泌一种催产素,它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放松和幸福。
而这些在孤独无助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身体里严重缺乏催产素,所以当他们长大的时候,身体也没有办法再分泌催产素了,也感觉不到愉悦和幸福了,所以即使这类孩子长大,他们也失去了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能力。
咱们接着想想——
把孩子放在寄宿学校,如果一周接一次,那相对还好,但是这么低龄的孩子和父母的互动还是很少;
甚至还有寄宿学校,一个月才接回来一次,孩子跟父母的互动少得可怜,没有拥抱和身体的接触;老师和宿管人员也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一个人,宿管只能保证孩子的身体安全,不磕碰不打架就已经非常尽职尽责了。
所以我才非常不赞成,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就送去寄宿制学校,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对敏感一些的孩子尤甚。
严重的时候,甚至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并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从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把孩子送去寄宿学校,虽然并不会像孤儿院的孩子那样产生严重的生理、心理问题,但是却有很大概率会不如一般家庭的孩子茁壮,我们多花钱送孩子去寄宿,是为了让孩子更好,不是为了让他不如一般的孩子吧?
有的父母说:住校不是能锻炼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吗?
但是,如果太早住校,孩子尚未获得足够的心理营养,孩子长大仍然无法面对社会压力,更难自立。
所以,我是非常不建议低龄孩子住校的,如果一定要给个让孩子“独立”的年龄,我觉得是高中后,孩子才有足够的心理能量抵抗离家的孤独。
孩子太早上寄宿学校,他的心跟你就远了
很多父母为了孩子上学,考察了很多寄宿名校。
他们总觉得这样的名校、名师,孩子在这里学习氛围好,生活习惯好,对正在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好处。
但其实我们想想,名师仅仅是上课的时候孩子能见到,名师又不会跟孩子同吃同住。
如果为了名师名校,走读也足够享受其优势了,没必要非住宿。
如果住校了,父母没办法随时见到孩子,你想跟孩子打电话聊聊天,怕孩子正在学习;孩子有事儿联系你的时候,可能你很忙,这样孩子有几次在无助、焦虑的时候找不到依靠,慢慢的就不想再跟父母沟通了。
有的家长某一天突然发现,孩子不愿意跟家长沟通,有什么事儿都憋在心里;
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障碍都是慢慢形成的,只是我们当初没有发现而已;
其次,就算我们跟孩子约定了具体时间,能跟孩子时常电话、视频聊天,但是通过工具的交流,跟面对面的交流接触还是没法比的,家长很难察觉到孩子的心理、行为变化;
在孩子需要安慰的时候,我们也没办法给他一个拥抱,没办法让他感觉到温暖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必须住宿,怎么办?
咱们上面说建议不让孩子住校,是一般情况。
有些特殊情况,其实住校反而更好一些。
我观察一些住校孩子的情况,觉得分为这么几类——
1.孩子玩手机、玩游戏上瘾:
如果孩子玩游戏上瘾,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家长已经无法通过家庭力量改善,那住校,让外来压力改变孩子,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
2.父母工作实在太忙,即使是晚上也没有时间管孩子,老人管孩子又力不从心。
这种孩子住宿后可以跟同龄人一起学习,反而有更好的陪伴。有不少留守儿童,如果寄宿学校的老师负责任、有爱心,住校后反而能得到比较多的关注和陪伴。
3.家庭关系不和谐,有严重问题的;
比如家人有酗酒、赌博、家庭暴力的倾向,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打架的,或者婆媳关系极差的,都会让孩子焦虑不安。
说白了,这种家庭环境还不如好的寄宿环境,住宿对孩子反而更好一些。
最后,还有这么几点嘱咐——
1.如果住宿一定要与孩子商量好,让孩子能放心住校、安心学习;
2.到了接孩子的日子一定要早早去接,不要太晚接,让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
3.要尽可能的在孩子住校期间多去看望孩子,让孩子知道爸妈惦记着自己;
4.如果没办法去孩子学校看孩子,可以从网上买点孩子爱吃的食物、水果、学习用品给孩子送过去,即使是妈妈买的物品,对孩子来说也能有一些心理的慰藉;
5. 了解孩子同住校的同学,看看自己娃跟哪个孩子投缘,节假日安排他们一起出游,建立校外友谊,让孩子即使在学校也有好友的陪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有利。
总结一下,能不住宿的,还是不要低龄住宿,表面上看学习是省心了,但是很容易以心理安全感为代价;
尤其是考虑到咱们国家大部分寄宿学校是以高考为指挥棒的
,把孩子圈进学校,完全以分数为目的,生活老师做到不出事就行,也很少考虑到孩子是不是开心快乐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