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两面校园黑板报的对决,政治正确的口号爆杀洗脑语录。
从我个人来讲,不想生孩子的理由里有重要一条:担忧他们打上了思想的钢印。
即使花费巨大的力气把孩子送进当地最好的学校,依然逃不开所谓「教育名师」的言论驯化。
随便搜索一下就可得知,「感恩励志报告会」是全国「三生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动作包括且不限于:给父母洗脚,与老师拥抱,上台狂吼等。
这种大型刻奇表演,本质上是扼杀独立思考的,使人变成道德感沉重的、且听话的动物,那么你也就不能指望反对它的有效方式来源于独立思考。
一句光荣而无比正确的口号就如葵花点穴手一般,让正在发生的荒唐事件物理性的停滞了。
我们细细研究就可发现,这里头并没有智力活动的痕迹,一切都是硬桥硬马的:上台、夺过话筒、大声呼喊口号……
辩论呢?逻辑拆解呢?思想交换呢?如果演讲的是校长呢?
全无。直给。非常符合短视频的三秒理论。
方才提到,所谓「感恩励志报告」走进校园是当代教育使命的召唤,打破了我们以为如同差生文具多、烂校抓纪律的惯常认知,全国各校皆如此。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利益寻租空间在里头了。全国有很多主打「感恩励志教育」的企业存在,就是赚这份钱的。讲师们根本不需要真才实学,他们是行走的《读者》,能开口的《青年文摘》,口水四溢的《演讲与口才》。
惹事的陈宏友副教授那段发言是在调整 PPT 时的即兴之举,而他给合肥市的中小学做过无数次类似的主题演讲了,并未有「事故」发生。
这说明什么?赵本山讲话了:你最好照词说。
教授离开了文本,就偏离了既定的思想轨道,正如很多官员宣讲时,人五人六的,一旦脱稿发言便荒腔走板了。
文本是可以审核的,文本是可以伪装的,可一旦让读文本的人呈现自我,就露馅了。
自己都不信自己讲的东西,却要拿来给孩子们讲;自己都不信自己讲的东西,却要拿来宣示大众。
这才是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常态啊。
那一幕很形象的解释了弗洛伊德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全完潜意识),代表着欲望,教授脱稿那段讲话,好似一个酒桌吹牛男的心里话;
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等PPT显示正常了,教授照本宣科,那就是受各大中小学爱戴的名师了,这也是他现实中扮演的身份;
超我(道德化的自我),当学生冲上台抢过话筒喊出口号后,他便是集体意识的化身了,是无比圣洁的存在,代表着社会对于学生想象的最完美模型。
如果我们只否定教授的信口开河,不否定糟糕的感恩教育,如果我们只赞赏喊出口号的学生,不给「以暴制暴」之外提出另一种解法的话,那本质上,我们还是复习、朗诵PPT上光荣而正确的话。
聪明的学生既有朴素的正义感,也知道拿高分的路径,这不必苛责。
来,看一张照片。
这个男人叫小帅,他当时正在参加纪念某位政治人物的演讲比赛。讲到高潮出,他握起拳头掷地有声的说道: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小帅就是我,当时初中一年级,我太知道评委的打分点在哪了,我实际的想法是:我要好好念书,我长大了要坐办公室吹空调。
我现在吹上了空调,中华崛起这事我是一点贡献也没有,很惭愧。
孩子恰恰是圆融的,为宏大的东西而读书,父母从来没跟我们这么说,但只要我们上了讲台,或是对着递过来的话筒,请大人放心,我们知道咋办。
礼貌或有技巧的阻止陈教授发言的,最好是刚刚结束讲话,将他引为贵宾的副校长来完成,结果最后上台 KO 的是孩子……
你让孩子怎么做呢?
他们太知道了。
思考题:你或你的孩子参加过感恩教育吗?你如何深刻评价此事?
你还可以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