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颂文很厉害。
我不是说他演技,这个根本不用说了;我想聊的是他的选择,他的生活。
2020年,张老师演完《隐秘的角落》被夸演技炸裂。和他的演技一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他40多岁了,没钱买房。
关键这种清贫的日子,是人家自己的选择。
​1999年的时候,24岁的张老师就被评为广东省最佳导游,当国内部经理,月入2万多。
这时候,张老师决定追求梦想,考电影学院,辞职,去北京上学了。
努力学习几年,结果以全班第一毕业的张老师,进入演艺圈,混的并不咋地。
被大家注意到,是20年后买不起房。
2年后再注意到,终于是征服了全国观众,火得一塌糊涂。
我了解完他这段经历,就像被击中一样,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1999年月入2万多,
在一个行业如日中天,
毅然决然选择前途未卜,走向一片渺茫。
为了梦想,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甚至行业的最好,却不得不在一个偶然性极高的领域里,忍受二十年的寂寞与清贫。
如果看到自己追求的美好破灭为一摊零碎的瓦砾,也不说放弃;如果你辛苦劳作,已是功成名就,为了新目标,你依旧冒险一搏,哪怕功名成乌有。”
1999年,北京房价才5000。
若是站在张老师24岁的位置上,有几个人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敢做出这样的决定?
一百个人里,一千个人里,甚至一万个,十万个人里,都未必有一个人能做到,敢做到。
张老师没有金城武的外貌,没有任正非这样的爹,有着最符合世俗成功标准的月收入2万,但他竟然敢说放弃就放弃,说从头来就从头来,一头扎入毫无保障的未来。
我佩服他,是因为我自己也换过很多次赛道,模特,科研,代购,法律……哪一次不是辗转反侧,百爪挠心。
我佩服他,更是因为我决不敢像他这样,玩这么大。我之所以敢在不相干的领域说换就换,是因为我深知自己的每一次转换,对应的都是有保障的未来。每次转身,虽毅然决然,但没有一次敢不计算不权衡。
换来换去,自然是为了做我最喜欢的;但也是能让我体面富足的行业里,我最喜欢的。
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如果不成功怎么办?父母怎么办,孩子怎么办,这辈子怎么办?
换句话说,张老师若没有月入两万,而是本就困顿潦倒,这事儿不过是一个不断奋斗终成功的励志故事。
但张老师当年有,这也就成了一个非常难得非常宝贵的人生故事,是吉卜林《如果》里的顶天立地,是《月亮与六便士》。
一个人,是怎样的赤子之心,才能从月入两万,全省最佳,主动走向清贫,自动走进“也许一辈子都不成功”这种可能性。
所以那些没有成功的无数个日子里,他也从不可怜。
能做出这样选择的人,定然不会拿着世俗的尺,来丈量自己。
聊完选择,我还想聊张老师的人生态度。
看到这图里“抱歉我并没有”,那一瞬间真是眼睛发酸又通体温暖。
他住农村,种花草,从不曾为了追求梦想把自己过得苦行僧一样,没有牺牲感,没有自怜自艾,没有刻意感动自己,而是活得有滋有味儿。
他能坚持,是因为他热爱生活本身,热爱每一个“不成功”的当下的日子,而不是“等有一天”。
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这世上99%的人把自己活成了手段。
他把自己活成了目的。
很高兴张颂文能成功。
即使不成功,他也真正活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