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知书先生
2月19日,原本是一个平静的周末。
但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突然传来,使得先生的内心久久无法平定。
24岁的杭州女孩郑灵华,已经去世了,留下的,只有一封遗书。
她的朋友@熊猫控小唯 发文证实:
“因为网暴加校园暴力,我的朋友郑灵华,她的生命永远的停在了2023年1月23日。”
可能听到这个名字你还没有想起她是谁,但是你或许记得:
去年有位粉色头发的女生,笑容灿烂地分享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却被流言蜚语袭击得遍体鳞伤。
她就是郑灵华。
2022年5月,临近毕业之际,她把头发染成了自己最喜欢的粉色,拍了漂亮的毕业写真,想给自己的青春留下一笔明媚的回忆。
6月时,她拿着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和省优秀毕业生荣誉,顺利从本科学校毕业。
7月,她被保研至著名的985高校。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她第一时间去了医院,想给病床上的爷爷分享这份喜悦。
由于爷爷视力已经模糊,所以郑灵华将录取信息一字一句地念给爷爷听,还拍照记录了下来,发布在自己的账号上。
谁也不曾想到,一条平平无奇的分享,竟然成了她无休止被谩骂的开始。
而原因,仅仅是那头粉色的长发。
有人擅自将她的照片搬运到了各个平台,一时间引来了近300万的阅读量,和2万余条的侮辱留言。
“一个研究生,把头发染得跟酒吧陪酒一样。”
“夜店舞女也有硕士文凭?”
“我以为是老头子考上了,还迎娶小姐姐,看了评论区,白高兴一趟。”
他们就这样莫名地将“陪酒女”“不正经人”“老少恋”“红毛怪”等标签,不分青红皂白地钉死在了女孩的身上。
最离谱的是,还有恶臭之人在网上叫嚣:
“去她学校发传单,发小作文,最后让她丢掉保研。”
事已至此,很明显“粉色头发”已然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他们只是在找一个看似合理化的豁口,去肆无忌惮地宣泄恶意。
于是,这群躲在阴沟里的臭虫,想方设法地抹黑她,企图将她拉进深渊。
得知女孩的不幸遭遇后,有人在网上说:“是她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
轻飘飘的一句话,掩盖了铺天盖地的恶意,把审视的视角再次投射到了女孩身上。
可他们不知道,郑灵华曾一直在积极自救。
当她知道自己被侵权后,第一时间就报了警,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这条路并不容易,因为不仅耗时间,也很耗费精力。
单是从她某平台记录的维权信息中来看,时间就从7月持续到了9月。
在这期间,她将各个平台上关于造谣、辱骂的评论,用截屏的方式保存下来取证。
更残忍的是,这些负面的攻击性评论,她在搜集、做公证、做笔录时,要反反复复地去面对。
而得知她取证起诉造谣网暴者时,那些人甚至公然挑衅:
“什么时候起诉?”
“言论自由不懂吗?”
“你放网上成天往我眼前凑,还不允许别人骂两句?”
即便如此,郑灵华依然没有轻易放弃,她还曾告诉记者:
“希望粉色头发能成为,一种抵抗网络暴力的象征。”
她是一个很有勇气的女孩,可是情绪的黑洞无形之中吞噬了所有的坚强。
10月中下旬时,研究生入学才一个月,她的抑郁症复发了。
她积极寻求了校心理咨询的帮助,并接受了药物治疗,凡是能求助的人都求助了。
学校的老师耐心疏导她,和她聊天;
同学和小伙伴都尽可能鼓励她,倾听她的想法;
还有家里人也安慰她,郑爸爸更是在她请假回家期间,天天陪着她,寸步不离。
然而她还是一点点的坠入了深渊,无法集中注意力,始终打不起精神,原本热爱的音乐和感兴趣的书都看不进去,没胃口、失眠更是常态。
后来,她好多天没和朋友联系,朋友本以为她出院后想独自清静一下,还计划着去找她,却没想到收到了她父亲的报丧电话。
然而直到现在,还是有许多人觉得被网暴的这份压力并没有那么沉重。
因为在旁观者看来,不去看,不去听,不去理会,不就可以了。
可现实哪有那么简单,她何尝不是一直在努力自救呢?
