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技术来自讯飞有声

2766字17图,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欢迎朋友圈与微信群转发,平台转载请查看主页“联系我们”。
近期,土耳其连续发生7.8级以上强烈地震,带来大量死伤。截至目前,据统计已有20213人死亡、80052人受伤。
更严重的是,地震还摧毁了大量基础设施,住房、学校、医院、发电厂、自来水厂……在这些损毁的基础设施中,又以电力设施至关重要。
如果不能有效恢复灾区电力供应,不仅会极大影响救灾工作进度,很多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灾民也必然会死于黑暗和寒冷。
谁能在地震之后为灾民点亮生命之光?
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土耳其建设的凡城600兆瓦背靠背换流站,在危急关头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所由中国力量建设、使用中国技术的电力基础设施在地震中屹立不倒,继续源源不断为受灾的土耳其民众送去光明和温暖,帮助他们战胜地震影响,更快恢复生产生活。
为什么土耳其的国家电网,要靠中国的国家电网去建设?
这就要从中国国家电网的历史说起了。
1  屈辱过去
曾几何时,中国的电力设施建设和共和国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一样,都是一穷二白。特别是电网建设,因为基础差、底子薄,很多关键技术都受制于人。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东西跨度5200公里,南北跨度5500公里。在这么广大的国土上,要保证人民群众都能用上电、用得起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电网建设至关重要,长距离输电技术研究至关重要,学过中学物理的我们都知道,电压越高,电阻损耗越小。就好比你接了一盆热水洗脚,但还没倒到盆里,水就凉了一半,这脚还怎么洗?
1985年10月,为了给改革开放中的上海注入更多能量,正负500千伏葛洲坝—上海直流输电工程开工。
但此时的中国,并没有远距离超高压输电技术,只能从国外引进。引进就意味着受制于人,就意味着对方的予取予求。
于是,上海南桥输变电站不仅设备要全部进口、配套备件要全部进口、维护维修要全部由外方人员完成,就连地面的草皮都要按照外方要求全部进口。
这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每一笔外汇对于中国而言都是分外宝贵。大量进口就会加剧贸易逆差,让我国本来就不够厚实的外汇储备进一步减少,就意味着在国民经济其他需要外汇的地方会更加捉襟见肘。但是外方就是如此硬性要求,要不全部进口,要不都不提供。
最后,为了顺利完成建设,我们不得不答应外方要求,全部进口。
1989年,正负500千伏葛洲坝—上海直流输电工程顺利完工,但是留在电网人心上的,却不仅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被“卡脖子”的愤怒和屈辱。
这段历史,直到今天,仍然是南桥换流站每一位新员工的入职教育内容。
2  苦难辉煌
中国人是不怕困难的,被卡住了脖子那就想办法用更大的力量把这双卡脖子的手掰开。为了攻克远距离输电技术难关,中国人开始奋起直追。
1994年,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稍后,作为配套工程的三峡输变电工程由国家电网启动建设。
这项工程覆盖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广东、重庆、上海等九省两市,要建设龙泉、江陵、宜都、团林等4座换流站。
继续进口?还是自力更生?
电网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有力的回答。最先建设的龙泉换流站,国产化率30%,稍后建设的江陵换流站,国产化率50%,第三位建设的宜都换流站,国产化率70%,到了最后建设的团林换流站,国产化率已经达到100%!
三峡输变电工程的完工,不仅实现了在中国东西部之间架起了一条电力“高速公路”的巨大跨越,同时实现了中国超高压输电技术由完全依赖进口到全面国产化的巨大跨越。
追上世界领先水平就足够了吗?不,作为对远距离输电有巨大需求的国家,中国人不仅要追,更要超越,从“紧跟”到“并进”再到“领跑”。
攻克超高压输电技术之后,中国人开始集中力量攻克特高压输电技术。4年时间,世界第一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云南—广州正负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竣工。3年时间,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竣工。
2019年9月26日,中国人终于摘下了远距离输电技术的皇冠。全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昌吉—古泉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入运行。
这一刻,不仅是全体电网人的骄傲,更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
3  走向世界
站在世界巅峰的中国人,会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去卡其他国家的脖子吗?不,我们是自信自立自强的中国人,也是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人。
中国国家电网积极推动中国的电力传输技术和标准为全世界有高标准电网建设需求的国家服务。中国国家电网开始扮演“世界电网”的角色。
就如同此次在土耳其建设的凡城600兆瓦背靠背换流站一样,国家电网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比利时、希腊、阿曼、智利等国家和地区帮助建设和运营骨干电网。
在不远的未来,在中国人的主导下,也许还会有“全球能源互联网”,进一步优化全球能源布局,让各个地区的能源禀赋更加凸显。在未来,中国将用一己之力,把全世界带进全球电网时代!
试想一下:
当俄罗斯的天然气火电,照亮非洲大陆普通家庭......
当中东沙漠的太阳能电,温暖阿富汗高原上的蔬菜大棚......
当安第斯山脉上的风电,推动阿根廷的锂矿采矿机......
当中国的聚变核电,为整个东南亚的孩子提供明亮的课堂......
这种匪夷所思、看似不可能的构想,不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写照吗?
4  中国名片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63万亿千瓦时,与2021年相比,同比增长3.6%。这一方面说明国民经济欣欣向荣,另一方面说明电力产业持续进步。
更清洁的能源、更高效的传输,来源于更先进的电力技术。
发电方面,在传统的煤电、水电、核电基础上,围绕“碳中和碳达峰”目标,风电光伏进一步发展。
第一批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全面开工、部分已建成投产。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和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一道形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输电方面,电网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在现有特高压输电技术基础上,还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推进煤电与新能源发电协调优化调度、提升电力系统应急保供能力等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
国家电网的进步,只是中国产业集群和全产业链向上攀登的一个缩影。
最近,由新华网、今日头条联合发起 “中国产业名片”项目,通过聚焦基建产业,展示关键行业的创新实践,在镜头中编织中国产业地图,讲述产业振兴的中国故事,不断擦亮中国产业名片。
目前“中国产业名片”项目话题阅读量3亿+,讨论量13+,子话题阅读量1亿+,抖音播放量1300+,同时其征文曝光量10亿+,参与人数1.7+,阅读量1.1亿+
在未来,“中国产业名片”将始终关注中国产业的生机活力、发展进步,向大家展示中国庞大的产业和公司。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