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投稿方式→北京日报《小苗》征稿了!期待你的文字——


今天小苗周刊为大家分享京源学校初一(6)班侯思成同学的作品:《“野孩子”的故事》——

在我漂亮的水族箱旁,有一只朴素的玻璃鱼缸。那天早上,我发现有东西浮在鱼缸水面上,定睛一看,是“野孩子”。它死了,浑浊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好像在诉说着它的委屈。

“野孩子”是半年前来到我家的。六年级下学期,我养了一只角蛙,有瓶盖大小,为了养好它,我网购了二十条麦穗鱼作为它的食物。但收到快递时,麦穗鱼大都死掉了,只剩下一条还在浑水中上蹿下跳。因为这条鱼太大,喂不了角蛙,我只好把它放在一个瓶子里暂时养着,没想到它在小小的瓶子里,竟顽强地活了下来。

六月份,我又迷上了养鱼。在我的央求下,妈妈送给我一个水族箱,我去花鸟鱼虫市场买回了五颜六色的斑马鱼、大尾巴的孔雀鱼,甚至还有一只会鼓起来的淡水刺豚。我顺便把这条麦穗鱼也放进了水族箱。和其他漂亮的观赏鱼相比,它淡灰色的身子在五彩斑斓的鱼群中总有一丝不和谐,于是我给它取名“野孩子”。

过了几周,我又引进了一个新品种——红绿灯,这种小鱼背部是黑色,中间有一条蓝绿的线,肚子是红色,非常漂亮。但是没过多久,红绿灯的数量就逐渐减少,但却不见它们的尸体。

有一次,我在欣赏水族箱时发现,“野孩子”好像在嚼着什么东西,虽然已经发白,但还能看见浅浅的红色、绿色。我生气极了:原来杀鱼凶手是“野孩子”!果然是一条野鱼,竟然还攻击我花高价买来的鱼!于是,我想把“野孩子”扔了,妈妈却说,“也可能是红绿灯已经死了,‘野孩子’才吃的呀!”我觉得有道理,暂时放弃了扔它的想法,但自此以后,我对“野孩子”多了几分戒备和厌恶。

又过了好几个月,我买了几条孔雀鱼,它们有着扇子一样的尾巴,而且听说它们可以生小孔雀鱼,我下定决心要好好把它们养大。但是第二天孔雀鱼就少了两条,而且我总看见“野孩子”追逐这些“新人”,好像想咬它们的尾巴。我想起上次的“红绿灯事件”,于是赶紧把“野孩子”捞出了水族箱,把它和喂龟的金鱼放在一起。

“咦,孔雀鱼怎么又死了?”第二天早上,我惊讶地发现在没有“野孩子”的情况下,孔雀鱼又死了一条。而且,由于死鱼的尸体没被及时清理,水族箱里的水慢慢变浑浊了。原来妈妈说得对,是我错怪了“野孩子”。但我觉得它生命力顽强,也就没有及时把它放回水族箱。

再后来,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我感到十分愧疚,是我的歧视、武断和偏见,害死了这条鲜活的小生命。我在网上查阅麦穗鱼的资料:麦穗鱼因为繁殖力、生命力强,常被当作饲料鱼。它们性情温和,不攻击其他鱼类,仅以小虫、水草及尸体为食,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原来,我不仅错怪了“野孩子”,还忽视了它为鱼缸的生态平衡做出的贡献。

我很想念我的“野孩子”,那条其貌不扬、欢快地游来游去的小野鱼。
(指导教师 王焱 )
本期《小苗》全部作品→万物生灵
来源:北京日报小苗

监制:张力
编辑:车社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