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香
来源 | 富小书原创
人到成年,历尽世间喧闹浮华,才明白克制欲望,回归低配生活的可贵。
网上看到一句话:
“最先感知到三十岁的,也许不是我们的身体,也不是精神,而是物质。比起情感的不安,物质的困顿才时时刻刻勒着你的脖子。”
人过三十,眼里早已不再是诗和远方,而是房子、车子、孩子。
过去总想要高配的生活,如今慢慢明白, 高配的代价是身累和心累,反而降低物欲后的生活,变得更轻松自在。
心越简单越高贵,生活越简单越幸福。
余生,我们应懂得把生活调到极简频道。懂得取舍,静听灵魂深处最真实的声音。
而低配物质、简化欲望、净化圈子,是活得从容、自在的最佳途径。
物质低配,精神高贵
知乎上有句高赞评论:“脚不能到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诚然如此。
当一个人能降低物欲,适当过滤,丢掉负累,富养精神时,等待他的便是一道道亮眼的风景。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拿到稿费上千元。
对于在50年代,月工资仅仅六十元左右的他来说,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可他仍然勤俭质朴,衣食住行照旧,从不穿华丽的衣服,更别说为自己买名表。
好友劝他说:“现在经济宽裕了,给自己置办一身名牌衬衫,别那副穷酸样。”
他却当场拒绝了好友,说:“名牌穿上是负担,我没有那么多故事,我只是简单的生活罢了。”
他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事业上,静静地写,静静地读,静静地生活。
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内心始终有一种清凉的欢乐。
他不断丰富自己,最后写出了颇受高赞的《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等著作。
正如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所说:“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
对他来说,物质不过是身外之物,广阔的精神世界才是他的徜徉之地。
心中无缺那才叫富,人生与其不断地追求物质而无法满足,倒不如先沉淀自己。
看清内心深处的需求,富养内心,去体会、拥抱眼前的幸福。
一个人只有坦然于简单清贫的生活,不断富养自己的精神,才不会被物质所困住,沉静自如地面对生活的一切变化。
精于心,简于形,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目标低配,轻装上阵
约翰.列侬曾说过:“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年轻时,追求高目标,让它成为自己的动力。
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克制高目标,量力而行,不要让盲目的追求成为生活的负累。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农夫想买地
卖地的人对他说:“这个简单,只需缴纳1000元,想要多大的地,你用步子圈出多大,就全部归你。”
过,得有个条件:“时间只限一天,如果农夫不能在最后一刻回到起点,一寸地他也拿不到。
农夫一听甚是得意,不停地盘算,想着一定要多走一些路,这样一天下来,岂不是就能圈出很多地。
越想越觉得自己赚了。
贪婪的心让农夫果断交了钱,签订合约。
第二日,农夫早早出发上路,一直往前赶路,心里想着这桩天上掉馅饼的买卖。
动力十足的农夫,一刻也不休息,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结果他忘了往回赶。
直到黄昏,他这才想起得赶回去。
此刻,农夫快马加鞭,三步并作两步往回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还没回到起点,他已经累死在半路上。
有时刻意追求高目标,不去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只会落得个劳命伤财。
就如泰国著名作家察.高吉迪说过:“人一旦成为盲目追求高目标的奴隶,就将束缚了自己。
生活里把目标看得太大,就是在给自己设限。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让自己的贪多意念肆意生长,折腾不息,渐渐陷入生活困境。
