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今天要写其他话题,但一场女性主义对谈,竟然是以女性互批的方式引爆热搜,瞬间让讨论女性主义的内部分裂显得更为要紧。
我并不想聚焦具体的人或事,这样太容易流于简单的争吵。生活的具象和理论的抽象往往并不兼容,不该过分伤害没有伤害他人的个体,是公域讨论的一些基本原则。
这是长久存在的分野和对立部分婚姻女性持续引发着部分女性主义者的不满和批评
这种不满和批评可以通过上野千鹤子在始于极限提及的社会学基本问题——结构还是主体进行阐明
部分婚姻女性,沉迷于自身「能力」带来美好婚姻的叙事,某种层面遮掩了当前婚姻文化本身存在的问题。
有点像《美国夫人》里那句台词:「我从未感受过性别歧视,有些女人总喜欢把自己的不够努力归咎于歧视。」
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过分强调主体的意志和选择,只会带来结构的免责。婚姻作为一种「可能可以美好的选择」,不该成为其他女性正在遭受系统性不公的红盖头。
而无论是幸运带来的幸福,还是不面对和不反击带来的「幸福」,都很难获得女性主义情绪的认可,因为这种所谓幸福并没有言说真问题。
毕竟在女性主义领域不受欢迎的婚姻,是生活中太多太多普通女性被按头选择的选项。
同时,如果太过聚焦舆论场中个别婚姻女性,将其作为特定主体进行批评,某种程度也是忽视她们作为主体所背负的结构问题,将其行为视为一种功利计算也好,一种自我安慰也好,但这种异化和冲突恰恰也是女性困境的另一面镜子。
部分婚姻女性,无比别扭的自洽论证,诚然折射出她们内心的矛盾和不安。但反过来想,部分女性主义对部分婚姻女性的过激嘲讽,是否也是对自身选择主张不够自信的一种表现,毕竟真正的正确不需要如此这般的论证。
思想发展中存在不足够的理性这十分正常,可情绪的疏解也确实难以带来议程的进步,双方并不温和的讨论也许可以更指向结构而非对方。
尊重祝福的笑言,内里是一种并不友好的意味。少数群体本身就身居少数,再次的分化和互戕只会让少数更为少数。
你我或许可以给出更真诚的尊重与祝福,尊重她们当下的选择,也祝福她们面对真问题时有勇气去做出选择。
女性主义也好,其他什么主义也好,本质都应当是指出另一条路、走出另一条路,让习惯走原路的人发现,原来还有一条不错的新路可以走。
路途的转变可能存在波折,但我们也许可以相信人的选择,可以相信新路就是光照来的方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