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 Lupus nephritis,LN)是由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引起肾脏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性损害,同时伴有明显肾脏受损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
狼疮肾炎的临床表现
狼疮性肾炎的传统治疗
目前LN的治疗都是根据肾损害、肾外损害、狼疮活动性、肾病理类型选择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仍然是狼疮肾炎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但是仍然有20%的狼疮肾炎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均无效果,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毒副作用明显,比如卵巢功能衰竭、继发感染和继发恶性肿瘤等。
MSCs具有多项免疫调节、促进造血及修复受损组织等功能,临床已将其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狼疮性肾炎的干细胞治疗机制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SCs)独特的免疫调节、多向分化、抗炎等功能,广泛用于重症免疫缺陷、遗传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且MSCs 相较其他治疗有并发症少、移植成功率高、疗效好、治疗时间短等优势。其对于狼疮性肾炎这类由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的肾损伤具有良好的效果。
狼疮患者自身抗体产生减少,免疫失衡得到纠正,可减轻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上皮、基底膜等结构以及全身血管内皮的沉积,控制慢性炎症反应,使肾组织及全身血管正常结构功能得以恢复。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
在此前,《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发布了由国内风湿免疫学领域众多专家共同完成的《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专家共识》。该共识总结,目前全球已经有1500多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接受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其中大部分患者接受的是异体MSCs移植。间充质干细胞 (MSCs) 治疗大大提高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改善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2016年至2019年,我国中央财政经费拨款支持干细胞临床研究涉及重症急性肾损伤等多种疾病,并且国家卫健委批准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随机盲态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的备案项目。
临床案例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移植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因子变化,探讨其疗效和机制。
观察对照期: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6月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症状变化:2组症状治疗后2个月,6个月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缓解例数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肾脏指标变化:治疗后治疗组24 h尿蛋白整体趋势下降对照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有所下降,但平均值比治疗组高治疗组24h蛋白尿不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6月后全缓解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SLIDAI评分:治疗组的SLIDAI评分在治疗后2月、6月,2组都明显下降,治疗组平均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④不良反应: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右大腿脓肿(MRI支持),判断主要和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及病情本身有关,与hUC-MSCs移植无关。
无论是组内比较还是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两组之间数据表明具有,证明治疗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将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应用于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逐渐得到一定证实和认可,有望作为难治性狼疮肾炎的诱导缓解治疗方法之一,为改善肾间质纤维化、保存肾功能、延缓肾衰竭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THE END
编辑:James丨干细胞之父平台发布
精准医疗引领健康未来
想知道更多,扫码关注公众号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