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不少中小学生收到了学校推荐的阅读书单,图书馆迎来一波借阅潮。然而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调查发现,因年龄限制,比如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或者刚上初中的学生,因为年龄不满13周岁,无法在图书馆借阅到自己想看的书。很多家长呼吁,图书馆不该设置单纯的年龄门槛,拦住孩子们阅读的热情。
观察
图书馆有书,儿童自己没法借
“开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3周岁的读者开放,少年儿童馆接待15周岁及以下少年儿童”,是国家图书馆自2013年起设立的借阅政策。根据预约须知,少年儿童可由监护人代为预约并陪同进入少儿馆。
政策实施10年,小读者的借书体验怎么样?上周六,记者到国图少儿馆,一推门便是人声鼎沸:绘声绘色的讲述声、孩子的哭喊声、家长的安抚声混在一起,置身其中,每个人说话的声音也不自觉地高了起来。
楼梯口“请上二楼”的贴纸下面是一行小字“建议6岁以上”。爬上二楼,环境明显安静了不少,一群大孩子坐在桌前,静静翻阅着手中的书,但也有不少在一楼找不到位置的家长带着孩子在这里轻声讲绘本。
位于少儿馆隔壁的开架借阅区,分贝明显降低了不少。大门口,记者遇到了六年级学生梓涵,她手里握着一张书单,坐在椅子上安静等候。“我在等妈妈帮我借书。”梓涵说,由于自己年龄未满13岁,进不去开架借阅区,学校要求看的书又在少儿馆借不到,只能让家长代为借书。
随后,记者在国图搜索系统中发现,很多学校“书单推荐”的书籍都被排除在了少儿馆之外。比如大兴区教委在其微信公众号上为小学生列出的寒假书单中,五年级推荐书目《渡过雪原》、六年级推荐书目《给孩子读经典》等多本书在少儿馆中未找到,藏于该馆其他库中;北京市教委曾在其微信公众平台上推荐的中小学生必读书单中,四年级必读经典书目《青鸟》《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也未入藏少儿馆。
在首都图书馆,“13岁”也是少儿馆和本馆的一道门槛。部分家长看来,这是挡在孩子面前的一道“鸿沟”。最近,市民裴女士发现,以前还挺爱去图书馆看书的儿子,对图书馆不感兴趣了。“我一问才知道,他觉得自己12岁了,已经长大了,不愿意跟七八岁的小孩儿挤在少儿馆看书,可公共借阅区又进不去,挺尴尬。”
观察二
书店设年龄分区,但无“硬隔离”
与图书馆设置的年龄“硬隔离”不同,记者趁着周末走访多家书店和书吧发现,这里会按照书籍内容类型和适读年龄划分书架摆放区域,但由于没有年龄准入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取阅,因此颇受小读者欢迎。
周末,王府井书店里小读者扎堆儿。书店3层的童书区,五颜六色、内容丰富的图书摆满书架。区域外,所有书架的书籍都可以供小读者随意取阅。记者注意到,一些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捧着书,站在书架旁或者找一块空地坐着阅读。他们手里的书籍内容很丰富,有些人喜欢《明朝那些事儿》《世界地理未解之谜》等书籍,有的学生对《乌合之众》《非暴力沟通》等书籍爱不释手。一位小读者说:“不喜欢坐在童书区,小孩子有点吵,不认识字需要爸爸妈妈读给他们听。我喜欢安静阅读,但是图书馆里借不到我想看的书,只能在书店里看。”
北京图书大厦的情况类似。书店二层的“畅销”书架上,摆放着当下热门的小说等文学作品,吸引了很多小学生模样的读者翻阅。
在一个角落的书架旁,一位扎着马尾的小女孩捧着一本厚厚的小说仔细翻阅,身旁还放着一瓶水和零食。她说,自己今年12岁,读小学六年级,热衷于看科幻小说。“前段时间我看了《流浪地球2》,觉得冒险和科幻的故事特别有趣,就想去图书馆借原著看看。但管理员说,少儿馆的《流浪地球》是绘本,‘大人馆’有原著,我因为年纪不够,所以不能进。所以我干脆来书店看,一下午看了将近三分之一。就是这里的环境不太好,没地方坐,偶尔自己也会挡道儿。”
记者观察发现,书店里的“大孩子”大多钟情于悬疑和科幻类小说,有趣可爱的绘本几乎吸引不了他们的关注。一位小读者说:“你看,书店里最受欢迎的几本书是《三体》《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可是我在国图的少儿馆里根本借不到这些书。能借到的绘本,对于我而言有点幼稚。”
另外,西西弗书店、钟书阁、PAGE ONE书店等开在各大购物广场的书吧,也成为小读者的课后阅读空间。“周末一座难求。”市民李女士说,“孩子今年上小学5年级,不喜欢去少儿图书馆借书,就喜欢去书吧。主要是因为这里书籍选择种类多,能看到一些‘大人书’。”
建议
年龄不应“卡”住儿童阅
中国儿童中心家长服务智库专家、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育艺术研究所副教授陈苗苗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阅读偏好和习惯都有了质的变化,这就给以图书馆为首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带来了挑战。简单地以年龄当门槛,限定儿童进入阅览室或借阅室的方式显然不合适。
“如今,儿童阅读跟社会流行文化接壤很快,孩子们越来越多地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对书籍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陈苗苗举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幻片被观众喜爱,这种变化反映在儿童喜爱阅读的书单中,不光有大家熟知的《海底两万里》《银河帝国》,还有各种科幻片原著,甚至是霍金的《时间简史》,小读者都想找来读一读。但是少儿图书馆有时却没有跟上潮流,及时增添这些书目。
由于长期从事儿童教育研究,陈苗苗格外注重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和需求引导。她以自家孩子举例:“我家大宝上五年级,正处于求知欲非常旺盛的阶段。通过观察她,我逐渐意识到,孩子的阅读偏好,早已经跨越了年龄的界限,变得多元和广泛。比如她会提出想看心理学相关的书籍。而且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对阅读的需求也变得更有自主性。”
记者在首都图书馆随机采访了15位读者,其中11名读者认为应该秉持开放性,通过增加少儿馆书目种类或降低年龄准入门槛,适当放开儿童借阅限制。4名读者持“中立”态度。张先生就提出,“儿童自制力不成熟,难免在图书馆喧哗吵闹,如果允许年龄较小的孩子进入公共阅读区,会不会影响到其他人?”
陈苗苗认为,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教育机构,肩负着引导阅读、服务阅读的职责,无论老幼。然而,公共设施开放程度越高,面对的管理挑战越大。她建议,图书馆可以紧密调研当下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需求,在少儿馆增选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书籍。
“按照年龄划分阅读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儿童阅读的发展规律。但如果简单地以‘13岁’作为分水岭,则有失合理性。”陈苗苗说,尤其是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讲,13岁可能只是一个年龄符号,阅读资源配置则更要在满足需求和引导成长之间加以平衡。“一刀切地谢绝儿童进入,可能会误伤小读者的阅读热情。”
她给出建议,图书馆可以细化年龄区间,比如增设13至17岁的青少年馆,对阅读资源进行更细致的划分。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为每个年龄段的读者划分阅读区域,同时增配工作人员对儿童进行秩序引导。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 牛伟坤 方非;实习记者 何蕊【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张力
编辑:车社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