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午餐店,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因为奔跑,手上小盘子掉到地上瞬间打破,碎了好几块。小女孩楞在原地,这时她的年轻爸爸深吸一口气后,蹲下来问:“你有没有受伤呢?”

(心理师解析:调整自身情绪,给予关心而非立刻责备)
小女孩摇摇头,年轻爸爸捡了一块碎片后说:“你来帮忙把大块的捡起来,记得手要拿这边,才不会被割到”
(心理师解析:示范方法并让孩子学习负责)
这时附近有位阿伯很热心,怕小女孩割到手所以也跑去捡,年轻爸爸在阿伯捡了一块后,用手示意对方没关系不用再捡,同时对小女孩说:“这位叔叔有帮你,要跟他说什么呢?”
『谢谢~』小女孩抬头对阿伯说。
(心理师解析:教导表达感恩;并非直接给命令或答案,而是让孩子自己回应)
将所有碎片都捡完后(其实大多是爸爸在捡),爸爸又问:“你知道为什么会摔破吗?”
『跑太快…没拿好』
“对啊,那下次你可以怎么做呢?”
(心理师解析:引导孩子思考改善方法)
『用走的就好…』
“嗯嗯很好。最后我们还有一件事,要去跟店员说对不起”
(心理师解析:教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时小女孩情绪激动一直喊『不要!不要!』
“你不想去的原因是什么呢?跟爸爸说说看”
(心理师解析:不急着强迫行动,而是去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动力)
小女孩刚开始仍不断喊不要,但在爸爸耐心询问了几次后,小声说了『怕被骂…』
“谢谢甜甜(应该是女儿的小名)告诉我,我知道你会担心店员生气”
(心理师解析:肯定孩子的自我揭露,并给予同理,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情绪被看见)
“爸爸怎么帮忙,你会比较不害怕呢?”
(心理师解析:让孩子练习表达需求)
『抱抱一起去』
“没问题,我抱你一起去。你需要先练习怎么讲吗?”
(心理师解析:事先练习降低焦虑,减少挫折)
『好…”
于是小女孩先在原地试着组织句子,最后年轻爸爸抱着她去找店员,由小女孩说“不小心打破盘子了,对不起”店员很亲切地笑着说没关系,还问小女孩有没有受伤。回到座位后,这位爸爸摸了摸女儿的头:“你刚才很有勇气,我觉得你很棒喔”
(心理师解析:给予肯定并说明理由,而非空泛赞美)
孩子在生活中出包时,如果我们用大人的角度去看,容易忍不住说出“你怎么会这样?”、“你在干什么?”而跳进急于责备的陷阱之中。这往往是大人觉得自己被影响,或是感到尴尬(尤其在公众场合)而单纯发泄情绪。然而“现在可以做些什么”以及“下次如何避免”才是我们教导孩子的重点。
虽然目睹整个过程只有短短五分钟,却让我觉得很感动。
不论是新手父母或资深父母,我们很容易因为工作、生活中的压力,而处于情绪紧绷的状态。这时若孩子犯错或吵闹,很容易就让大人生气炸锅,立刻责怪甚至打骂孩子。要能像上面这位爸爸这么有耐心,我们除了平常就要照顾好自己(适时抒压、稳定情绪),也可以透过一次次的练习来累积经验。没有天生满分的父母,但我们可以努力与孩子建立更亲切的互动、给予更好教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