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今天的话题前,先做一个小调查:
在选择答案前,相信大家都会回忆起与孩子一同生活的点点滴滴。
有的父母,越想越暖心,但也有父母,可能越想越寒心……
前段时间,我也看见了这样一组调查数据:
27.8%的中小学生,不知道爸爸妈妈喜欢什么;更有33.3%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天。
数据面前,不可否认,现在冷漠薄情的孩子的确越来越多了。
昨天和好友聊天,她还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
自己和儿子先后变成“小🐑人”。
儿子发烧时,她整夜守在床边,可当自己发烧卧床时,喊儿子倒杯水都要喊好几遍。
这种情况并非少数,似乎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孩子对父母的关心,永远不成正比。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我们辛苦养育了十几年的孩子,一点都看不到自己的付出?甚至变本加厉,对父母要求越来越高呢?
没有孩子生下来就懂的一切,而他长大后的种种行为必然是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小事导致的。
就拿接孩子放学这件事来说,我见过太多太多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在孩子一出校门时,就急忙把他的书包卸下来,自己来背。

这个举动,表面看是帮孩子减轻了负担,但实则却让孩子认为这是理所当然,连背书包这种小事也不用自己承担。
我朋友家的孩子一直是由爷爷接送放学,那天恰巧爷爷生病住院,朋友就亲自去接了孩子。
他和爷爷不同,没有“顺手”接过孩子的书包,谁知孩子立马说:
爸爸,你快帮我背书包,我不想背了。
爷爷生病住院,孩子第一句话不是询问爷爷病情,只是想让父亲卸下自己的书包,让自己轻松一点。
这样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在你辛苦做家务时,帮助你心疼你呢?
类似的小事在生活中不胜枚举,例如帮孩子削铅笔、收拾书桌、洗贴身衣物……
甚至有的孩子到了三四年级后,还需要父母帮他准备好第二天上学要带的书本和作业。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94.6%的受访者感到家长对孩子“大包大揽”的现象普遍,受访家长的感受更明显。
64.9%的受访者指出这会导致孩子依赖性强,不能独立处理问题。
这种现象在疫情期间更为明显,父母居家办公的同时,既要监督孩子学习,又要“包揽”孩子的生活和全家人的生活起居。
而父母的大包大揽,并不能换来孩子的体贴和善解人意。
反而滋生出了他们极强的依赖性和极差的共情能力。


“对孩子不敢放手,想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多做一些事”,这是大部分父母的内心写照。
还有很多父母虽然意识到这是溺爱,但总是觉得孩子长大后,就会如“乌鸦反哺”般体谅到自己的不易。
这种想法,在晨妈看来,几乎是一种“幻想”。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
在城市,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
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付部分甚至全部的生活费过活。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轻人肆无忌惮地啃老,甚至不惜动用父母的养老金去养活早已成年的自己?
盘锦市教育局局长魏书生说过的一句话,可以解释:
父母的大包大揽,最悲惨的不是累着了自己,而是惯出了逆子这颗心。
曾有一则“留学生刷父亲信用卡”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相关话题的激烈讨论。
这位父亲每月固定给女儿1万的生活费。
但当他看到女儿还额外刷了自己的信用卡时,便拿着账单询问女儿每笔开销都用在了哪。
在女孩回复说“44欧元是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后,父亲坦言自己的压力很大,希望女儿能节约一些。
尽管女儿丝毫没有悔过之意,父亲还是在拿到工资后,转给了女儿1万1千元。
而父亲接下来的一句话,更是让人瞬间泪崩!

可惜,这句话没有换回女儿一丝的感恩,反而在网上发帖辱骂父亲:

而此时,可怜的父亲正为了给女儿省出留学费用,晚饭只吃了一盘青菜和一碗粥。
此事在网上发酵后,女孩还曝光了父亲的长相和电话,企图用颠倒黑白的语言,让网友网暴自己的父亲!
没有同理心,不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长大后就如农夫与蛇中的毒蛇。
不仅对父母十几年的辛勤养育没有丝毫感恩之心,还有可能反咬父母,伤害父母!
这种畸形的亲子关系,更是两代人共同的悲哀……

杨绛先生曾说: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是养出感恩的孩子。
养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不仅会体谅父母、孝顺父母,对他人也同样抱有善意,有着较强的同理心。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养出这样的孩子呢?
首先,要尽可能避免包揽孩子生活中的日常事务,对孩子的关爱也要有界限。
电视剧《虎妈猫爸》里,罗茜茜的奶奶什么都顺着孙女,长时间如此,便将她养成了一个不讨喜,轻视他人的“傲娇小公主”。
当家中长辈给予孩子“过分”的关心时,往往会让孩子觉得别人对自己的好都是理所当然的。
渐渐地,促使孩子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无法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事情,凡事都以自己的心情为重。
只要自己开心了,别人的心情如何,都与自己无关。
其次,当孩子有情绪时,我们要学会理解他的感受,和孩子共情。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孩子往往是支配者与被支配者的关系。
只要有机会,恨不得马上就“说教”孩子,尤其是当他们犯错误或闹脾气的时候。
但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孩子立刻收起情绪,听我们的“长篇大论”。
最好的方法,是允许孩子发泄情绪,父母则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接纳他的情绪,理解他的心情。
语言上,我们可以说:
妈妈知道你现在很……(伤心/难过/愤怒)
我小时候也会……
我们可以……或者下次试试看这样做……(提供解决方法)
行动上,给予孩子一个爱的拥抱,轻抚他的头和背部就好。
如果一个抱抱不够,那就多来几个
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能让孩子学会处理消极情绪,也能感受到被共情的温暖,长大后也能设身处地地体恤他人。
古话说: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想让孩子心疼自己,长大后做个孝顺感恩的人,我们就必须学会“放手”。
如果一味地以孩子为中心,仅仅是担心他会受伤、做不好,就什么都包揽过来自己做,那只会让孩子将父母的无私付出当成理所当然。
最后,希望父母们都能做个“懒妈妈、懒爸爸”,有限度地给予孩子们爱与呵护💖
*本期内容由妈妈手册原创,千万妈妈都在看的科学育儿手册。主编:晨妈,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品质生活理念,陪千万父母共同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