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里夫
来源 | 一里夫人(ID:yilifr
“点头yes,摇头no;来是come,去是go。”
“探戈儿揍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窜嘛两啊两回头。”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
我坚信,没有一个人,看到这几句话,脑子是没有配音的。
央视春晚起源于1979年,如今走到第44个年头,每年经典无数。
然而大家每年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个60岁高龄才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的老太太——
赵丽蓉。
许多观众,是通过春晚认识赵丽蓉的:
公认的小品女王、名副其实的春晚艺术家、语言类节目中永远的女一号……
却少有人知道,在此之前,赵丽蓉已经把一生中最好的岁月,献给了评剧。
1928年,赵丽蓉出生在河北唐山。
上头有两个哥哥,五个姐姐,她是家里的老幺,母亲孟云德叫她“老爱”。
父亲赵秉忠靠着剃头、梳辫子的手艺,在剧团落了脚。
父亲给当红的评剧女艺人芙蓉花梳头的时候,母亲就抱着她在后台看着。
芙蓉花见她有灵气,在表演《王少安赶船》时,将一岁的老爱抱上台演喜神,没想到她丝毫不怯场,赢得满堂喝彩。
年幼时,她总是守在侧幕看戏,看得痴了。
后来,芙蓉花为她取了艺名“丽蓉”,给她介绍了老师马金贵,正式拜师学艺。
赵丽蓉天赋极佳,年仅15岁便在“庆丰戏院”以主演的身份登台。
两年后,在复盛剧社独挑大梁,一票难求。
年纪轻轻,便成了极其卖座的角儿。
后来,赵丽蓉搭档最多的,便是被称作评剧皇后的新凤霞。
赵丽蓉(右)与新凤霞
她是典型的绿叶配红花。
但在赵丽蓉手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她将原本插科打诨的彩旦行当演得入木三分,生动灵巧,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黄金配角。
《刘巧儿》中的李大婶,《花为媒》中的阮妈,《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每个角色,都深入人心。
她的唱法和身段流传至今,不少还成了后辈的教材。
当时,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夸她:
“一人千面,当之无愧。”
在新凤霞的牵线下,赵丽蓉认识了盛强。
他在中国评剧院担任秘书,出身书香门第,大学学历,长身玉立,面容俊朗。
1953年,两人互诉衷情,喜结连理。
婚后不久,连生两子,幸福圆满。
然而,命运从来不由人。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盛强离世。
赵丽蓉大病一场,几乎带走了她半条命,但为了孩子,她必须重返舞台。
她专攻彩旦,就是俗称的丑婆子,要扮丑作怪,要引人发笑;
台下的观众拍手叫好,谁都没发现,台上那笑得春风满面的旦角,心里早已千疮百孔。
这一年,她32岁。
然而,凭一己之力,养三口之家,孤儿寡母毕竟生活艰难。
不少人劝她改嫁,热情帮她介绍,但赵丽蓉一一推拒。
直到那时,盛强的弟弟盛弘离婚,家人见此,竟想撮合二人。
叔嫂结合,在当时可是天大的丑闻,赵丽蓉万分惊惧。
但在家人的苦苦哀求、和盛弘的执着追求下,看着与亡夫相似的脸,赵丽蓉还是点头同意了。
两人搭伙过日子,总归是幸福和乐的,婚后他们有了一子一女。
赵丽蓉爱极了小女儿,为她取名叫“家欢”,寓意阖家欢乐,苦尽甘来。
然而,造化弄人——
小家欢出生不久,便被查出先天残疾。
赵丽蓉心碎欲裂,她不愿意放弃,她去请最好的医生,买最好的药,几乎散尽家财,负债累累。
“我没有别的奢求,我只希望她能健康长大,哪怕是让我照顾她一辈子也成,我希望她能有机会多看看这个世界。”
但赵丽蓉日夜祈求,没求来一个奇迹。
小家欢的生命,永远停在了7岁。
随后,盛弘心脏病发,撒手人寰,更是将赵丽蓉打入最黑暗的深渊。
人到中年,丧子丧夫。
上天荒唐地夺去赵丽蓉在乎的一切,只留下满腹辛酸。
但回忆过往,赵丽蓉只说:
“只有吃过黄连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甜,只有在悲剧中生活过的人,才能创造出笑声。”
赵丽蓉演了大半辈子的评剧,一演就演到了60岁,正是可以退休的年纪。
当时恰好是1988年,央视春晚节目组向全国征集小品稿件。
一个名为《英雄母亲的一天》的剧本,引起了导演张晓海的注意,本想联系编剧,却意外在剧本最后看到一行字——
“如采纳,请让中国评剧院的赵丽蓉担任主角。”
张晓海觉得有趣,问他,“你认识赵丽蓉吗?”
