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年,对日本经济来说,是失意的一年。这一年,日元最多下跌了30%以上,在年末虽然有所反弹,但全年依然跌了15%左右。目前美元兑日元徘徊在135日元附近,去年十月美元兑日元曾经下探至151.95,这是日元汇率32年来的最低点。
为何日元汇率在2022年会大幅走弱呢?外因是美联储加息,大量资金流出,而日本不但无法跟随加息,因为日债高企,还不得不大放水。
日本央行为了维护利率不上升,在2022年上半年入市捍卫隐形收益率,宣称将以0.25%的收益率无限量购买10年期日本国债,此举导致日元汇率出现崩盘,贬值30%以上至151.95
日本央行不得不改变策略,将10年期日本国债的收益率上限提升至0.5%。此举可以看作是变相加息,对日债泡沫形成冲击。日本政府债务占GDP比例高达263.9%2022IMF数据),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中高居榜首。加息将会大大增加日债利息支出,令日本爆发债务危机,看上去坚如磐石的三大泡沫之一日债出现了破灭的迹象。
日债泡沫的累积是日本经济通缩,多年负利率的结果,日本政府大放水市场也没有出现通胀,利率也不上涨,以至于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由于日本多年负利率,甚至催生了一种新的货币理论:现代货币理论(MMT)。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财政赤字货币化,政府不要怕负债,债务越高越放水。
如果负利率能够长期维系下去,财政赤字货币化也有道理。毕竟政府有印钞权,可以借新还旧,债务类似于企业的永续债,只要能够还得起利息即可。而市场上是负利率或者是低利率,政府债务再高问题也不大。
只是“现代货币理论”有现代二字,其实在古代一直在实施,宋、元、明时期的交子,路易十五时期的法国,都因为大规模印钞而导致货币大贬值。
哪有什么放水不通胀的,那是放得不够多,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不要说像委内瑞拉、津巴布韦一般,就是像土耳其和伊朗一样,货币也必然崩。日本放水却陷入通缩,债务高企不过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较高,其实日本央行还是有底线和限度的。
日元2022年贬值30%以上,日本央行就坐不住了,不得不提高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上限变相加息来抑制通胀,毕竟日本是一个高度老龄化的社会,大量的退休老人靠着退休金生活,货币贬值通胀高企对她们影响很大,他们手中的选票也会迫使日本央行做出反应。
2022年日本经济虽然很惨,但并非尽头而是开端。按照目前的趋势,估计2023年日本经济会更加不好过,经济学家预测预计人均GDP会被韩国超过,而经济总量会被德国超过。
2022年日本GDP4.23万亿美元,列世界第三,德国为4.07亿美元,世界第四;不过德国2022年经济增长率为1.8%,而日本为1.1%
被德国超过日本还能说得过去,毕竟德国是欧盟老大,而韩国曾经是日本的小弟,人均GDP都将超过日本。
想当年,日本是如何风光无限,在亚洲地区是经济上的带头大哥,经济学家专门为之创造了“雁行理论”一词,指产业链依次向亚洲四小龙、东盟和大陆转型,其中日本是雁头;80年代初期对大国进行援助,一时风头无两。
80年代末期,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日本的GDP总量一度跟苏联一样,占到美国的70%左右,钢铁和汽车产量均超过美国,要知道,日本的人口可是比美国少了一亿多!
美国国内把日本视为经济上的最大的对手,川普当年就大放厥词,说日美必有一战。
日本人也觉得成为世界第一、经济登顶只是时间问题,懒惰的欧美国家不是日本对手,“日本可以说不!”“买下美国,让其成为日本第44个县”之类的言论充斥日本媒体,不过盛极而衰,之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陷入了长达30年的衰退之中,一直未能走出,逐渐被美国拉开了差距。
2
为何日本经济在高速增长30多年之后,陷入了长期衰退之中,未能登顶?
