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094 篇文章
本文图片均来自Pixabay、Pexels、微信公众号平台。
作者:戴亚楠,美育作家,水墨艺术家,著有《生命合伙人——美育从妈妈开始》《家庭美育必修课》《妈妈都是艺术家》。
今天,我们的孩子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他们比父辈更为迫切地需要发展创造力,去解决更为复杂、难以预料的问题和挑战。无论社会问题还是商业问题,我们都看到了创新的力量,也越来越证明这其实是一个创造力驱动的世界。
那么 10 后、20 后成年后的精神面貌和面对的环境又是怎样?这和《三体》当中,人类担忧四百年后出现的三体舰队,做了一拨又一拨的准备却总有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很类似,三四十年后的世界谁又能准确预料?
但我们的孩子就生活在那个未知的时代。这些快速的变化,这些颠覆,是父母无法为孩子提前预料到并做好准备的。如果世界处于“永恒的失衡状态”,我们身为父母,该帮孩子做些什么?
01
保有对孩子的信念
我们在育儿中接触到了更多角度的理念、研究、学说、方式,处于各种观念的交锋之下,如何平衡并实践在自己的养育中,最根本的是保有对孩子的信念。一旦这个角度做出改变,所有的行为都将随之改变。

这个信念就是让孩子感知到每个个体存在的唯一,点燃他们的使命感,每个人在参与社会的程度之巨大,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人与世界是有机联系着的,内在生命塑造了环境,而其本身又深受环境的影响。这个信念就是让孩子相信“你很重要”,不仅对于家人,更是对于整个世界。内心强大,拥有信念的孩子才可能有信心去打破平衡,去创造。
02
积极地回应
正确的回应就能够确认和鼓励孩子更进一步地挖掘自己的创造力。当然不是说鼓励孩子完全没有规则地大闹天宫,在自己不受伤,别人不受伤,东西不受伤的“三不受伤”原则之下,不妨和孩子一起疯一疯,撒撒野。

孩子天生喜欢有创造力的玩法和玩具,很多东西我们成人都不太能发现乐趣,比如泥巴、沙子,他们就是能兴致勃勃地玩儿上大半天。这和艺术教育里对材料的描述很类似,开放式的材料,没有一定之规的玩法,尽情可以发挥的泥巴、沙子,孩子喜欢的是我们看不到的可以创造的空间。
把一堆普通的沙子建造成城堡和想象出来的巨人,不是比用遥控器远远控制一辆闪闪发光的汽车更有玩儿头吗?
03
观察与放手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布林( 
Breen 
)说:“我的三十年的研究以及超过一万两千篇研究论文显示,当人做着自己热爱的事的时候,他们会允许自己深度沉浸其中,当工作本身的价值被认可,创造力会爆发。”

这个描述和心理学中的“心流”状态非常相似,深入地、高品质地沉浸在某个主题或活动中,更多的细致的观察、思考,孩子的幸福感也有提升。有时候对父母来说,按时做一些常规的事情可能更重要,比如吃饭、睡觉不得不打断,但还有一些时候因为成人不断提问:“宝宝看这个,宝宝吃这个……”打断了孩子的深度探索,也扰乱了注意力与创造力形成阶段的宝贵探索。
不如放手,在儿童早期的时候让兴趣去引导他们。好朋友小丹曾写过一篇文章,她观察了三个月里,自己的双胞胎儿子弟弟如何为埃及主题着迷,从学校到老师到邻居朋友,大家一起支持他这一路的探索,给他指引、送他不同的书、绘画手工上的支持……这就是一个小男孩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通过自己的创作把自己的“学习”体现出来,成为一个埃及小专家。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这个创造力驱动的世界,从小培养创造性思维,不仅对于孩子未来职业的成功是必需的,更是获得幸福和掌握人生主动权的唯一砝码。
写在后面:
儿童天生具备创造力,通过经常进行的高品质艺术实践,可以在成年后依然保持鲜活。亚楠老师的「艺术思维亲子课」通过艺术欣赏、发散性思考、作品创作等方式,持续激发儿童、成人的宝贵创作天分。
春季课 3 月 11 日开课,仅余少量名额,感兴趣的家庭扫码可以加入,2 月 25 日前可享受 400 元优惠。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