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最新公布的社融和货币数据出炉,总量上都一片大好,其中的一些细节也颇值得玩味。
其中的M2增速达到了12.6%,比去年同期多增了2.8%,创下了去年年中以来的最高水平。
M2是广义货币,大概指社会上所有货币的数量,M2增速达到历史高位,那么为什么身处其中的我们,感受不到这钱灌溉到自己身上呢?
此次M2增速过大,并不能用之前的经验简单套用。因为这次的数据,真的很奇葩!
看一下数据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了6.87万亿,同比多增了3.05万亿元。
这意味着什么呢?
居民不愿意花钱了,仍然在搞防御性存款。
如果刨掉居民存款多增的这部分,那现在M2的增速就不会有看起来的这么高。
传统上,在中国央行要想要放水,他就会分两步走。
第一步,采用降准降息等方式投放基础货币,也就是印钱;第二步,他会想办法把钱投放到社会上去,基本的手段就是通过银行放贷。
不管是企业主动来贷也好还是被动去贷也好,只有把贷款放出去,钱才能被投放到社会上去,M2最终才能增加,这两步缺一不可。
现在居民存款大幅增加,当然不是因为居民收入突然暴增了,也不是因为居民突然去借了好多贷款。
看一下同时公布的社融数据,新增的人民币贷款中,居民贷款仅增加2500亿元,是历史上的地位;而企业贷款却增加了4.68万亿,远远、远远超过居民部门。
不是居民收入增加,也不是居民贷款增加,这多出来的存款就说明是居民本来应该花出去的钱,或者拿去买理财的钱,都拿回来老老实实存银行了。
再看一下央行是怎么统计M2也就是广义货币的,M2是由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组成。
本来应该在企业部门账上的现金,或者本来应该在理财或者股市里面的钱没有被统计到M2里面,现在都跑到了居民部门的存款里面,被统计到M2的口径里去了。
根据数据,人民币存款中居民存款新增6.2万亿,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7155亿!验证了我们所说的情况。
过去我们常说,把钱存在银行里跑不赢通胀,傻子才把钱都存在银行里呢!那老百姓为什么宁愿存钱,也不拿出去投资、消费了呢?难道老百姓真的都“傻”吗?
老百姓当然不“傻”,恰恰说明大家现在都精着呢。
楼市经历过去年价量的双重打击,再加上烂尾楼等种种破事,信心的恢复还在构建过程中,老百姓普遍观望,不敢再出手房地产市场。
去年的股市割韭菜也是割得太狠了,全年92%得股民炒股是亏损的,就连债基都爆出了罕见的连跌。
消费就更不用说,经济寒冬之中,居民报复性储蓄,手上多屯点钱以备不时之需…
没办法,这是经济周期决定的。去年资本市场和消费不景气,出现这么多数年难遇的怪现象,好像什么破事都一股脑地扎堆涌上来,不是因为去年点背,而是经济周期恰好走到了那个节点,一切都是符合规律的。
看社融的情况,也表现出了相同的现象。新增社融总量爆表,但是新增的大部分是企业部门的贷款,居民贷款寥寥无几。
居民新增的2572亿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仅增加2231亿元,比去年少增了5193亿元。
居民中长期贷款就是房贷,少增了这么多,可以想象今年的老百姓少买了多少房子。
不敢买房、不敢投资、不敢消费,只有拼命存钱。
这才是居民存款“狂飙”的背后原因。M2增速的背后,是老百姓心里那份脆弱的“小心翼翼”。
居民报复性存款,这对整个经济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经济学的理论中,一个人的收入必定来自于另一个人的支出。整个社会所有人的支出都减少了,反应在存款上就是大家拼命存款不愿花钱,自然意味着整个社会所有人的收入也必然减少。
随着一定时间的传导,这个链条会不断自我加强,形成一种螺旋式的下降。经济就逐渐陷入这种支出减少-收入降低-支出更减少的恶性循环。
要想打破这种循环,一切的一切,还是要追寻那个源头:房地产。
上面必然还会继续出台政策,稳住楼市,支持房企的融资,在逐渐稳住居民消费后,重建全社会的信心,最后将楼市的销量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这就是今年经济复苏,上面要做的政策路径。
在此之前,这份总量“狂飙”,内有乾坤的金融数据正在暗示我们,静静等待春天的到来。
更文不易,劳烦各位看官点个“在看”吧!分享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如果打赏几个就更好啦~鹅少在这里谢谢大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