不妨给目标做做减法,安排适合自己承受力的目标。
不空想,不贪多,从实际出发,轻装上阵。
修得知足,守得清欢,轻轻松松,获得心灵上的自由和富足。
社交低配,净化圈子
有位网友说过一句话: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给自己的圈子做减法,跟低质量的社交说再见,就是给自己的人生做加法。”
是啊,一个人最佳的状态应该是:
“有清澈的喜好,有干净的圈子,有热爱的事业,自律自爱,知世故而又不世故,眼里充满淡定和自信。”
香港女特首林郑月娥女生,就是一个懂得精简社交的女强人。
身为政治人物的她,一边要处理政治、政务上的复杂棘手问题,一边也要与柴米油盐打交道,生活忙得不可开交。
当有了孩子后,她主动申请职位下降两级,拒绝所有不必要的社交,腾出时间,照顾、管教成长中的孩子。
有人不理解她的做法,有些质疑。
她淡淡地说:“女强人也是小女人,作为女人,我是妻子,也是孩子母亲,工作再忙,也要留些时间陪陪家人。”
圈子越广,就如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
在她眼里,与名人共进晚餐、参加慈善晚会、筹款活动,都不及回家与家人吃饭重要。
用她的话说:“选择舍弃不必要的社交,才能有兼顾家庭的空间。”
在这个被无数社交绑架的生活里,我们也应懂得取舍的智慧。
除了工作需要,不与无关的圈子强融。
只去维护一些重要的朋友,杜绝与泛泛之交的假客套。
不想去的邀约果敢而有礼貌地回绝。
从不害怕他人之评价,更不过分依赖他人之认可。
真正活明白的人,都是参加有必要的圈子,偶尔享受独处,不会让无效社交分走自己的精力。
人脉的本质是资源互换,不断净化自己的圈子,提升自己,把精力放在值得的人,值得的事上,才会活出精彩的人生。
情绪低配,停止内耗
心理学家说:“凡事多想,是一种内耗,不但帮不了你,还会耗尽你所有的精力。”
生活里的事,尽力就好,其他的交给时间。
想不开,就别想,得不到,就不要。
读曾国藩日记,发现早年的他,也是一个内心纠结,精神内耗多的人。
他一直梦想当圣贤,可在现实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混乱而荒谬。
他倍感惭愧,便在日记中毫不留情地骂自己。
焦虑不安,让他过得疲惫不堪,经常否定自己,而降低了生活的乐趣和工作的效率。
一次,朝廷交给他一项差事,他魂不守舍,没有办好,差点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经过这事,他意识到需要重振精神,不能再这样浑浑沌沌,必须停止内耗。
他在日记中写下勉励自己的话: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他也渐渐明白:停止精神内耗,只管耕耘,莫问收获,方能与自己和解。
卸下精神内耗枷锁的曾国藩,一路生花。
十年七迁,从一个七品小官飞跃到正二品侍郎。
原来,停止精神内耗,才会拥有开挂的人生。
学会接纳自己,不与他人去攀比。
把精力用在对的人和对的事上。
减少过度敏感,想不通时,换个思维频道。
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推翻负面情绪。
不让看不见的内耗拖垮自己,珍惜自己的时间资源和精力资源,一点点努力去靠近人生的目标。
情绪如水,可以静水流深,也可以淹没一切。
低配情绪,停止内耗,是每个人的生存基本功。
写在最后:
作家马德说过一句话: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
最美好的生活,不是一个速度不断加快的生活,而是速度在加快跟缓慢之间有平衡感的生活。
只有找到快与慢的平衡,才能探索出自己人生的节奏。
人到成年,历尽世间喧闹浮华,才明白克制欲望,回归低配生活的可贵。
低配物质,让心灵富足,少些挂碍,多些轻松和惬意。
降低目标,活得张弛有度,少些包袱,多些淡泊和明静。
低配圈子,提升自身价值,少些纷杂,多些舒心与美好。
远离内耗,内心丰盈,少些忧虑,多些生活从容与自在。
点个在看,在漫漫人生路中,愿你我都能不为物质而忧虑,不为目标而奔命,不为社交而为难,不被情绪所牵绊。
▼想看更多优质文章,欢迎翻阅往期佳作
作者简介:雅香富书专栏作者,富小书的人,文字爱好者。用指尖传递人间温情,以文字滋养心灵,写好他人故事,过好平凡生活,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你若喜欢,为富小书点个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