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可能有很多人都没注意到,最近有两部耽改剧上了,一部《君子盟》,一部《光·渊》。
前者已经播完了也没什么动静,后者虽然有点声响,但也是嘲讽为主,比如流传的这张图。
这两部剧某种意义上就代表了目前耽改剧市场的尴尬,一方面是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空降,都毫无宣传,这背后所对应的便是一直悬在耽改题材上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也就是审查,所以不少人说这些剧是被突然“抬”上来的,其实并不太确切,它们更像是一张张纸,被揉到面目模糊之后,随机“丢”出来的。
然后另一方面,这两部剧的质量是更关键的内因,即使抛开上述外因,它们也是有很大问题的。
我们今天对前者自然没有办法过多展开,更多会和大家聊聊后者。
对于这两部剧,现在大家明显不太能嗑起来了,但另一个矛盾的地方是:大家真的不再热衷于嗑CP了吗?明明也不是,去年的少爷和我组合,最新的《狂飙》里,大家就嗑得热烈,而那些作品本身与耽改并不沾边,足见大家热情仍在。
那这是为什么呢?
在具体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个背景前提,就是社会风向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初的爆款耽改剧《上瘾》、《陈情令》、《山河令》等,把耽改的风潮从圈地自萌,引入了更大众的视野里,也就是让嗑男男CP这件事,白热化为一场现象级的狂欢,时至如今,各种剧集尤其耽改剧,已经很难只满足于原著粉,要面对更泛化的群体的审视,而这也让CP感这一模糊的形容,变得更难以塑造,更难以满足众口,换句话来说,要求会更严苛。
在这个前提之上,我们发现这两部新耽改剧有着很明显的缺憾,下文也将以相对成功的耽改剧为例,进行对比分析,以试图解答上面那个问题。当然了,答案肯定不止于这些,但至少也应该先看到这些吧。
为什么嗑不到了?
这两部剧的CP之所以嗑不起来,关乎两个挺大的问题,一个是故事线与情感线的融合问题,一个是人设与演员的匹配问题。
先说前者,《陈情令》算是正面例子,基本依托于原著小说的架构,世界观的搭建也坚实,把双男主的情感线和成长线融入跌宕起伏的阴谋恩怨之中,他们的相识,相交和离散,都与时局的动乱紧密贴合,少有刻意。
就比如剧中有一首《忘羡》曲,曾被蓝忘机用以安慰山洞里受重伤的魏无羡,在魏无羡意外失踪十六年复出后,魏再次见到蓝,而不愿暴露身份去相认,只在夜晚默默吹起了这一曲,被蓝听到,作为被认出的依据之一。
后面魏问蓝是如何认出自己的,蓝回答的就是“你自己告诉我的”。
这一首简单的曲子成为了佐证他们心意相通、宿命相连的一颗糖,可以反复循迹回味,挺妙。
反观《君子盟》,同样作为古装耽改剧,但悬疑元素和情感构筑都没有落实好,为了让布衣平民张屏(宋威龙饰)与礼部侍郎兰珏(井柏然饰)并肩查案、促进感情,剧基本舍弃了现实逻辑,说白了就是“为甜而甜”。
比如在第二个案件里,张屏找到了一些破案思路,和兰珏熟识的上级礼部尚书有关,就直接跑到礼部尚书孙女面前,问她与案情的关系,而她也居然也毫无顾忌,告诉了张屏自己与案件死者的恩怨,还包括被轮奸这样的内容,只为让张屏牵扯其中,最终和兰珏搭伙。
这不仅消解了探案的严肃性,更让张屏和兰珏的互动、发展显得生硬。
而看似着墨不少的情感线也没好到哪去,缺乏自然的细节铺垫,只有大量属于“生拉硬拽”的独处,比如他们俩都很文弱,却支开了所有武将,只为一起深入洞穴寻找线索;
佐证彼此的生情,基本就是一个被绑架了,一个舍命去救,然后再换过来,这种办法用一次可以,用多了只显偷懒和无趣。
另一部《光·渊》比较讨巧,主线剧情大致不改,但也存在“为甜而甜”,在只交代了双男主是童年旧识、没有足够的情感铺垫的前提下,就让骆为昭(付辛博饰)突然在对话中近距离按裴溯(张新成饰)的头、按住裴溯倒咖啡的手,不让他喝,强行亲密。
这或许可供原著迷理解,因为早已在原著中熟识二人关系和秉性,但对于看剧的观众而言,放在一部剧里,它需要提供更合理的铺垫和动因,否则只显刻意,也自然磕不起来。
另一个是人设与演员的匹配问题。
回到开头举出的《狂飙》和“少爷和我”的例子,这两部作品明明与“耽美”这个概念没有任何关联,为什么大家还是会自发地磕出很多隐藏CP。
因为大家与其说是在磕人,不如说是在磕剧情中的人设。
所以在《狂飙》里高启强可以和高启盛被放在一起磕,也可以和安欣一起磕,而安欣也可以和李响被放在一起磕。
在人物形象足够丰满的前提下,大家都是在这几对CP里拎出来了一部分的人设进行组合匹配,直男弟控高启强和病娇弟弟高启盛,一强硬一阴柔的互补对冲;温柔正直的李响和同样正直而执拗的安欣,有共遁黑暗的相惜情谊。
换句话说,只要是人设与人贴合了,那大家自然就可以对理想中的CP随意组合。
这其实就是《君子盟》和《光·渊》这两部耽改剧具有的共同问题——人设与演员(人)不贴合的问题。
