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e Magritte
连岳叔叔: 
你好 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经常看有人在有疑惑的时候,您都能给出满意的答复,所以我今天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您,还希望您能给予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我是老师口中的乘乖女,家长眼中的小天使,然而谁又知道我在上学时承受着多么大的压力,在同学面前忍声吞气,不敢反驳,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什么委屈只能自己往肚里咽,只为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也为了避免争吵,获得一片安静喘息之地。有一次最过分的是我被同学打了还要向她们道歉。本来以为会这样平静地活着,安安静静的在班上当个小透明。 
谁曾想到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来了一个转校生是个变态!长得奇丑就算了,还特别自信!他没事就摸女生,然后亲亲、抱抱、举高高。搞得我们女生苦不堪言,特别是我。懦弱的我只能忍!我告诉过老师,也告诉妈妈,老师和妈妈都找了变态男的家长,但是没有解决问题,这个男生依旧在班上我行我素,我的母亲多次劝我反击,对付这种不讲道理的学生,让我用拳头解决问题,自己强大了,他就不敢欺负你了。但是,我不敢啊!直到六年级上学期,我爆发了!今天他又来摸我,我忍不住了。多年的怨恨爆炸了,我拿起文具袋狂揍他。我们班同学都吓了一跳,她们从来没有见过发怒的我,从此以后我的身份牌变了,从乖乖女变成了暴力女。
我花了一个月不到就逆袭成功,在这一个月内,只要有人欺负我,我就还击回去,从此以后我在班级的日子也快活了许多,身边隐形的条条框框在那一刻也全部瓦解,我感到轻松自在。但在一个下午,又有一个男生来找我茬,我打了他一拳,他骂骂咧咧地说:“你这个暴力女!没有人会喜欢你的。”听到他这样评价我,我开始在想我要不要重新回到我乖巧、温柔的人设,毕竟该讨得债已经讨完了,没有必要再用暴力解决问题了,但我又觉得现在的生活挺好的,没有必要改变。您说呢,连岳叔叔。 
一个不知所措的“暴力女”

一个不知所措的“暴力女”:
被称为“暴力女”,肯定有压力,因为“暴力”这个概念,许多成年人都理解不透,更别说你这个六年级生了。只要理解了“暴力”,你的烦恼就会消失。
“不要打人”“不要使用暴力”,这类提示经常出现在教育中,“暴力”显得相当负面。其实,暴力是个中性词,它既可能是负面的,也可能是正面的,得看你在什么条件下使用。比如日本军队当年入侵中国,烧杀抢掠,他们的暴力就非常邪恶。中国军民反抗侵略,要把他们赶出中国,要用什么办法?用说理,用哭泣,用投降,肯定没用,也要用暴力,最多地杀伤、杀死侵略者,他们支撑不下去,才能认输,这种暴力就极其正义,不敢用,不会用才很可悲。所以,不看前提,一味反对暴力,听起来很高尚,实际上很糊涂。不正义的暴力要反对,而正义的暴力要支持。
“不要打人”“不要使用暴力”这类教育都要加上前提,应该说“别人没打你时,不要打人”“别人没对你使用暴力时,不要使用暴力”。在这个问题上,毛主席的表述最好,他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犯就是使用暴力。“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指的是我们应该爱和平,不能欺负人,放到你这个小姑娘身上,就是当“乖乖女”是没错的。“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指的是我们不能软弱,不能当所谓的“绝对和平者”,否则就会丧失一切,当一个国家的主权,一个人的主权(主要就是你的身体)受到侵犯时,必须将侵犯者赶走,最后不得不使用暴力是正当的。放到你这个小姑娘身上,也就是此时当“暴力女”是没错的。这其实也有助于这些男生的成长,即使他们的举动并无恶意,也要知道,不能擅自触碰女生的身体(紧急情况下救人是例外)。孩子间的冲突、矛盾,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当然了,暴力不能无限使用,对方的侵犯停止时,你也应当停止。男生不再碰你,你也没必要再打他。
一个好姑娘,既要会当“乖乖女”,也要会当“暴力女”,你就是这样一个姑娘,是成长到了更高的境界,没必要退回去。只会当“乖乖女”,或只会当“暴力女”,人生都太危险了。这个道理对男生也是一样的。
祝开心。
连岳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来信请谨慎,只会在微信平台公开回复,并授权我用于图书汇编。
少年心思尽在《少年问答2》,点击下图可购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