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曾说:“人类的伟大,莫过于面对恐惧和绝望时的镇定。”
如果非必要,没有人会主动期待一座“应急建筑”的诞生,不言而喻在这一类建筑背后承载了人类多少的血泪与苦难。
可是天灾人祸难以预料,近年无论是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难,还是政治摩擦导致的战争都愈发频繁,各种紧急情况频繁出现,在永久性建筑未建成阶段,应急建筑实在是不可或缺。
跳出机械统一,冰冷单调的应急建筑样式,让建筑创作与社会贡献并存,用建筑的美来鼓舞人心,设计出充满温度与力量的建筑是建筑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本期介绍一些建筑师在此基础之上的相关思考与实践。
01
编织之家(Weaving a Home)
建筑设计:Abeer Seikaly
约旦跨界设计师 Abeer Seikaly极具概念性的应急避难所由“塑造成正弦波曲线的高强度塑料管组成,并编织成可拉伸的织物薄膜,一种打开后可以收纳收缩后便于携带的充满技术性结构性的织物。” 中空的管道可以用于传热,导电或输水之类的服务,并且能够适应各种气候条件。
Seikaly颇具诗意地描述她的项目:“难民从他们的家中带回仅存的物品,要在未知的土地上的安顿下来,只能从一个他们称之为家的帐篷开始。在这里,难民们可以暂时摆脱动荡的世界,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02
Shiftpod避难小屋
建筑设计:Christian Weber
美国建筑设计师 Christian Weber 以火人节临时帐篷为启发,改造设计了一种反光隔热防风帐篷,还配备了护理套装,急救设备和水过滤器。命名为 Shiftpod,随后也向希腊的难民和夏威夷的无家可归者捐赠。
此系统为受灾个人与家庭提供配套设备,让他们拥有住所,水过滤设施,以及一个四口之家所需的能够生存30天的一切;并且在今后创建能容纳多达1600人的系统。
03
弹出式教堂(Pop-Up Places of Worship)
建筑设计:Lucas Boyd and Chad Greenlee
学生Lucas Boyd和Chad Greenlee为逃离难民营冲突的人设计了一种弹出式基督教堂、犹太教堂和清真寺的方案。两人认为,“虽然(礼拜场所)不提供个人生物存活的基本需求,但它们确实代表了个人生活超越实用性的基本方面,一种集体身份认同,一种熟悉的场所生存空间,——这是我们认为与人类同义的东西——对文化持久性的要求。
“通过提炼不同宗教神圣空间的图像,Lucas Boyd和Chad Greenlee创造了一种虽小但容易识别的神圣空间。弹出式教堂体现了这样一种重要性,即除了提供一个切实的庇护所之外,专注于流离失所者的情感需求同样不容忽视。
04
应急沙袋避难所
建筑设计:Nader Khalili
应急沙袋避难所就是Nader Khalili最有名的作品。在波斯苏非派神秘诗人鲁米的诗歌里,“泥土会变成智者的黄金”,这深深影响了Nader Khalili。他利用战争遗留下的沙袋、铁丝网和脚下的泥土搭成拱形结构的房屋,坚实耐用,且充满了宗教意味的诗意。
这些材料取之于自然,又通过人类勤劳的双手获得新生命后扎根于自然。
他的设计具有造价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建筑结构结实保暖,搭建过程简易,便于灾民自己搭建的特点。他的设计不用砍伐树木,不再毁坏大地,用土就可以构筑房屋。仿佛是在用大地自己的灰尘在建造房屋。这何尝不是一种高级的人文关怀。
05
相马市“众人之家”/Soma City HOME-FOR-ALL
建筑设计:伊东丰雄建筑事务所联、 Klein Dytham 建筑事务所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震和海啸之后的几个月内,‘众人之家’项目发起,在临时房屋地带建造小型社区中心,以此代替被摧毁的25万所房屋为灾民提供栖身之地。
建筑设想成由树木高高举起的一顶大草帽,这是一个为0-4岁的孩子们设计的室内游戏空间。由于人们对室外辐射水平的担忧,这些房屋显得至关重要。

屋顶是由9层木板组成的。每层木板都是相接的,最长的长度达到20米。木板一层一层地铺好,每一层旋转120度。
由于孩子们不能在户外玩耍,所以建筑师希望孩子能够感觉像在一颗树下游戏。将交叉层压板柱设计成树的形状,即减少了木屋顶的跨度,使它变得更轻,还能给孩子们室外活动的感觉。
06
Tentative临时庇护所
建筑设计:Designnobis
为了解决自然灾害造成的人们流离失所的问题,Designnobis创建了Tentative——一个紧凑的、一体化的、可部署的应急避难所。从概念上讲,Tentative是一种灾难响应帐篷,由缝合在一起的耐候性纺织物组成,纺织物之间填充绝缘珍珠岩,并由铝框架支撑。
屋顶能收集水,并提供照明和通风,地板则由绝热并且可回收的复合甲板组成。收缩后,这个庇护所长4米,宽2米,高30厘米,非常便于运输,展开时长2.5米,可容纳两名成人和两名儿童。
由于其紧凑的结构,轻巧和快速组装,Tentative可能很快成为全球许多地方紧急灾难响应的可行解决方案。
07
硬纸板大教堂
建筑设计:坂茂
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基督城发生6.3级地震,该市的地标性建筑大教堂也被震毀,无法修复。当地市政府决定先建设一个硬纸材料教堂,在重建永久性建筑前替代使用。
教会的人士说,这象征着震后重建的一个里程碑。
教堂外形呈三角形,由98支相同大小的纸皮长管搭成,被长管包围的七彩玻璃窗则参照旧教堂的玻璃窗图案,把教堂的传统一面保留下來。教堂內的空间能容纳多达700人,进行各种活动及聚会,底下更另有坚固的储物空間,使用坚固的硬纸管做梁柱,也使用了一些传统的建筑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和彩色玻璃等。
-
无论是自然灾难、恐怖战争,还是病毒肆虐,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作为人类的我们,将在一次次磨砺中培养出更成熟的人文精神。
资料来源:
1.移位吊舱 |您的冒险从这里开始 |移位吊舱 (shiftpod.com)
2.10个灾后建筑案例,面对摧毁建筑师该做什么样的设计?| ArchDaily
3.灾难之下,设计师的创新贡献 | 来看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应急建筑_刘家琨 (sohu.com)
4.灾后临时过渡建筑建造研究初探——从坂茂纸管临时过渡建筑的研究开始[精] - 豆丁网 (docin.com)
[ 感谢今日作者 ]
匠山行记
 良仓今日好物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