对方却说,“不认识,但我看过她的评剧,感觉很合适。”
张晓海找上了赵丽蓉,却被拒绝了:
“如果年轻一点,好坏都出名。我都这把年纪了,还是算了。”
她是怕,评剧和小品演法不一样,砸了自己的招牌不要紧,她可不能砸了评剧的招牌。
但导演坚持,赵丽蓉又实在喜欢剧本,一咬牙就应下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春晚舞台上,一位诙谐可爱的老太太,一脸认真的把“司马光砸缸”说成“司马光砸光”、“司马缸砸缸”。
这个梗火遍大江南北,61岁的赵丽蓉也彻底火了。
连她自己都开玩笑说:
“演了大半辈子评戏,可能不如演完这个小品带来的知名度高。”
观众喜欢看赵丽蓉演戏,赵丽蓉也喜欢跟观众在一起。
春晚走红后,赵丽蓉照常跟着剧组演出。
有些地方负担不起太多演出费,赵丽蓉看了眼摆在舞台边的花,笑道:
“没事,没有钱,干脆把这盆花给我得了。”
最后,她就真的什么都没收,只把那盆花抱走了。
成名前后,就像她一直对观众说的:
“我见着你们总觉得格外亲切。”
其实在排练那一场经典的“探戈”时,赵丽蓉身体已经出现不适,尤其是腿部。
甚至导演都在劝她,要不就先别上了。
但当时春晚节目单已经流出去了,赵丽蓉不想让观众失望。
导演心疼老太太,亲自登门劝她多休息,“可以少参加几次排练。”
赵丽蓉却摆摆手,“不到现场,我心里没底。”
最终在春晚舞台上,赵丽蓉朝气蓬勃地劲歌热舞,谁都看不出她那时已经难忍伤痛。
在最后舞蹈动作收尾时,赵丽蓉终于难以支撑跪倒在地,但她反应迅速地爬起来。
观众哄堂大笑,以为这是专门设计的,为她完美的表演献上掌声。
《打工奇遇》的结尾,赵丽蓉一气呵成的“货真价实”四个大字,稳稳托住了整个节目。
观众为之惊艳,却少有人知——
赵丽蓉并不识字,算得上半个文盲,毛笔更是这辈子都没碰过。
但表演有需要,她就练,埋头苦练,闭门拜师,四个字她反反复复地写。
写满了旧报纸,桌椅上是字,地板上是字。就连半夜解手都要写上两笔。
最终,才成了那舞台上一挥而就的潇洒豪迈,甚至比导演要求的半分钟还快了10秒。
1999年的《老将出马》是赵丽蓉生前最后一个小品。
那时,她已经查出了肺癌,甚至开始咳血;
但那时距离春晚只剩下10天,赵丽蓉还是坚持上台。
舞台上,巩汉林没忍住,想要伸手搀扶,却被赵丽蓉一手甩开。
巩汉林说,“最后谢幕时,我们是架着赵老师离开的。”
就如同赵丽蓉在《谈谈我的表演》中说过的:
“今天观众热爱我,我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此来感谢观众们的盛情。”
她做到了。
从始至终,赵丽蓉从未辜负任何人的期待。
牛群曾如此评价赵丽蓉:
“一个演员让人喜欢并不难,难的是没人不喜欢。”
赵丽蓉一生,不仅在评剧和小品上颇有建树,她在影视作品上的成就,也不遑多让。
1991年,她跟六小龄童拍了电影《过年》,一举拿下东京影后和百花影后,成为国内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影后。
她是我们最熟悉的《西游记》中的,车迟国皇后。
也是《红楼梦》中经典的刘姥姥。
赵丽蓉去世以后,导演谢铁骊怅然若失:
“《红楼梦》以后还会有编导,还会有演员,所有的人都能找到。可是想再找刘姥姥,没有了,不可能找着了。”
2000年7月17日,在病痛的折磨中,赵丽蓉离开了。
临走前,赵丽蓉告诉自己的家人:
“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要平凡地来,平凡地走。”
她出殡那天,八宝山人山人海。
赵丽蓉最爱的观众,为她准备了一条十米长的横幅,上面签满了名字、写满了思念,一行大字格外醒目——
“沉痛哀悼杰出的人民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同志。”
十天后的遗体送别会,来送行的人比预计的超出十倍。
观众们为了见她最后一面,几乎踏破了门槛。
今年,已经是赵丽蓉老师逝世第23年。
每年,官媒追思;
每年,观众怀念。
赵丽蓉却说:
“我要到老了,你可千万要给我藏起来,这世上没有赵丽蓉,那才好呢。
我这形象在人家心目中老是好的形象,老是好的一面,老是特别健康的,一个活泼的赵丽蓉。
我时常在想,若是她还在,那肯定是位十足可爱的老太太。
可惜,世上没有如果。
正如赵丽蓉老师逝世时,一幅纪念她的挽联上写的:
“昔人驾鹤西逝去,人间千古笑声留。”
想起她的时候,我们还是要笑着才行。
- END -
* 作者:一里夫人,以理服人、以礼待人,一个有里有面的奇女子。带你用理性的视角看世界,与万千女性共同成长。来源:一里夫人(ID:yilifr)。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