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又传另一种致死传染疾病在多地流行,这种传染病致死率很高,每100个感染者中就有1个死亡。
这个病叫“山谷热”,其致命性是流感的10倍--本世纪内已经上升了20倍。(
Cases of 'Valley Fever' - which is 10 times more deadly than flu - have risen 20-fold since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
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称,山谷热是由球孢子菌引起的感染,球孢子菌是一种真菌,通常喜欢温暖、干旱的气候,主要生活在美国西南部的土壤中。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真菌在一个地方可呆不住了。
根据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研究员 Paris Salazar-Hamm 博士表示,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导致的多变天气可能会将真菌传播到美国的其他地区!
到 2100 年,在“高度变暖情景”下,谷热流行可能会从 12 个州蔓延到 17 个州,病例数可能会增加 50%。 
这个病到底是个什么病,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年轻人。
看到这张照片,你一定想象不到,这个年轻人在5年前还是个意气风发,健健康康的男孩。
2018年的2月份,18岁的贝克力(Devin Buckley )总觉得上厕所的时候有点喘不过气来。
除此之外,他还有体重迅速下降,胃疼,极度疲劳的症状。
他寻找了很多医生都没有用。
直到有一天他放春假回到了芝加哥的家里,突然呼吸困难倒地,一位熟悉山谷热的朋友建议他去做个相关测试,才终于确诊了这个由真菌引起的极其痛苦的疾病。
从此之后,他的人生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在 5% 到 10% 的病例中,山谷热感染会导致肺部出现严重的长期问题。 
贝克力被确诊后的5年里,疾病从他的肺部蔓延到他的脊柱和腿部
他已经上了呼吸机3次。上一次是在 2021 年,时间最长——他在呼吸机上待了两周。  
“呼吸机一度处于 100% 的状态。它彻底代替我呼吸了”贝克力说。
“他们告诉我妈妈,可以为我的后事做准备了。” 
然而贝克力因为年轻,又一次从死神手里溜了回来。
但是他仍然没有痊愈,他的生活还是充满了住院和手术,再也没有正常的生活可言了。
而贝克力只是山谷热大量病例的冰山一角。
已有2中国公民死亡! 症状类新冠 
2020年,曾经有3名中国公民感染山谷热,有2人已经死亡。
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曾经发布了公告,感染山谷热的3人均为在凤凰城地区的年轻人,其中2人病故,1人正在接受治疗。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教师、ASU(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邓勇那段时间在美国不幸去世。
据了解,邓勇因去年9月爬山时感染真菌,后确诊为山谷热,住院医治。
部分患者在吸入球孢子菌后1-3周出现与感冒和新冠肺炎相似的山谷热症状,大多数会在几周或数月内恢复。
常见症状是疲劳乏力、咳嗽、发烧、呼吸短促、头痛、盗汗、肌肉或关节疼痛,上身或双腿皮疹等。
持续几个月之后,最终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剧烈的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快速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邓勇住院期间的病情其实已经十分稳定,可惜2020年3月,他转到美国一康复中心隔离治疗。
后因新冠病毒在该康复中心爆发,邓勇不幸染病,与同年6月21日去世,年仅32岁。
中领馆提醒文章中指出,任何人,无论长幼,都可能罹患山谷热。60岁以上人员、免疫力下降者、孕妇、糖尿病患者或菲律宾裔等更易患山谷热。
特别是亚利桑那州、南加州、新墨西哥州地区中国公民应主动了解、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山谷热。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表示,2019年全美报告了约20000例“山谷热”病例,大部分出现在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但这一数字可能被低估了。
由于公众和医生对这种疾病缺乏了解,“山谷热”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诊。
“山谷热”很难治疗,患者需要服用数月甚至数年的抗真菌药物,这可能会带来不舒服的副作用,像是脱发、嘴唇干裂和皮肤干燥等。
疫苗或特效药还在研究中
目前,山谷热还没有疫苗或特效药。
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称,自1960 年代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开发山谷热的疫苗。
在1980年代,一种候选药物在人体中进行了测试,但效果不佳。 
因为,山谷热非常“易感”,短时间吸入球孢子菌就有可能使人感染。
CDC更称,这种真菌“只需呼吸一次”就会被感染。
但近年来,位于图森的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对狗非常有效的疫苗。狗和人类一样,都容易感染谷热。
这种两剂疫苗使用一种经过基因调整的球孢子菌,因此它不会引起疾病,但仍可以训练免疫系统识别和应对未来的感染。

如今,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山谷热卓越中心主任 John Galgiani 博士致力于狗的疫苗研究。他现在专注于让疫苗进入人体临床试验。 
不过,在疫苗还没有被研发出来的今天,为了预防山谷热,CDC建议大家在高发地区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尘土环境中。
另外就是切勿讳疾忌医,如类似感冒症状持续一周或数周,建议及时就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