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和南京大学共同主办、江苏省欧美同学会协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谱写留学报国新时代华章”主题论坛在南京隆重举行。当日下午,作为四场分论坛之一的留学报国与文化自信自强论坛,邀请了来自政治、历史、艺术等领域的9位留学人员代表结合自身领域作了生动分享。论坛由欧美同学会理事、东南亚和南亚分会副会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刘星主持。下面,我们来一起看嘉宾的精彩分享。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看到了中国在传播方面的巨大进步,当然也感受到了在融媒体环境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今天很多嘉宾都提到,未来我们要更好地去构筑中国传播的世界语,这个“语”可能不光是语言,更要有方式,更要有方法。我相信留学人员、海归人员能够在中间更好地发挥作用。当春日和雨水相聚,催生了许多历史长河中不朽的名篇;当欧美同学会和南京大学相遇,催生的是今天的交流和碰撞;当留学报国和文化自信相遇,我想它激发的应该是每一位海归学长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推动文化自立自强,贡献自己力量和智慧的激情和使命,在这个万物待发的美好春日,让我们不负春光,不负时代携手前进。
我们强调中华民族拥有社会主义的自信,也就是“四个自信”,其实可以再加一个“历史自信”,这种精神的底气和力量其实就是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一个基本精神基础。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创造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让社会主义屹立在东方,这是第二个基础。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确实要扎根中国大地,我认为研究的起点要放在中国的政治和治理实践上,研究的视野要放在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做人民的学问,然后去服务好民族复兴,服务好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和整个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
人生中的很多坚持都需要咬牙挺住,在求学的道路上,在科研的道路上,都会有过动摇和挣扎,就像你扎在实验室里,仿佛进入了一个长长的隧道,周围漆黑一片,只有前面出口微弱的光。钱学森曾经说过: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
有一部分留学归国人员在选择工作时,希望自己被聚光,国家政策红利的光,地方招聘人才的光,大城市的光,大厂的光……他们似乎更在意外在的资源,很少去体察内心精神的力量。当然,知识确实可以变现,但如果把知识和个人理想一道成就一番事业,把这种福祉匀给同胞,匀给世人,甚至匀给子孙后代,和财富相比,这种高贵经得起时间检验,甚至经得起历史检验。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区别于以往时代与社会的任何文明形态,这为国际传播的理论赋能实践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在全球传播深度平台化的时代,做好国际传播工作需要以“平台世界主义”为认识论,明晰相关挑战与困局,推动新一轮“平台出海”,以“数字华流”赋能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更具规模效应的平台出海矩阵,与已有的机构媒体共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这将开创中国国际传播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当我们用极大的热情去拥抱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时,需要我们坚守住我们的文化个性,同时也需要我们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是文化自信的展示与表达,也是我们能够主动融入一个文化多元化世界的保证。世界在改变我们,世界也因我们而改变,改变的结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拥有的世界将因之而变得更加美丽。分享三部作品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一部是跨界融合艺术剧场《东去西来》,这是通过东西搭配体现文化融合的代表作;音乐会《丝路之乐·唐韵回响》,它是把中国的古谱翻译成乐音,用活态化的方式展现唐韵;大型音舞诗画《木卡姆印象》,是维吾尔族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的舞台演绎。
来源 :《留学生》杂志
今日文章推荐:

 ↓分享↓点赞↓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