抑郁复发之后,她一直在积极对抗,保持乐观,字里行间甚至都看得出她对自己的拥抱与宽慰。
她也一度尝试卸载了所有APP,她用尽全力热爱着这个世界。
可是那些伤害,终究已经在她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即便女孩已经去世了,恶意还是没有停止。
有人说:“是真的去世了吗,还是借着去世的消息逃脱网暴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可能根本无法想象,人心居然可以阴暗到如此地步。
这时候,你再看郑灵华曾经发过的一段话,就会明白受害者很难坚持下来的原因所在了。
当那群鄙陋的人盯上你时,他们会集中且有组织性的,对你发起长期的跟踪攻击。
那个时候,不仅是你自己的生活,连同你身边的人,都会被无差别骚扰。
在黑暗无边的舆论风波里,受害者很容易就被负能量的磁场卷入谷底,失去希望。
抑郁症,便非常容易在这个时候趁机而入。
非常可惜的是,很多人对“抑郁症”依然存在误解。
“什么抑郁症,你那就是矫情!”
这是在不少留言中,能发现的论调。
而在现实生活里,就出现了家长擅自停掉孩子需要定期服用的抗抑郁药物,换成维生素片这样的事情。
因为没有设身处地的经历过,所以你可能很难想象“言语”的力量,也无法感受到他们的绝望。
看似轻飘飘的几个笔画,却往往能成为让人走上绝路的利刃。
还记得寻亲男孩刘学州吗?
当初,他只是想要找到亲生父母,结果一群“正义使者”扛着道德旗帜,不顾是非黑白,对他发起了网暴。
最后,他在海边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再翻开刘学州的账号评论区时,那些之前充斥其中的犀利负评都被删除了。
刘学州案代理律师周兆成说:
刘学州去世后,我们就在网络上提取了针对刘学州2000多条网暴言论,可以说触目惊心。‘键盘侠’并不知道,就在他们狂敲键盘的时候,一个少年却被压垮。
你以为那些人会就此收手吗?当然没有!
这一次,他们的攻击目标又换成了,刘学州的舅妈柴女士。
就在前几天,柴女士起诉两名网络大V“网暴刘学州”案才首次开庭。
距离刘学州自杀去世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是柴女士一直没有放弃,想给孩子讨一个公道。
然而,网暴者再次围攻起来,造谣刘学州的死跟柴女士有关系,利用孩子,为了骗钱。
各种诅咒谩骂甚至上升到了柴女士的亲人和孩子,柴女士后来也查出患有中度抑郁。
环环相扣的谣言、网暴,使得受害者退无可退,避无可避。
他们真的不是情绪太敏感,也不是矫情,而是一直在黑暗的漩涡里挣扎,努力对抗着四面八方袭来的语言刀子的鞭笞。
可作为旁观者,我们真的就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吗?
听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只是幸运的他们,而他们是不幸的我们。”
简单来说,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被攻击的靶子。
所以,面对网暴,我们首先要保持足够的理智。
一定不能“跟风黑”,不要随意地在键盘上敲下攻击别人的话。
更重要的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我们不要沉默,别让受害者孤立无援。
要知道,可能我们每一次的发声,都是在将受害者拉回光明的地方,让他们更有勇气跨越那道深渊。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不要再低估、忽视抑郁症的结果了。
也许正常人难以体会到抑郁症患者的感受,但至少应该做到不指责、不蔑视他们。
并且,不要灌输类似于“你别想那么多”这样无关痛痒的话,更不要用“你就是想不开”这样的话去否认他的痛苦情绪。
可能我们无法真正起到治愈的作用,但至少不要让别人承受更大的痛苦。
点亮“在看”,希望所有参与网暴的人都得到应有的惩罚,也希望大家对抑郁症群体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更希望我们能拥有一片干净的网络空间,不会有人再成为受害者。
- END -
* 作者:知书先生,有品,有趣,有料,有态度。本文系知书先生原创,转载请标明来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