耽改剧与普通的剧是不同的,它是以耽美小说为基础,而耽美小说更是以人设作为最重要的前提,往往一本书连剧情还没构想好,在文章的简介里就已经列好了两个主角的人设。
人物才是耽美最重要的元素,人设才是能让受众磕起来的最重要诱因。
那么当小说被改编成耽改剧的时候,在人物方面就面临着一个问题:演员如何做到与人设的贴合。
当演员无法做到与人设的贴合时,这两个人的CP感在基础上就被破坏了。
就比如《君子盟》里的张屏本是一个愣头青的人设,因他的冲动误闯进权贵的局,在这个局里他始终被兰珏耍得团团转,正是通过他面对兰珏时的无奈和不忿与兰珏的轻巧和随性让观众会心一笑,从而产生情感的张力。
但宋威龙却把愣头青演成了一个莽夫,他以一介平民的身份闯入一群高官的生死局,不仅没有谨小慎微,反而冷言相对;面对着好友的指责,他把抱歉演成了嘟嘴卖萌。这样没有层次的表演只是让张屏的人设浮于表面的不讨喜形象,完全被兰珏的人设魅力压制住,两者根本无法在势均力敌的基础上产生情感的张力。
而《光·渊》中的人设甚至是被网友诟病的最大问题,甫一播出,张新成的造型就被众人恶搞,有说是叔姨恋,有说是小妈文学,众说纷纭。
妆造的问题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但除此之外还有张新成自身的问题,《光·渊》里他本是性格偏执冷血,纨绔不羁的形象,纨绔不羁是他的表象,借此来隐藏住他的偏执冷血。然后在骆为昭的慢慢深入里发现他的这一面,从而两人产生了宿命上的关联。
但张新成的表演明显撑不起这个形象,他太用力地去表现自己想要隐藏偏执冷血这件事了,他的每一次微笑都仿佛在透露自己有一个秘密,这样表面的呈现很难让裴溯和骆为昭产生更多情感上层层递进的互动。
我们究竟在嗑什么?
其实单拎出来讲这两部剧没什么好讲的,因为耽改剧前些年有过不少,甚至有不少是大热作者的大热文,但依旧消失的风平浪静,能够火起来的也只是那两三部而已。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对这两部剧进行分析,因为最后我们想说的是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整个社会氛围与大众心态的改变——
为什么我们大家爱磕CP,甚至已经成了一种社会风潮?
这个答案说简单也简单,磕CP其实是在磕一种理想的爱情状态。
我近些年刷豆瓣和微博感受到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爱情和生活依旧是社交平台的主流,但围绕着爱情和生活的主题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比如豆瓣劝分组在这两年兴起,在情人节与“5·20”这些日子甚至频上热搜,大家秉持着“劝分不劝和”的理念对每一个来吐槽的人提出警醒;再近期,就是对上野千鹤子的访谈中三位北大女生因为“娇妻”思维被群嘲。
就连蒙淇淇,也从以前晒与老公恩爱日常的“娇妻文学”转移到了现在揭露老公“渣”的一面,是事实还是引流我不知道,是事实的话说明蒙淇淇不再沉浸于“娇妻”思维,是引流的话说明大众的期待值开始往这方面发生了变化。不管怎么说,这个社会确实是变了。
大家的爱情观念普遍开始转变,一方面是对爱情的不信任开始浮现,另一方面是在爱情中的独立性与个人主义开始兴起。
磕CP刚好同时满足了这两面的需求,从在耽改剧或小甜剧中磕官配到现在的混搭,我们其实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性和主动权,B站上爆火的一对是把伏地魔和林黛玉拉到一起做一个CP剪辑,在“CP可以偏门但不可以邪门”的调侃下是对我们自由选择的一种肯定。
而我们在磕的过程中势必会做一部分的情感投射,毕竟所谓的“带感”“好磕”这些评价其实都在标识着我们的喜欢,而喜欢就是一种潜意识的代入和认同。
因此在普遍不信任爱情的时代,磕CP的行为可以为我们带来一定的精神滋养。在我们自己创作的CP里两个人愿意为彼此奉献和牺牲的感情成了我们缺失的替代,也成为我们想要的却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爱情生活的补偿。
但独立性和个体主义的兴起反而让大家开始了独立创作,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皓史成双、少爷与我等这些野生CP大量出现,与此相反的则是《光渊》和《君子盟》的群嘲与无人问津,因为大家对这些强制性的工业喂糖已经不感兴趣了。
这其实也是对耽改剧的一个警醒,不要单纯的以为只要选择一个有着庞大粉丝基础的小说IP,再选择两个男演员就可以随意地复制《山河令》与《陈情令》的成功。
时代变了,如果我们的创作者不想着如何进步,只是一味的复制之前的模式,这样的惫懒造成的危害其实要比“禁耽”还要大,毕竟纵然它解禁了,你看,也没人看了。
音乐/
配图/网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