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看科学人如何育儿
中德科学爸妈
作者:小安妈
Hi~我是一位坐标德国的神经科学博士妈妈。略晓睡眠记忆和情绪,目前着迷于研究自家娃的大脑。
这里有独家的儿童成长科普,也有我们中德一家的故事。不搞德吹,只追求基于科学和以人为本的教育。
仅以此文致敬每一位长期受夜奶折磨的妈妈。
有我的身影,亦有无数妈妈的身影。
散文:《夜灯自述》
她走了进来,静静的坐在我身边。女主人发呆的眼神,让我看不到了那眼中以往的神采。
我是一只小夜灯。就坐在女主人的床头。自从她有了宝宝后,我就每天陪伴在她的身边。
女主人曾是一个在职场颇为成功的女性。我身边就放着记录她曾经高光时刻的一张照片,在那张照片里,她是那么的青春飞扬,她手握着奖杯,任由自信的笑容绽放。
那时的她,眼中似乎闪烁着星星,你仿佛能从那眼睛里看到即将为她展开的全世界。
可是,自从我来到这个家里,却从未见她再次展露出这样的笑容。
她每晚几乎会在同一时间将我点亮,借助我暗黄的灯光,我看到的总是一双因强行睁开而困倦失神的眼睛。
每当这时,夜空里总是伴随着令人焦躁的婴儿啼哭声。宝宝又醒了,又到了喂母乳的时间了。
每夜她把我点亮后,总是先坐在床上用手掌迅速的轻轻拍打几下脸,可能是为了让她自己更清醒一点吧。然后就见她晃晃悠悠的急走向房间另一头。
那里有一张宝宝的小床。
只见她慢慢的伏下身去,温柔的抱起我家的小主人宝宝,微笑着喃喃的问到:“宝宝你是不是饿了,还是又想妈妈了~”,身体轻轻的摇晃着,还用手微微的抚摸宝宝的脸蛋。
我看她一边哄着的那个小婴儿,一边来到我身边坐下,解开上衣,把孩子的头埋了进去。宝宝立刻不哭了。现在能听见的只有那小嘴里“咕咚咕咚”咽奶的声音了。那声音在再次恢复静悄悄的黑夜里,似乎格外响亮。
如果说我还能在家见到女主人脸上露出微笑,那一定是在她看着怀中宝宝的时刻。
从我身体里发出的暗黄色的光,照在她的脸上,洒在宝宝亮亮的脑门上,扫过她俩的轮廓再投到对面的墙上。那一刻,我也好想偎依在她的怀里,扬起头看她难得的笑容。在这样的时刻里,我想她应该是幸福的吧。
可当她几乎一夜好几次的把我点亮,而且几乎夜夜如此,我越来越看不到她的笑容了。
记不得已经过了多久,只知道自己每晚都会听到宝宝醒来的声音,每晚我都会被点亮。
我看到躺在她怀中的宝宝一点一点的变大了。女主人也从刚开始的坐在凳子上轻松的抱着小宝宝喂奶,到后来抱不动了半躺在床上俯身喂,再到后来宝宝能爬了,自己爬到妈妈身上,驾轻就熟的自己嘬。
后来小主人和妈妈睡到了一起,她就不怎么需要我了。但我知道小主人总是一夜要喝几次奶,因为那黑暗中令人满足的“咕咚咕咚”的吞咽声,几乎总会每三小时响起。
我曾以为,喂宝宝喝奶应该是种很幸福和享受的感觉吧,因为那是我一开始在女主人脸上看到的样子。
可是随着宝宝夜醒总不见改善,女主人在夜里喂奶时似乎越来越不及时,夜晚总能听到孩子的哭声。
以前的她总是会在第一时间把宝宝抱在怀里,敞开胸怀安抚他。嘴里还喃喃的说:“宝宝咱们不那么大声啊,别把爸爸吵醒了,他白天上班很累的,晚上要睡好。”
尽管她自己却要一晚两三次的醒来安抚宝宝。
如果不是我就站在这里目睹这一切,我也会像男主人那样,以为孩子一整夜都在安静睡觉。
可是,她的憔悴和越来越机械化的动作, 我全部都看在眼里。
这一段时间,女主人不再及时给宝宝母乳了。我见她开始在宝宝醒来找奶喝的时候,去尝试轻轻拍孩子,或者抱起来走来走去的,但她似乎就是不给宝宝想要的乳房了。
我很着急,因为宝宝开始大声的哭了,那哭声是我很少在这个家里听到的,听上去真让人焦虑。
女主人也有些慌乱,一边努力哄孩子一边小声说“嘘嘘,不要哭那么大声嘛,不要把爸爸吵醒……”
然而,宝宝越来越大声的哭喊总是能成功的把被吵醒的男主人吸引来。一脸倦容的他推开门就没好气的质问“怎么孩子又哭了?他要奶你就给他嘛,为什么要折磨孩子?”