日本经济沉沦,明面上主要的原因是接连错过了几次大的科技浪潮和小的科技热点,互联网时代,日本被美国抛在身后;电动车热销,日本车企押注新能源,点错了科技树。选择大于努力,方向选择屡屡出错,经济自然难以高速增长。
有人说这是美国的竞争和打压所致,有这方面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因素,对于一个经济大国而言,经济问题主要是内因。美国跟日本是盟国,并未对其进行技术封锁和市场禁入,无论是错失互联网时代还是押注氢能源,主要都是日本自身的问题,外因是次要因素。
其实日本的科技发明相当强劲,诺贝尔奖获得者众多,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就是日本东芝公司在1981年制造的T1000,然而日本的公司并不认为互联网和便携式电脑将会成为发展的方向,并未在互联网和个人设备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以至于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新能源车辆方面,日本倒是早早布局,但日本车企两大巨头,都押宝混动和氢能源,对电动车嗤之以鼻,丰田总裁丰田章男就多次炮轰电动车,说出“电动车不环保”“电车普及会导致日本缺电”之类的奇葩言论。
国内有些阴谋论爱好者认为,日本车企在氢能源上领先一步,申请了过多的专利,所以美国、欧盟和大国有意选择了电动车路线,避开了新能源,使得日本巨额的投入落空。
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是“政府万能论”的拥趸。其实决定产业发展方向的,不是政府也不是大公司,而是市场,是市场一步一步尝试、一步一步试错出来的。如果日本选对了科技革命发展方向,专利再多,其他国家也只能跟随。
靠政府来决定产业发展方向,多半是失败的。之前楼主的文章分析过苏联在晶体管和电子管的技术路线之争上选错了方向,以至于错过了电子技术革命,在军事技术上大幅度落后,以至于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实苏联跟日本类似,也曾经创造过一个经济奇迹,二战后苏联经济增长率惊人,在上世纪70年代GDP达到了美国的70%左右,钢铁、石油、化肥、坦克等产量均超过美国。但80年代之后,经济陷入了停滞之中。
为何?经济学家杨小凯给出了一种解释:苏联的计划经济举国体制,在模仿阶段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着明显发展优势,但一旦工业化完成,需要创新,没有模仿的对象,则陷入了困境。
一个明显的例子,在电子管和晶体管发展路线之争时,苏联科学家和技术官僚经过讨论,选择了电子管,点错了科技树;其实美国也有不少技术专家支持电子管,但美国是市场主导,专家也无法主导发展方向,市场上多个路线试错之下晶体管胜出。
3
日本的问题其实跟苏联类似,当然,没有苏联那么严重,从上到下,没有计划任何东西都不能生产。日本独特的财团和大公司托拉斯制度,类似于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变种。这种制度下使得小的公司很难冒头,一切都由大财团和财阀决策。
日本的企业文化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使得年轻人也不愿意冒险,日本的年轻人和大国的年轻人有几分类似,不过大国的年轻人是喜欢扎堆去体制内,而日本的年轻人梦想就是考上名校,成为大企业的课长、社长之类的中高层干部。
这种制度下,使得日本经济在追赶阶段能够集中力量发展产业,经济高速发展;但一旦到了需要选择科技革命的方向时,往往会选错方向。这种制度即创造了日本追赶奇迹,但同样导致日本陷入泥潭,失去活力。这就是为何日本总是千年老二,难以登顶的深层次原因所在。
大企业因为过去的成功,潜意识中往往不愿意选择一些颠覆性的变革技术,导致错失新时代。
这在大公司的发展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如诺基亚,因为在功能机上的成功,错失了智能机时代;微软因为在台式机操作系统上巨大成功,错失了移动端操作系统,让谷歌崛起……过去的成功,束缚了当下发展。
在美国,一个企业因循守旧,失去新时代赛道并没什么,有无数新公司崛起;美国人崇尚的创业,很多年轻人在车库里创业,一步步成长为科技巨头,这样的传奇在日本有吗?
日本文化崇尚“万世一系”,企业推崇“百年老店”“工匠精神”,这些文化思想有利有弊,利在有益于传承,精益求精;弊端在于不能适应变革,新技术的发展会带来一种“创造性毁灭”,而日本人难以接受。
很多去过日本的人都诧异于日本人对新技术接受之慢,日本人普遍还在使用传真机、用磁盘存储文件,至于移动支付之类,更是没有普及。
可能日本社会老龄化严重,老年人不愿意接受新技术新事物,也是一个原因吧。
4
日本的GDP将被德国超过,人口老龄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德国和欧洲也面临老龄化,但是德国引入了大量的土耳其移民,而日本是对外来移民管控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发达国家之中,最难移民的就是日本了。
其实有时候也不能唯GDP论。GDP增长对国民一定是好事吗?也不见得。像德国和欧洲,引入了大量中东移民,GDP维持增长,但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和治安问题,是福是祸还两说。
很多时候经济增长,是一种“无感经济增长”,也就是说经济数据看上很美,但普通民众并没有感觉,甚至还觉得更加困难了。
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增长的利益被少数上层人士攫取,大多数民众没有得到好处,只有代价;二是基于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均增长很低。像一些中东国家,人口大爆炸,看上去经济增长率很高,但是人口增幅更大,人均还是下降的,年轻人找工作困难,失业率高,社会动荡不安。
日本当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严管外来移民,是日本民众的选择。能够做老二也没什么不好,班级里很多同学排名还倒数呢。毕竟,能够登顶的只有一个,绝大多数国家只能争夺进入前排的位置。
自知者明,认识你自己,认清自己的位置,不去强求与自身能力不相符的位置,是一种大智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