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大概率会在2025年春夏季结束。
很多欧美智库和国内专家认为,俄乌战争可能于今年结束,理由是双方都已精疲力竭,再打下去也捞不到什么好处。很遗憾,这种观点只看到了第一层。实际上预判俄乌战争走势,至少要考虑五层因素。
第一层
持久战对俄乌双方的负面冲击
从经济上来说,持久战对俄罗斯没什么好处。
俄罗斯外贸数据走势:
去年开战以来,西方对俄罗斯发动一系列经济制裁,但现在来看效果不及预期。虽然欧洲和俄罗斯的贸易额萎缩了近一半,但中俄贸易却大幅增长,从2021年的1400亿美元上升至2022年的1900亿美元,再加上印度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整体来看去年俄罗斯的贸易总额受冲击有限,外贸顺差不降反增。
不过西方对俄制裁有滞后效应,欧盟直到去年下半年才大幅削减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另一方面,随着国际油价下跌,叠加西方对俄能源“限价令”的出台,预计2023年俄罗斯外贸规模会明显下降,在量价齐跌的影响下俄罗斯能源收入可能会比去年下降45%,财政收入则比去年下降23%,这使其财政压力明显加大。
2022年俄罗斯财政收入28万亿卢布,由于油气收入下降,预计2023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下降至22万亿卢布。虽然财政虽然在下降,但财政支出却在上升。在经过进一步动员后,俄罗斯在乌克兰投入了50多万兵力,武器维护、弹药供应、人员经费都需要花钱,俄罗斯每天的战争经费大概300亿卢布,一年下来就是十万亿卢布的战争开支。2021年俄罗斯财政支出仅24万亿卢布,2022年却飙升至31万亿卢布,多出来的部分主要是战争花销。俗话说战争打的就是钱,这话是真理!
假如战争一直打下去,预计2023年俄罗斯财政开支将达到35万亿卢布,财政收入仅为22万亿卢布,将产生13万亿卢布的财政赤字,这将是俄罗斯建国以来最高的赤字水平。为了解决这一财政缺口,俄罗斯可能会采取如下几种办法。
一、增加税费。主要是提高油气企业税率,并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上缴资本利得,没收部分寡头财产。不过这部分增收空间较小,每年仅能增加2万亿卢布的财政收入。
二、出售国家财富基金。俄罗斯在战前储备了价值5000亿美元的外汇资产,其中3000亿被欧美冻结,剩下的2000亿主要是黄金和人民币,大约相当于14万亿卢布。由于俄罗斯外贸暂时还有顺差,因此它可能把大部分外汇资产都用于补充财政。
三、发行国债。在西方的限制下,俄罗斯无法发外债。因此它只能通过对内发行国债的方式来筹措资金。当前俄罗斯国债余额26万亿卢布,仅占GDP20%,看似有很充足的加杠杆空间。不过在经历了长达8年的制裁后,俄罗斯老百姓普遍很穷,存款非常少,俄罗斯居民储蓄总额仅30万亿卢布。即便俄罗斯老百姓把所有存款都拿来买国债,其认购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仅靠市场化手段发债的话,2023年俄罗斯举债空间仅3万亿卢布。
这意味着俄罗斯财政仅够再打一年,如果之后它还想继续撑下去的话,可能得走向货币超发的道路,通过央行认购国债来为政府筹资。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央行每年需要吃进5万亿卢布的国债才能勉强维持财政平衡。历史上通过印钞来维持战争的案例很多,但无一例外都会引起通胀。最惨痛的案例莫过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政权,靠“金圆券”来筹措战争经费,结果却导致国统区物价飞涨,百姓的财富被洗劫一空,最后反而加速国民党统治瓦解。如果俄罗斯想靠印钞来维持战争,就得考虑通胀的代价,毕竟现阶段俄罗斯通胀已经达到两位数,再高可就没那么容易控制了。
从军事的角度来说,持久战对俄罗斯同样没好处。
美国挑起俄乌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破坏欧俄合作,随着战争持续,欧俄关系日益恶化,美国当然要继续对乌克兰提供武器支持。去年12月,美国国会一口气给乌克兰提供了450亿美金的军事援助,欧盟也对乌克兰提供了180亿欧元的贷款,西方的钱和武器正源源不断流入乌克兰。
对乌克兰来说,有三款武器能够改变战局。
德国“豹-2”主战坦克:
 一个是“豹-2”主战坦克,这款坦克在冷战期间专门被设计用于对付苏联,凭借德国强大的发动机和铸炮技术,性能强劲。更关键的是,欧洲有2000多辆“豹-2”,只需给乌克兰提供400辆,就能扭转战局。在集群作战的时候,坦克可以通过高速冲锋轻易撕裂对手防线。
美国“F-16”战机:
俄乌战争持续一年来,俄罗斯一直牢牢掌握制空权,只不过由于电子战能力太弱,无法压制乌军雷达系统,俄空天军很难对乌军纵深目标进行大范围轰炸。为了改变乌克兰被动局面,西方内部在讨论向乌军提供战斗机的事宜。最适合乌克兰使用的莫过于美国“F-16”战机,这款战机在历次中东战争大放异彩,对苏式战机保持较高胜率。当挂载“AIM-120”空空导弹的时候,其可进行超视距作战。西方拥有上千架“F-16”战机,如果给乌克兰提供200架,再辅以飞行员培训和地面维修系统,乌克兰就具备跟俄罗斯争夺制空权的能力。在搭载精确制导炸弹的情况下,乌空军甚至能对克里米亚大桥等重要目标发动远距离奔袭。