有一次,女主人脸上出现了我从未见过的愤怒,她大哭到:“什么叫“折磨”!谁在“折磨”谁?他都一岁多了呀!你看看我,从来没睡好过觉,我还有个人样吗?我还有工作啊!天天精神差的什么都干不了!我就是不想再喂了呀!“
自此,男女主人似乎总是因为这个喂奶的问题在夜间争吵。
我很难过,女主人看着确实太累了,想晚上能睡个好觉而已,我常见她抱着电脑坐在离宝宝睡觉不远的地方, 在黑暗里工作,可没一会儿她就困的歪在一边睡着了。
但男主人却似乎不能容忍孩子哪怕一分钟的哭泣,坚持妈妈继续喂下去才是在不伤害孩子的情况下让大家都能安省的办法。
我不懂,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解决吗?
眼见孩子奶也断不了,他们夫妻二人也为此事争吵的越来越多,夫妻关系越来越差, 女主人最终还是放弃了。后来晚上孩子醒来找她时,她就静静的躺在那儿,不再反抗了。
卧室里终于又只剩下那熟悉的”咕咚咕咚“声,之后便恢复安静。仿佛一夜之间,无人再醒来。他们夫妻关系似乎因此好了一些,不再有夜间的争吵了。
但是偶尔,在小主人“咕咚咕咚”结束后,心满意足的滚到一边呼呼大睡后。女主人翻来覆去睡不着,就会再次打开我,呆呆的望向我。
我并不确定她是真的在看我,还是我旁边的那张照片。
我只能看到她眼中似乎有些忽闪的光,以及一些我也看不懂和说不清的情绪在里面。
我有些惊讶,那个曾经青春饱满的面庞上,开始浮现出越来越多凹凸的暗影。而她曾乌黑浓密的发丝中,也有了越来越多斑驳的光影。
她看上去像是另一个人了。反正,跟照片里的不再像是同一个人了。
常常,她愣了一会儿后,会把我再次关上。只是在关闭的那一瞬间,我仿佛总能听到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气。
(完)
后记
刚开始只盘算着“保六个月、争取一年”的母乳计划,却在新冠封锁的推波助澜下延长到了惊人的两年半,超额完成WHO的两年推荐量,还基本实现了自然离乳。
听着好像是个小小的成就吧,然而说实话难断的母乳喂养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阴影,以及因对断奶持有不同观点带来的夫妻感情问题。这些经历让我开始思考,像我们这样不顾一切保证孩子吃上这口奶而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以及母子二元对立是否只有“舍我为你”的悲壮呢?日子还长,育儿弯路上的反思和相关的科学证据,咱们以后慢慢聊吧。
无论如何,作为离开娘胎后和妈妈最亲密的连接,乳房确实带给我和小安了无数值得回忆的温情瞬间。直到今日快三岁的他,还是会在累了、害怕了或是难过了来妈妈的怀里抚摸这对亲密朋友。
谁让这生命初期最能慰籍的安全感,只有妈妈这里才能提供呢。
以科学启发育儿        用爱共建家园
中德科学爸妈
脑科学 | 育儿育己 | 跨文化教育 | 家庭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我们在和孩子一同成长的路上
相伴而行
喜欢这篇文章,请帮忙转发朋友圈
您的点赞和转发能支持我们写下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