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综合征,病因包括疾病因素、生活压力、情感因素等,以持续心境低落、行为及认知异常等主要病症。患病率、复发率、自杀率居高不下,难以治愈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了沉重负担。
目前,全球至少有3.1亿名抑郁症患者遭受抑郁症折磨,抑郁症的自杀率高达15%,被称为“头号心理杀手”。每年有近100万人自杀,其中近一半是抑郁症。
在中国,3.2%的人患有抑郁症,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目前我国抑郁症的识别率仅有30%,就医率不到10%。而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因为女性内分泌变化大,经期、产后、更年期都易患上抑郁症。
一、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及病因
如果你有下图中以下症状,并持续2周以上,请及时到正规三甲医院心理科进行心理评估就医!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目前大部分患者发病是因为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低于正常范围。
以上描述是典型的“三低”症状。抑郁症的产生与大脑神经递质功能低下有关,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部位,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5-HT(5-羟色胺)、DA(多巴胺)、NE(去甲肾上腺素),在正常情况下这三类神经递质均波动在正常范围之内,过低就会产生抑郁,过高则会导致狂躁。
1、5-羟色胺又叫做血清素,其功能为维持情绪稳定的作用
5-HT(5-羟色胺)偏低,人会出现焦虑、负性认知偏向(反复并多次回忆起负面的事情)、敏感、自我责怪(钻牛角尖)。
2、多巴胺作用于三个部位,前额皮质、伏隔核、纹状体
多巴胺激动前额皮质D1受体,产生认知改善、改善记忆、注意,多巴胺激动伏隔核D1受体,产生快感,多巴胺激动纹状体的D2受体,产生精神运动性操作增强。所以当DA(多巴胺)偏低时,则表现为快感缺失、兴趣减弱、语言贫乏、自闭、运动抑制。
3、去甲肾上腺素在正常波动范围内升高会激动三种受体,分别是α1受体、α2受体、β受体
①激动α1受体,会令人体清醒,
②激动α2受体时会产生记忆力、注意力、精神运动性的认知改善。
③激动β受体时,则会产生抗抑郁的作用(一些忧郁情绪正是因为NE激动β受体不足而引起)。
NE(去甲肾上腺素)偏低则表现为精力不足、记忆力变差、意力不进中、疲惫、嗜睡、思维迟钝。
二、抑郁症传统治疗方法
令人失望的是,十年间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故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
三、干细胞为抑郁症治疗带来新希望
近年来,干细胞在治疗脑瘫、脊髓损伤、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中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证实干细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修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为利用干细胞治疗抑郁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潜能特性,为很多不可治愈的神经性疾病带来了新的方法。抑郁症的病理机制是颅内海马的萎缩,体积明显减小,因此输入干细胞的疗效,缘于干细胞再生出新的海马细胞,干细胞治疗抑郁症疗效明确,干细胞使每个适合的患者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四、干细胞治疗抑郁症相关案例
临床科研人员将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联合氟西汀治疗。
结果分析:8周后随访,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下降,观察组HAMD分数为7.01±1.03,抑郁症状消失,情绪恢复正常。
【注】HAMD量表评分:(1)痊愈:HAMD<8分,症状消失,情绪恢复正常;(2)显效:HAMD评分8~10分,主要症状明显好转,情绪基本稳定;(3)有效: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0~18分,部分症状好转,情绪稍有改善;(4)无效:HAMD评分与治疗前无差异,症状及情绪均无改善。
另外,两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显著降低,说明炎症因子水平下降;观察组的5-HT、NE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均增高,尤以BDNF增高最为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细胞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更好。
【注】BDNF可调节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分化,树突和轴突的生长及突触的形成,可当作神经可塑性的标志。
综上所述:临床研究均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调控免疫,成为包括抑郁症在内多种难愈性神经免疫疾病的潜在有效治疗方式。神经系统精神疾病的影响日趋严重,随着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治疗技术将为人类的精神健康保驾护航。
精准医疗引领健康未来
想知道更多,扫码关注公众号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