美国“ATACMS”陆军战术导弹系统:
去年7月,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海马斯”火箭炮系统,从纸面数据来看,这款火箭炮平淡无奇,射程仅70公里。相比之下俄罗斯的“龙卷风”火箭炮射程90公里,威力巨大。然而在战场上,“海马斯”却可以轻易压制住“龙卷风”,成为乌军改变战场走势的利器。原因在于“海马斯”发射的火箭弹具备卫星制导能力,精度可达到1米,可以说指哪打哪。在西方情报和无人机侦查的支持下,乌军利用“海马斯”摧毁了一座座俄军弹药库,使俄军被迫将弹药库后移,补给线被大大拉长。相比之下俄罗斯的“龙卷风”火箭炮命中精度200米,面对分散作战的乌军作用有限。未来来看,如果美国向乌克兰提供射程300公里的“ATACMS”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俄占区都将进入乌军火力覆盖范围。
在这三者中,“豹-2”是战术进攻性武器,“F-16”和“ATACMS”是战略进攻性武器,如果有一天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后两款武器中的任意一款,就说明乌克兰离发动战略反攻不远了。
英法联合研制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
假如美国没有提供“ATACMS” 陆军战术导弹系统,乌克兰可能会用英国给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作为代替,这款导弹射程达250公里,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可自动识别目标,精度非常高。由于具备超低空突防能力,能降低被雷达探测到的概率,隐身性较好。如果被装备到乌克兰的战机上,可用于摧毁弹药库、桥梁、指挥所等重点目标。不过缺点在于数量较小,价格昂贵,只能省着用。此外,如果乌克兰能获得“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A-10”攻击机等武器,也能对俄军装甲部队造成很大威胁。
预计乌军下一轮反攻重点是扎波罗热州南部,以切断俄军交通线: 
当前俄乌主要分两大战场,一个是东部的顿巴斯战场,另一个是南部的赫尔松-扎波罗热战场。南部战场离俄罗斯本土较远,人口稀少,补给困难。而且这片区域以平原为主,易攻难守。
如果乌克兰获得足够多的西方重武器,可能会在今年春夏季筹划发动新一轮反攻,进攻地点可能是扎波罗热州南部,这里有两个交通枢纽城市,一个是梅利托波尔,另一个是别尔江斯克。假如乌克兰能攻占二者之一,就能切断南线俄军补给线,届时当地俄军只能考虑撤退到克里米亚。
持久战对俄罗斯外交领域同样有负面冲击。
俄乌开战之初,德法等欧洲大国曾尝试对俄绥靖,不愿意给乌克兰提供太多支持。但随着俄军越显颓势,德法对俄越来越强硬,德国完全停止从俄罗斯采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另一方面,传统的中立国,比如芬兰、瑞典等,都在借此机会加入北约,预计其可以在今年8月前完成这一目标,圣彼得堡将直接处于北约兵峰之下。
俄罗斯搭建的“集安组织”趋于瓦解:
不仅如此,俄罗斯跟传统盟友的关系也在倒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一手搭建了集安组织,成员国包括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白俄罗斯等,这是俄罗斯宝贵的外交成果。但如今集安组织趋于瓦解,哈萨克斯坦改“总统制”为“议会制”,主动疏远与俄罗斯距离。亚美尼亚则反对集安组织在本国举行联合军演,在外交上也有倒向美国的趋势。大部分前苏联成员国都不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因为它们害怕俄罗斯对自己来这么一手。未来来看,如果俄乌战争继续拖下去,俄罗斯在外交领域会越来越被动。
对乌克兰来说,持久战的压力同样很大。
在西方的援助下,乌克兰并不缺钱,它每个月可以获得50亿美元的财政援助,乌克兰本身的财税收入仅有30亿美元。对乌克兰政府来说,战争爆发后收入反而变多了。
二战前日本和2023年乌克兰人口结构对比:
但乌克兰的一大问题在于人口结构危机。俄乌战争是世界上第一场发生在老龄化国家之间的战争,在战前俄乌均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不仅如此,开战后由于人口外逃、土地被俄军占领等因素,乌克兰流失了一半的年轻人,这意味着乌克兰在兵力补充方面捉襟见肘。二战时期德日有70%的人口处于30岁以下,这是德日敢动员几百万军队上战场的原因。当前乌克兰仅有25%的人口处于30岁以下,按照3:1的征兵率,乌克兰极限动员人数仅160万人,这160万人是乌克兰持久战的底牌,一旦出现大量伤亡,战后乌克兰将出现严重社会危机。而且乌克兰是在本土作战,虽然补给方便,但平民也更容易伤亡,很多村庄和城镇遭到破坏,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这使其生育率进一步走低。
如果仅考虑第一层,也就是俄罗斯的财政和军事压力,以及乌克兰人口危机,似乎能得出一个结论:俄乌战争会在2023年结束,因为双方都打不动了。真的是这样吗?
第二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